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丁+于四維
摘要:北歐因為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家居的風格和色彩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對北歐家居中色彩搭配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家居相關行業的發展。北歐風的家居設計,裝飾擺件設計等成為當下的一種流行,迎合了各個人群的需求。本文從色彩角度探討北歐家居的特點,分析色彩在建筑空間中的搭配,從而了解它在現代家居設計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北歐;家居;色彩搭配
一、北歐家居色彩獨特的背景
北歐風格是指歐洲北部國家的藝術設計的風格,主要是指室內的裝修和設計以及進行裝修的相關物件體現出的特色。色彩能體現主人對生活的要求以及發展的趨向和喜愛的偏向。對室內的色彩搭配有一定的理解,可以更好的進行色彩搭配提高家居的舒適度,提高生活的質量。室內家居色彩的搭配主要是在室內建筑、墻以及地面三個方面。由于北歐靠近北極圈附近,所以氣候非常寒冷,為了抵擋自然環境的特點,室內會均勻的分布著取暖的東西,以及地源熱泵等物件,為了使得整個室內的裝飾有更好的整體性,應該注意物件之間色彩的搭配。在設計中加入自然的特色,體現自然環境的生命力,以建筑的風格來彌補先天地理位置帶來的相關影響。總的看來,北歐的家居色彩主要是以米白色、白色和淺木色為主,為了增加生命力的體現,家具的材質多為木、藤等柔軟的材質,使得材質和色彩有更好的融合,體現建筑整體的有效性和特色,就是家居中色彩成功搭配的表現。
二、北歐家居色彩搭配的表現
北歐家居中黑白配搭得運用非常多,即使不是作為主色調,白色在裝飾搭配中也很重要。白色墻壁、白色書柜、白色家具,白色把北歐簡約風使用到極致。即使加入其它顏色,白色仍然是主調。北歐的風格設計其實是偏向于樸素大方的特色的,貌似不經意的搭配,一切都盡量保持材料自身的特色,達到渾然天成的效果。因為建筑風格的特點以及地理環境的要求,盡量保持任何一個空間中的視覺中心,通過色彩搭配進行體現,所以北歐的建筑風格以及家居的色彩總是能迎合大眾的需求逐漸深入人心,避用純色而多使用較為中性的色彩進行柔和的過渡,即使用黑白灰等營造強烈的效果,也總有穩定的空間元素對視覺造成一定的沖擊。如果墻壁風格較為混亂或顏色強烈,就盡量使用素色的家具進行色彩中和,使得整個建筑色彩搭配呈現和諧的一體化。
(一)原始質感,色彩樸素
室內的顏色多為樸素純凈的原因還在于室內裝修所用的木材,因為對生命力的偏愛,北歐的裝修多是以上等的楓木等木材作為家具的主要材料,本身就有柔和的色彩,細密的質感以及天然的紋理都是值得家具風格為整個家居舒適度做出重要的貢獻,展現出樸素的清新的原始的美,也就是北歐獨特的風格體現。但北歐不同的國家也有著具體的區別,比如挪威,就會在建筑設計中融入一定的金屬元素來提升整個建筑的風格體現,所以家居色彩的搭配一定要看具體適用的國家和地方的特色。北歐家具中也有許多雕花效果,形式多樣,但整體仍舊是簡潔直接的表現效果,貼近自然的寧靜,也受到世界各地的追捧。
(二)設計理念
北歐的風格是注重人于自然。社會和環境之間的有機的科學的結合,所以建設過程中也會體現出綠色環保的特點,所以在顏色搭配方面多使用樸素原始的顏色,避免顏色強烈后的相關材料的使用不符合綠色環保的理念。家居中的色彩搭配多是注重對傳統工藝和天然材料的只用,形式上注重柔和和有機,有濃厚的人情味,簡約,多是明快的中性色或是較為普遍的黑白灰的三色。北歐風格以簡潔著稱于世,并影響到后來的“極簡主義”、“后現代”等風格。在20世紀風起云涌的“工業設計”浪潮中,北歐風格的簡潔被推到極致。反映在家庭裝修方面,就是室內的頂、墻、地六個面,完全不用紋樣和圖案裝飾,只用線條、色塊來區分點綴。這種風格反映在家具上,就產生了完全不使用雕花、紋飾的北歐家具。提示:黑色、白色的色塊運用,完全不適用雕花、紋飾的北歐風格。
三、總結
北歐家居整體表現舒適感,使得北歐的建筑風格以及設計理念已經成為發展的主流方向。對色彩搭配進行一定的提高,也能促進人們對建筑風格和色此搭配相關知識的了解,在今后的設計和裝修中,能根據實際的需求進行正確的應用。這是國家發展的要求,也是時代發展下文化相互交流和發展的成果。為了促進社會設計的進一步發展,以及色彩搭配歸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對家居色彩的搭配的研究成為發展的具體要求和趨勢。
參考文獻:
[1]李杏花,周暉.淺談色彩搭配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南昌高專學報,2012, 24(4):54-55.
[2]胡靜.淺談色彩搭配在家居設計中的運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4(34):297-297.
[3]趙彤.淺談色彩搭配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5.
[4]戈珊珊,周洪輝.淺談色彩搭配在微信網頁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 2016(4):77-77.
[5]王金平.淺談色彩搭配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重要性[J].教育, 2016(1):00168-00168.
[6]陳艷虹.淺談色彩搭配對室內個性設計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