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農
【摘 要】綜合布線系統的對象是小區或建筑物內的數據傳輸網絡,以使話音和數據通信設備、交換設備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統彼此相連,并使這些設備與外部通信網絡連接。文章對的現狀研究做另一個總,并對其發展趨勢做了一個預測。
【關鍵詞】綜合布線系統;信息管理系
在信息社會中,一個現代化的小區,除了具有電話、傳真、空調、消防、動力電線、照明電線外,計算機網絡線路也是必不可少的。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瀏覽網絡上的文字或者費力的欣賞斷斷續續的圖象和聲音。高速、高清晰度的圖象和話音,海量數據的快速存取等已經將幾年前的夢想逐漸的變成現實。工程師們已經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寬帶網絡方案,像光纖到戶,數字用戶線技術,HFC等等。有些己經得到了實際應用,如ADSL技術逐步取代傳統的調制解調器,100M以太網逐步取代10M以太局域網等等。總之,寬帶網絡的模型毫無疑問就應該是由快速局域網加上高速的接入、傳輸網構成。前者,快速以太網占了很大比重;后者,光纖傳輸獨占鰲頭。
一、綜合布線系統的定義與特點
綜合布線系統是建筑物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的簡稱,它是一個模塊化、靈活性極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內的信息傳輸系統,是建筑物內的“信息高速公路”。它既使語音、數據、圖像通信設備和交換設備與其他信息管理系統彼此相連,又使這些設備與外部通信網絡相連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網絡或電話局線路上的連線點與工作區的語音或數據終端之間的所有電纜及相關聯的布線部件。綜合布線系統作為建筑物或建筑群內的信息傳輸平臺,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兼容性。兼容性是指其設備或程序可以用于多種系統中的特性。綜合布線系統將話音、數據與監控設備的圖像的配線經過統一的規劃和設計,采用相同的傳輸介質、信息插座、交連設備、適配器等,把這些性質不同的信號綜合到一套標準的布線系統中。
2.開放性。對于傳統布線,一旦選定了某種設備,也選定了布線方式和傳輸介質,如要更換一種設備,原有布線將全部更換,既極為麻煩,又增加大量開支。而綜合布線是全開放式的布線系統,由于采用開放式體系結構,符合多種國際上的現行標準,它幾乎對所有著名廠商的產品都是開放的,并支持所有的通信協議。
3.靈活性。由于所有信息系統采用標準的傳輸介質和相關連接硬件,模塊化設計,因此所有信息通道都是通用的,信息通道可以支持語音、傳真、多用戶終端、工作站及令牌環等。所有設備的開通和更改都不需要改變系統布線,只需作一些必要的跳線管理即可,系統組網也靈活多樣,各部門既可獨立組網也可方便地互連,為合理組織信息提供了必要條件。
4.擴展性。綜合布線系統嚴格遵循國際標準,因此,無論計算機配置、通信設備、控制設備隨技術如何發展,將來都可以很方便地將這些設備連接到系統中去。
5.先進性。綜合布線系統采用光纖與雙絞線混合布線方式,極為合理地構成一套完整的系統。所有的布線均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標準,對于特殊用戶需求可把光纖鋪到桌面。干線語音部分用電纜,數據部分用光纜,為同時傳輸多路實時多媒體信息提供足夠的余量。
二、綜合布線技術的發展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就在大型高層建筑中采用電子組件的控制系統。到了20世紀60年代,建筑物功能日益擴大,弱電技術在建筑物中的應用越來越廣,開始出現了數字式自動化系統。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已進入了建筑物自動化系統。在建筑物內部裝設各種儀表、控制裝置和信號顯示等各種設備,并要求采用集中控制、監視,以便于運行操作和維護管理。這些設備都必須分別設有獨立的傳輸線路,并將分散在建筑物內設置的設備連接起來,組成各自獨立的集中控制系統,這種線路一般成為專業線路。由于這些要用人工手動或初步的自動控制方式,技術水平較低,所需的設備和器材品種繁多而復雜,線路數很多,平均長度很長,不但增加了基本建設工程造價,且不利于維護管理。傳統的布線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系統缺乏兼容性:各系統分別獨立,互不兼容,互不關聯,分別設計,分別施工,分別設置獨立線路;2.設備器材分別設置,增加了工程造價;3.分散施工,工程統一協調困難,施工后難于統一管理;4.傳輸技術標準不統一,缺乏靈活性,工程一旦確定,對于改建和擴建帶來不少困難。1984年,第一座智能建筑在美國面世。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圖形圖像顯示技術在智能建筑中初步廣泛應用;語音、數據、圖像信號的傳輸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布線已經無法適應信息時代的這種要求,于是綜合布線就隨著智能建筑的發展應運而生了。
