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朋
摘 要:水電水利工程是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一種手段,水力發電又屬于清潔能源,因此在石油等資源逐漸枯竭的今天,對于水電水利工程的建設也就逐漸地被重視起來。而在建設水電水利工程的過程中,由于人類施工等方面的影響引起的水土流失問題,也在從不同的方面困擾著相關的建設人員。作為防治水土流失的一個方向,生態修復在水電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將從水土流失問題和生態修復兩個方面,來對生態修復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生態修復;水電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治理
1 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水土流失問題的特征
在進行水利工程相關建設中,不可避免地要對周邊的生態環境、地質情況產生影響,尤其是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出現的水土流失問題,這已經成為我國水利工程建設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而水土流失問題將直接影響到當地的生態平衡,甚至引發更嚴重的自然災害,給水電水利等方面的施工帶來隱患,阻礙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行,也不利于國家開展的和諧社會的相關建設。對于在水電水利的工程建設中,如何減少由于建設施工所引起的水土流失也就成為了水利水電施工的當務之急,想要有效地對于上述的水土流失問題進行預防和治理工作,首先要從原因上進行分析,找出發生相關問題的關鍵,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使相關問題減少甚至不再發生。
1.1 以點、線為分布特征的水土流失
比較典型的線狀水土流失,集中在:水利灌溉工程和運送水資源的溝渠工程中。主要的特征是在整體的工程設計中,存在著長度較大的工程設計路線,此類工程中路線的設計通常在數十公里以上,在長距離的施工建設中不可避免地會形成水土的流失問題,同時,也因為工程跨度較大,線路又比較長,給相關的治理問題帶來了不便。由于通常是對于輸水渠道進行的相關施工,所以在水土流失的問題上,沿線路發生的水土流失也就具有“線”的特征。
“點”式的水土流失現象,通常發生在施工和交通較為不便的山地、森林地區。因為在進行該地區的相關修建、修復工作過程中,由于場地等因素限制,加之水利水電施工中涉及的區域較大,因此在進行相關的施工行為時,不可避免地就會破壞掉原有的地表植被或者地質方面的穩態,從而引起水土的流失,此類水土流失的特征是,開始時集中于某一區域內,進而形成水土流失的擴大。
1.2 對植被長久的破壞性
水利水電工程本身的占地面積就較為龐大,對于區域內植物又不能很好地保護,在水利工程的建筑面積中,大部分的占地是永久的,也就對土地形成了永久的侵占,同時高強度的工程建設對于面積底部也會有擠壓硬化的作用,使得土壤很難再參與到生態平衡的構成中去。此外,在進行水電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方面各種型號的建材,同樣會對區域內的土壤產生影響,降低土壤的肥力,進而影響到生態環境中生態平衡的自我恢復。不僅使土地水土發生流失,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水土流失的問題存在著恢復較難或不可恢復的問題。
1.3 工程項目種類多引起的水土流失方式繁多
由于我國自然水域中存在著較為廣泛的地域和復雜的地質水文情況,在進行相關的水電水利工程施工時,不可避免地會根據當地的相關施工環境進行施工,而不同施工方式的選擇也造成了水土流失問題的復雜性,在水力和重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可能會發生山洪、滑坡甚至是泥石流等嚴重的自然災害,而引發原因的多樣性也就影響了相關的行業內部不能形成一個較為具體的行業規范,這也給水電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防范治理工作帶來了困難。
1.4 工程動土量大,渣土影響面積大
水電水利工程的工程性質決定了其施工過程中對于動土量的限制,土方開挖量大,是目前水電水利工程中不能避免的問題,在施工過程中,土方開挖,渣土處理,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原工作區域內的水土穩定情況,此外渣土的處理也會影響到出渣區域的水土穩態。此外,在開挖過程中對于土壤和生態平衡的破壞不能夠在一定的時間中迅速恢復,這就使得未恢復場地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水土流失的不可控制性。在土體的開挖過程中,在土體的整體范圍內會形成一個松動的作用,這個作用會使得原本的土體變得松散,即使施工之后進行回填工作也不能使土體恢復到原來的強度,這也在另一方面加劇了水土的流失,同時也為水土流失提供了源頭。
1.5 水土流失情況多集中在項目施工的初期階段
在一般的項目建設中,通常情況下需要對場景進行“三通一平”的處理,對于場地進行相對應整理時,不可避免地會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開挖,這樣的工作也就造成了土體的不穩定性,即使在場地整理完成后采取對應的加固工作,在加固工作未到位或者沒有建立起穩固的土體結構之前,對于水土流失這個問題還是沒有相應的抵抗能力的。
2 生態修復在水電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發揮的作用
對于水電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目前較為有效的方式就是進行相應的生態修復工作,有效地保證水土的穩固性,為施工的安全提供保障,同時合理地進行生態修復工作也能夠有效地整合資源,減少在水土治理方面的投入從而提高水電水利工程的效率,節約成本。
2.1 減少災害的產生
生態修復對于水土保持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在進行了一定的生態修復工作后,可以明顯提高植物的根系生長和對土壤的固定能力,而土壤得到穩固也就等同于土壤擁有了更好的蓄水能力,從而滿足水土流失的治理需要??刂谱∷粒攀菑母瓷蠈τ谒亮魇У闹卫?。
2.2 促進相關行業利益和效率的綜合性提高
水電水利工程的本質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水資源進行的社會資源創造,但是在具體的施工建設上,受限于目前的施工手段和工藝流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定的水土流失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也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到人們對于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利用。同時由于水土流失問題帶來的自然災害,也會威脅到項目中人員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因此應用生態修復手段進行的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人們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也保護了相關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也從側面提高了水電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
3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幾項技術
3.1 保護表層種植土,確保生態修復植物重建的土壤資源
土壤是生態修復措施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土壤資源的數量、質量同生態修復的效果密切相關。在水利工程“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時表層種植土往往同開挖棄渣堆至渣場或被回填掩埋,因開挖、回填施工具有不可逆轉性,在后期土地生態修復植被重建時,短缺的表層種植土成為重要制約因素,直接影響到植物措種植施實施的質量甚至能否實施也是個問題。因此,開展表層種植土收集儲存是水利工程實施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重要前提。
3.2 減少生態植被的破壞,維護其原有生態系統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減少對現有生態植被的破壞,維護原有生態系統是最有效的生態修復途徑。水利工程施工擾動面大,原地表植被被擾動破壞后,將散失其生態功能,被施工裸露地所取代,不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增加植被重建難度。水利工程施工雖然在征地紅線范圍內進行,但并非紅線范圍內可以隨意進行施工擾動。施工中應避開植被良好區,控制施工占地,提高場地重復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戚建林,童少波.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0).
[2]黃達標.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技術的有效運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7).
[3]孫錢勝.簡析水利水電工程水土保持的設計[J].文摘版:工程技術,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