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霞
(遼寧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6)
【摘要】十八大以來,國家對教育的重視進階到了一個新高度,對高中政治課時事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但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課業壓力大以及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不足,高中政治課時事教育出現的問題堪憂。文章在此基礎上針對學校、教師和學生提出相應地解決對策,以此來增強高中政治課時事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時事教育;實效性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迫切需要響應國家時事教育的號召。然而,時事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運用的不完善導致的低效課堂,學生對時事的漠視使得他們對政治的敏銳性和思考能力不足,對社會現象是非的辨別能力不足。因此,增強高中政治課時事教育的實效性,有著重要的現實性。
一、高中政治課時事教育實效性存在的問題
(一)時事教育在課堂中運用的有名無實
對于中學生進行時事教育,國家教育部屢次頒發條文規定,給予時事教育以法律上的確認。但在當前高中教學活動中,時事教育的相關文件精神并未得到真正落實。時事教育在課堂中運用的有名無實,表現在:第一,時事教育在課程時數安排上的“有名無實”。第二,時事教育在高中政治課中運用的“有名無實”。
(二)時事材料的選取不當
教師在所選時事材料上存在誤區。
一是所選時事材料比較陳舊,缺乏時效性和現實性。高中部分教師上課所引時事內容不是偏離實際就是太過陳舊,大大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相應地就喪失了時事材料對政治教學的效能。
二是所選時政材料脫離教學實際,缺少針對性。高中的大部分老師還是能以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教材內容為切入點,選取恰當的時事材料,但也不排除部分政治教師所選時事材料脫離教學實際使其缺乏針對性,不能真正實現生活實際和教材內容的整合。
三是所選時事材料數量多,質量差。高中有些教師在授新課特別是臨考試選擇時事材料時,生怕錯過某些時政,將大段兒材料丟給學生背誦,導致學生在浩如煙海的時事材料中分不清哪些是重點,時事教育變成了完全的時事記憶,這樣做只會收到事倍功半的結果。
(三)時事教育運用的方法較為單一
在高中實際的時事教育過程中,教師基本上運用輸入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教育方法只是教師單方面的講時事并不做深入細致地講解,學生一味地接收并狂記筆記。因此,面對時事教育運法單一的情形,自然學生就會感覺課堂枯燥乏味,失去對政治課的興趣。
(四)學生漠視時事
近些年,互聯網已悄然走進各家各戶,大眾獲得信息的途徑增多,因此在學習空擋,高中生同樣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知曉時事。但事實是,由于學生學習負擔重,沒有形成熱衷時事的良好風氣,時事被逼到了遺忘的邊緣。
二、高中政治課時事教育實效性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應試教育影響下學校對時事教育的重視不夠
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對教育者來說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學校尤為看重升學率。迫于升學競爭壓力,學校對政治課這樣的副科不是太重視,更別說進行時事教育了,大多數學校還是比較重視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的語數外各科,而且在課程安排上也傾向這些學科。
(二)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足
其一,政治教師缺乏時事方面的專業知識。教師儲備的時事新聞熱點淺薄導致所選時事材料陳舊,缺少時代性。其二,政治教師專業素養偏低,影響學生獲取準確科學的時事。其三,政治教師的專業技能不足。部分教師篩選重點時事信息的能力不是很強,以致所選時事材料量多而質差,缺乏針對性。
(三)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
應試教育下,課堂教學模式仍以教師講解為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正因為時事教育的運法單一導致學生對政治課失去興趣,政治課堂長期萎靡不正,缺乏生機和活力,從而弱化了高中時事教育的實效性。
(四)學生的課業壓力大
在應試教育下,學生長期處在一種競爭高、壓力大、負擔重的學習環境中,他們一天的絕大多數時間都用來學習高考的主要學科,有時候甚至連休息時間都沒法保障,根本不可能有太多時間學習時政。因此,一些學生對待時事的熱情和興趣就在課業壓力大的情況下漸漸消磨殆盡,這就成為影響高中時事教育實效性的又一主要原因。
三、增強高中政治課時事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一)學校規范時事教育
首先,學校要轉變對時事教育的原有觀念,科學認識其價值。其次,學校可聯系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開設專門地時事教育課。同時要保證文理分科后,理科班仍設政治課,以便充分滿足學生學習時事政治的需求,讓時事教育有名有實,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最后,學校有必要搞好自身的硬件設施建設,為學生提供暢通的信息來源。
(二)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
首先,加強對政治教師的培訓學習,豐富其時事知識素養。其次,克服政治教師惰性,提高他們的時事道德素養。最后,提高政治教師運用現代技術選擇整理時事信息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選取有針對性且有價值性的時事材料,從而既符合學生認知需求又符合教學實際。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1.時事演講。教師可以在課前騰出五分鐘左右的時間,每節課選一位同學對當前熱點話題展開綜述并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種方式不但有助于增加政治課的趣味性,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而且有助于養成學生熱衷時事的優良習慣。
2.時事專欄。時事專欄可以有多種形式:其一,時事專欄板報。根據近期時事熱點定期更換教室后面黑板報的內容,使學生不經意間的一瞥就能獲悉最新的時事動態;其二,可以在教室開辟出一個小角落,專門放置時事雜志、報刊供學生翻閱。
(四)為學生的課業減負,激發學生對時事的熱情
奉行“考試至上”的應試教育觀念導致學生漠視時事,阻礙素質教育的開展,所以急需改變這一觀念。轉變這一觀念,首先得改變教育的評價標準。評價一個學生要不唯第一,不唯高分,而是要考察他的綜合能力。再者就是各科教師要利用好課堂時間,使學生在課上就對重要內容全掌握,為學生的課業減負,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了解時事。
新形勢下,政治課與時事教育的結合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然而,受應試教育的桎梏,構建完整的時事教育體系還需很長的路要走。總之,要增強高中時事教育的實效性就要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努力,提高對其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陳匡明,張小健.思想政治課時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2(36)
[2]談瀟妤.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學苑教育,2014(23)
[3]金祥波.素質教育下中學思想政治課加強時政教育的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