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瑜
摘要:哈代在小說《遠離塵囂》中指出,大自然是一個生物圈共同體,山巒、植物、動物以及人都是這個共同體的成員;他強調生物共同體具有內在的生命目的性;認為大自然具有內在的生命律動,具有寬廣的胸懷,是人類詩意棲居的環境,因此他主張尊重自然,實現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關鍵詞:哈代;遠離塵囂;自然;生態倫理
哈代是公認的描寫自然的高手,但他作品中的自然,不單純是人物活動的環境,或故事依托的背景、人物命運的象征,還蘊涵著哈代的生態倫理思想。
在哈代小說敘事中,大自然體現的是原始的恒久的生命力。《遠離塵囂》寫到韋特伯里附件有一座諾科姆的小山,“每當你打這兒經過,總會覺得好像面對著世界上一個萬劫不滅的形體似的。但這不過是一個毫無特色的白堊土岡巒,兀立于地面上,平整,尋常,即便是在地殼的變動的日子里,比它宏偉得多的高峰和令人頭暈目眩的花崗巖峭壁都紛紛倒塌,它也仍然會巋然無恙”。[1]在這里,山的古老,記載的是自然歷史的久遠;山的尋常,蘊涵的是不尋常的生命力;山的莊嚴,言說的是自然的偉大,從而喚起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大地為植物、動物、人類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在《遠離塵囂》中,韋特伯里這片大地雖寧靜而無語,但它有寬闊的胸膛,對棲息在它那里的所有存在物都能包容,同時,它巨大的生命力也因所有存在物的棲息而更加持久:“與城市比較起來,韋特伯里是永恒不變的。城市的‘那時就是鄉村里的‘現在。在倫敦,往前數二三十年就是古代了…… 而在韋特伯里,六十年或八十年都屬于‘目前的范圍,至少得一個世紀的時間才能給韋特伯里的面貌或基調打上一戮變化的印記。”[2]大地這種強大的生命支持功能,激起人們從生態倫理的維度來認識它的價值。
哈代筆下的植物既裝點了自然的美麗,也給自然增添了生命的律動。《遠離塵囂》中樹木以自己的生命運動而強化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在春天的這一時期,森林女神正從睡夢中醒來,以點綴這個季節。植物界已開始活動、膨脹,產生了汁液,寂寞的園圃、渺無行蹤的林地由于嚴寒的拘禁和束縛,本來一切都顯得死氣沉沉、瑟瑟索索的,現在卻呈現出一片熙熙攘攘、緊張奮發、挺拔茁壯、郁郁蔥蔥的景象。”[3]作者用一連串指涉活動、生命、繁榮的詞語,來表現樹木活動帶來的強烈的生命動感。植物界的花草不僅有生命,而且豐富了自然的生命景致:“在韋特伯里及其周圍一帶的植物世界有許許多多奇花異草,其中尤為特異的有毛絨絨的新生柔荑花……”[4]各種花草競相開放,沁人心脾的芳香、奪人眼目的色彩,體現了大自然的和諧美麗。
此外,在哈代小說中,動物既豐富了生物共同體的內容,也具有自己的生命價值?!哆h離塵囂》中寫巴斯謝芭晚上經過圈養牲口的圍場,聽到她的戴茜、白腳兒、俏丫頭、快活歐、花斑、閃閃眼等牛的聲音打破了寂靜:“這兒很寂靜,只聽見許多張嘴在不斷地咀嚼,以及從許多看不見的鼻子里發出來的洪亮的呼吸聲,每一呼吸都在結尾時變成呼嚕呼嚕、撲哧撲哧的聲響,像風箱慢慢噴著氣一般?!盵5]這些牛顯得可愛而有靈性,在寂靜中增添了自然的動感。救助過芳麗的那條狗,更是體現了動物在生物共同體中的美麗:“這條狗是條碩大、肥壯而又安靜的家伙,身后映襯著低低的地平線,至少比它眼睛現在的位置高兩英尺。究竟那是條紐芬蘭狗,是條獒犬,還是別的什么犬,那就很難說了。那樣子好像太奇異、太神秘了,普通名稱所指的種類中的任何一個都不能把它包括進去。由于不屬于任何品種,它就成了犬類偉大氣質的理想化身——犬類共同特征的一種概括?!盵6]在作者對牛、狗等充滿詩情畫意的描寫中,我們能明顯地感受到動物在生物共同體中的生命價值,如果沒有它們的生命活動,自然界將缺少很多聲音、色彩和動態的美感,變得何等的單調!
《遠離塵囂》中生物共同體中的一切存在物,不僅具有自己的生命目的性,而且體現了生物共同體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體現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和諧性。同時,哈代強調生物共同體所有存在物具有內在的生命價值,一方面是在喚起人們把它們納入到生態倫理意義上的道德關懷的范疇,要求這些存在物的道德代理人關心和保護它們的利益,幫助而不是破壞它們的實現自己的生命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敬重感,從內心深處感激大自然對生命的養育、對歷史的承載和對萬物的包容。這種對山、土地、植物、動物等生物共同體成員充滿道德感的描寫,體現的是作者超越了政治、經濟、宗教利益的生態倫理意識。
參考文獻:
[1]哈代:《遠離塵囂》,傅絢寧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8.
[2]哈代:《遠離塵囂》,傅絢寧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171-172.
[3]哈代:《遠離塵囂》,傅絢寧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143-144.
[4]哈代:《遠離塵囂》,傅絢寧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169-170.
[5]哈代:《遠離塵囂》,傅絢寧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190-191.
[6]哈代:《遠離塵囂》,傅絢寧等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