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波
摘要:在“文化自信”政策的扶植下,傳統文化的文化產業具有了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等特點。而這些特性使北京故宮的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速度迅猛,受眾群體廣泛,并對全國的文化產業也有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北京故宮;文化創意產品;傳統文化
2016年北京故宮博物院依靠文化創意產品一年創造了10億元的銷售額以及近億元的利潤,在出售文化創意產品的同時,引入與電商合作引入B2C模式,開發手機APP,玩互聯網+,半年亦創造出8000萬元的利潤。筆者認為,獨特的產品特性以及自帶的品牌光環是偶然結果的必然條件,并試圖從產品特性、發展原因以及未來性三個方面著手,淺析北京故宮在文化創意產品。
一、北京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的特性
在國內文化產業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北京故宮文化創意產品既有文化創意產品的普遍特點,同時又有自身的一些特色。主要總結為以下幾點:一是文化創意產品跨時代性。中國作為世界上僅存的歷史文明沒有中斷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傳統文化具有非常久遠性,加之北京現代新興文化發達,尤其是網絡科技以及VR、AI技術的發展,由此而使其文化創意產品具有跨時代性,既有歷史特色的又兼具現代科技。二是文化創意產品多元性。北京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的多元性既表現在產品品種的豐富上,又表現在消費群體的多層次上,可謂從生產到銷售的一體多元性。尤其是近年來,北京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的增速在逐年提升。其中,2013年增加文化創意產品195種、2014年增加文化創意產品265種、2015年增加文化創意產品813種,近三年累計研發文創產品1273種。巨大的文化創意產品種類增幅的背后是巨大的文化創意產品團隊的研發。[1]三是包容開放性。中國的歷史及其相關政策使北京故宮文化創意產品具有包容開放的特征,積極學習其他國家和地區好文化產業形式,并根據本土特點,制造出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特別是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大背景下,有利于北京故宮的文創產品進一步發展的。
二、北京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發展的原因
經分析,北京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的迅速發展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中國逐漸上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的經濟騰飛為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建立在文化基礎之上的文化產業也因此而蓬勃,這是國內文化產業開始迅猛發展的最根本原因。其次,改革開放已經四十余年,國內開放、包容的社會特性以及在國家提倡“文化自信”的政策扶植下,使發源于傳統文化的文化產業具有兼容并蓄、博采眾長的特點。而這一特點使北京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的受眾群體分布廣泛,群眾基礎好的產業,發展速度自然不在話下。再次,北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心聚集地,是全世界信仰華夏文明的群體的文化信仰地,北京故宮文化創意產品易于為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北京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的銷售對象不光是國內消費者,也面對世界各地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消費者。此外,北京故宮一改此前文創產品制作為完全外包的工作模式,即由故宮博物院相關部門提出文化創意產品需求,由社會上的合作單位完成產品的設計、制作,并根據合作經營單位的證明材料和考察情況進行打分,并根據結果擇優選擇。目前,為故宮博物院提供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和加工的企業已達60余家。文化創意產品新意十足、符合大眾口味、生產產品質量過硬等原因也是北京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發展速度較快的重要因素。
三、北京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的未來性
北京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的發展對全國的文化產業也有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引領性和傳播性上,體現在政治和文化兩個方面,它們都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由經濟基礎所決定,同時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筑之間也會相互產生作用。同時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文化對其政治最大的影響莫過于對其外交或外事的影響,文化是架構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良好關系的橋梁。[2]而北京故宮的文化創意產品則更應該具備這樣的交流傳播功能,特別是在今后進一步擴大出口方面,對于本國的形象樹立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例如一些日本動漫曾在香港、臺灣播放后,很多青少年都非常喜歡,并對日本這個國家產生了好感。具體到國內,在很多方面,故宮文化也為中國形象的樹立起到了傳播的作用。
除此之外,從2015年發布新的《博物館條例》開始,國務院、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都在推出博物館開發文創的鼓勵政策,資本也開始瞄準了這個新興市場。2016年6月,國博和上海自貿區簽約了戰略協議,啟動了“文創中國”項目,并且和阿里巴巴合作,要用互聯網+博物館的新模式,給整個博物館文創開發提供更大的平臺。簡單來說,就是全國其他博物館,和國博簽署IP開發協議,由國博下屬全資企業和阿里巴巴進行對接。“阿里魚·云設計中心”再和設計方、品牌商提供設計方案,由授權博物館以及國博一起審核設計方案。最后,阿里負責招商生產,產品在阿里系平臺銷售,收益最終按照比例分配。
參考文獻:
[1]新金融觀察《故宮文創產品一年賣出10億元》
[2]林麗君《臺灣地方文化產業中文化資本的運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