為了克服傳統布線的儲備落后的缺點,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貝爾實驗室的專家們進行了多年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末率先推出了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SCS),其代表產品是SYSTMAXTM PDS(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20世紀80年代后期,綜合布線技術開始引入我國,但使用較少,處于探索研究試用階段。1995年3月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發布了《建筑與建筑群布線系統工程規范CECS72:95 》,并于1997年4月頒布了《建筑與建筑群布線系統工程規范修訂本CECS 72:97》,它們規范了中國綜合布線系統工程的行為。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及世界各國的智能建筑蓬勃發展,出現了各種類型的智能建筑,例如辦公智能大廈、商業智能大廈、金融智能大廈、智能園區、智能住宅小區。
隨著進入21世紀信息時代,各種信息技術和信息高速公路迅速發展,形成了各種類型的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作為高速公路“節點”,智能建筑成為這些信息網絡的組成部分和歸宿。應用于智能建筑的各種局域網層出不窮,隨之而來的,為適應語音、數據、圖像在智能建筑中的傳輸,以及與廣域網智能建筑外部信息網絡連接的需求,綜合布線迅速發展。出現了以大廈為主要應用場合的綜合布線系統;以住宅小區和園區為主要應用場合的住宅建筑綜合布線系統和園區綜合布線系統;以城域為主要應用范圍的寬帶城域網;以家庭布線為主要應用場合的家居布線系統;以現代開放型辦公室為主要應用場合的開放型辦公室綜合布線系統等等。綜合布線的信息傳輸速率由低速l0Mbit/s發展到100Mbit/s和1000Mbit/s以上。綜合布線產品的類型已由3類發展到5類、超5類、6類和7類;6類標準已于 2002年6月公布,適應于多媒體傳輸的7類布線標準也已制定,它將使綜合布線技術達到新的高峰。
三、綜合布線系統的發展趨勢
1.寬帶化。綜合布線系統主要是從窄帶向寬帶、從低速率向高速率方向發展。由于計算機數據的接入,綜合布線系統應采用開放式的結構,應能支持當前普遍采用的各種局部網絡及計算機系統,主要有RS232-C(同步/異步)、星形網、局域/廣域土安網、令牌網、以太網及光纜分布數據接口等。目前,通訊媒介的傳輸速率已發展到155Mb/s,622Mb/s等,空間電磁干擾(且為同頻干擾)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必須使用屏蔽纜線進行良好的接地。由非屏蔽雙絞線、屏蔽雙絞線及光纜組成的網絡,能適合各種速率的傳輸要求,也能構成完全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B-ISDN)。
2.數字化。整個網絡向數字化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由于國內的電話網絡已普遍使用程控交換技術、光纜和數字微波傳輸技術,從模擬向數字的轉化比較容易實現;而電視圖像系統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模擬制,使用面大且廣,向數字化轉換有一定的難度。
3.綜合化。綜合化是綜合布線系統的又一發展方向,除綜合電話、計算機數據、會議電話、監視電視等之外,更多的是需要綜合圖像、監控、火災報警、保安防盜報警、樓宇設備及技術管理系統等。
4.智能化。綜合布線是一種開放式結構,能適應智能建筑開放式布局及智能結構的求。
參考文獻:
[1]江云霞,楊延高.綜合布線實用教程[J].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
[2]薛頌石.智能建筑與綜合布線系統[J].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3]楊志,鄧仁明.建筑智能化系統及工程應用[J].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4]劉化君.綜合布線系統[J].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5]劉曉勝,吳樂南,周爽.智能小區系統工程技術導論[J].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6]李建華,楊曉晴.智能建筑綜合布線中的電氣保護[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