施偉紅
摘 要: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關鍵,對豐富學生英語詞句儲備,改善學生英語閱讀技巧具有重要意義。在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多采用逐句分析,這是對教學時間的浪費,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也帶來了阻礙。在研究中從題眼把握、信息篩選、團隊協作、課外延伸等角度入手,探討了如何全面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信息篩選;課外閱讀
一、緊抓題眼,領會主旨
英語文章在表達上比漢語文章更加直接,其標題一般就是對文章內容的提煉與歸納,透過標題來對文章進行預測是迅速把握內容的一種有效途徑。在英語文章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標題解讀入手,讓學生充分挖掘文章題目與內容之間的關系,掌握閱讀理解的一般性規律。
以“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的教學為例。在未讀文章之前,我就讓學生對文章的主旨內容進行猜測。有學生圍繞著“Save the Earth”的題眼,指出這是一篇與環保息息相關的文章。這時我再讓學生展開合理的聯想:What actions are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ow should we protect the earth?學生從多個不同角度分析了環保的措施,為文章的初步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由于已經對“Save the Earth”的主題展開了不同程度的思考,學生對文章主旨內容的學習興趣與認同感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除了對課本文章的題眼與主旨進行分析以外,在日常閱讀訓練中,我也會率先展開分析活動,讓學生能夠結合題目掌握整篇文章的大致內容,從而打開文章閱讀的“大門”。
二、篩選信息,把握核心
通常情況下,英語閱讀都有著時間的限制,需要學生能夠掌握快速瀏覽、篩選文本內容的技巧,把握文章信息的核心。因此,有人也將閱讀看作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競賽”。為了突出閱讀的時效性,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捕捉核心內容的基礎上迅速查詢文本,避免在不必要的內容分析上耗費過多的時間。
以“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的教學為例。這篇文本有著信息量較大、生詞繁多的特點,需要學生能夠自主搜索和分析信息。我在教學中就先解釋了accident,rock,risk,impor-tance,kilo,bandage等單詞,為學生篩選文本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礎;隨后,我讓學生自己畫出文章中的重點句。有學生分別畫出了“Aron Ralston is an American man who is interested in mountain climbing. As a mountain climber, Aron is used to taking risks.”“Lets think about it before we find ourselves‘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and before we have to make a decision that could mean life or death.”等語句。我再針對學生篩選的信息進行更正,讓學生從每個段落的首句與尾句找到關鍵信息。最后,我還讓學生自己在課下練習筆記、摘抄信息、默讀等多種信息篩選方法。
三、團隊協作,碰撞思維
團隊之間的協作能夠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接受、記憶與模仿學習,而忽視了學生之間合作互動教育的積極作用。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參與到團隊閱讀過程之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與探究,在合作中改善學生的閱讀技巧。
以“I a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的教學為例。我先組織學生進行泛讀,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與閱讀能力。借這一階段,我將班級的學生分為了能力強弱不同的學生,組成了多個互相配合的小組。我讓小組圍繞著文本相互提問:學生從jobs的主題入手,提出了“What does he/she do?”“Do you think these jobs are interesting?”“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等問題;讓學生圍繞著 “be going to”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問句等句型進行造句活動。并由小組專門的負責人記錄團隊協作活動的開展情況,以便于更好地推動自主閱讀活動的有序進行。
四、課外延伸,開闊視野
課外閱讀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該靈活運用課外拓展的方法,通過多種類型的文本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英語運用能力。
我在教學中就較為注重課外英語文章的引入:首先我先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了調查了解,發現學生傾向于閱讀一些語言風格較為輕松幽默的文章,較為關注時事熱點與西方的文化。這種調查為課外延伸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在材料的擇選中會盡量保證文本的可讀性,從而實現學生的樂讀性。例如,為了讓學生對比中西方故事的情節特點與描述方式,我就曾經向學生推薦過安徒生的童話The ugly duckling與節選自《西游記》的Monkey King Hit Lady White Bone Thrice。由于這兩篇文章中包含了很多晦澀難懂的詞匯,我在學生閱讀前對詞匯進行了置換。這樣既實現了閱讀任務,又保證了閱讀的可行性。最后,我還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長期培養,挑選一些簡單的英語故事集,讓學生進行閱讀訓練。
總而言之,英語閱讀教學應該在把握英文文本特征、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準確捕捉核心內容與主題思想,這樣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避免教學時間與精力的盲目投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與步驟,通過課外延伸式的教學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培養學生的終身閱讀意識,提升英語教學的總體水平。
參考文獻:
[1]嵇存琴.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高策略分析[J].英語廣場,2015(9):164-165.
[2]楊霞.基于語境理論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析[J].新課程導學,2014(7):4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