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祉璇
(鞍山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室,遼寧 鞍山 114000)
【摘要】行政管理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筆者從當代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的概況為切入點,闡述了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存在問題,并提出了健全行政管理體制應采取的相關改革建議。
【關鍵詞】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問題;建議
20年來,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經基本擺脫了舊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正在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新行政管理體制。主要成就表現在四個方面:行政管理民主化,行政管理科學化,行政管理法制化,行政管理的現代化。
一、當代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的概況
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進行了四次機構的改革,不僅有利地促進了政府機關本身的精簡,并且實現了政府職能的轉變,特別是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的轉變,更加符合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由于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背景、內在動因都有所不同,使其呈現出了及其鮮明的個性,表現在:(1)變革具有深刻性。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的一場自我革命性變革,簡化了政府的職能,調整了政府的組織結構,改革了政府的行為方式,樹立政府工作人員的觀念,這些改革都是史無前例且具有非凡意義的;(2)改革與發展高度相互依存;(3)內部與外部制約因素相互交織。
從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一直深入持久的進行著,并取得了巨大成效。
二、當代中國行政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的必要性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適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科學文化、和諧社會的發展要求,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重塑政府形象,增強政府公信力,切實履行行政職責,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目前,在我國行政管理體制中還存在著諸多不完善的地方。
(一)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已經適應不了飛速發展的國民經濟了,甚至成為經濟發展的阻力和障礙,因此,建立一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行政管理體制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二)中國的行政管理機構龐大,表現出人員臃腫,政企不分,官僚主義嚴重等問題,這些都會影響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也會影響黨和群眾之間的關系。
(三)政府部門職能交叉、權責脫節、機構重疊、辦事效率低、考核體系不健全。
(四)國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滯后。
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能夠消除經濟社會中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是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關鍵環節。內因是事務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社會經濟和諧的發展與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的矛盾使得中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勢在必行。同時加上外因的作用,即世界經濟的發展進步、世界環境的變化也是促進改革必須進行的原因。
三、行政管理體制的問題提出幾點改革建議和看法
當前,我國的經濟社會正面臨著深刻的變革和全面轉型的關鍵時期,在改革的過程當中,勢必要面臨諸多錯綜復雜的矛盾和問題,對此,我們不能操之過急,應積極穩妥的推進改革的進行,堅持一切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總體部署,著眼于大局,深刻分析我國行政管理體制中自身所面臨的各種矛盾,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任務對行政管理體制提出的客觀要求,在此基礎上制定正確的行政管理改革戰略。
深化改革的重點,主要應做到:進一步調整政府機構設置;是合理規范黨政機構設置;理順上下級政府機構設置;減少行政層級。大力培養選拔德才兼備的后備干部,建立平等、公開、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加大調整不稱職的干部力度;建立健全干部監督和制約機制;加強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監督,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逐步完善激勵機制。通過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使政府職能更明確,政府機構設置更加科學合理,政府權力劃分更加細化明晰,政府行政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從而建設一個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廉潔高效、管理科學、職能明晰的法制型公共服務型政府。
服務型政府的建立,意味著政治模式的根本轉變,即從傳統的以統治人民為核心的政治模式向以服務人民為核心的政治模式轉變。推動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能夠促進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因此,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應當落到實處。
加強行政部門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設、健全全過程的嚴格監督和制約。因此,要真正把依法行政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準則,充分認識到它對行政行為的合法、公正和高效起著決定性作用,對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全局性的影響力。把建設服務型政府作為戰略目標和根本任務,把以人為本作為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健全公共服務機制。
加快行政管理職能轉變、提升政府管理經濟的能力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關鍵是政企分開,規范政府權利。凡是應該有企業自主行使的生產經營和投資決策權,都由企業自行決策,對于企業的投資決策,政府不得以任何形式加以包辦,不得干預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堅決禁止各級政府代替企業進行招商引資。政府要將抓經濟的主要精力放在為各類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真正做到并努力實現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以及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要提升政府管理經濟的能力,由原來用行政手段管理經濟的方式向用經濟、法律手段調控經濟的方式轉變。規范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強化對市場的監管、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創造良好有序的市場發展環境,為國家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