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純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學生的思想行為變化規律、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為研究對象,以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思想行為為目的的學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貫穿于整個高校教育工作中,因此探究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教育對大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索
從整體上來看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表現在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并能意識到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但同時也要看到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不少薄弱環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主動重視。本文在結合自身多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思考總結,希望能夠為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渠道,抓好大課堂教育效果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必須抓好理論課堂主陣地,在關系國計民生和大學生切身利益的理論問題上說清說透,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要嚴格按照十八大要求,堅定“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信念、共產主義信仰和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強化大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成果的認知和認同。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職責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闡述清楚;把建設我國社會主義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解釋清楚;在分析國內外形勢變化的基礎上,提高大學生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片面的強調理論灌輸、單一的說教教學,教學方法上缺乏變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應有效利用語言藝術、充分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學的說服力和吸引力。
二、以網絡教育為新陣地,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大眾媒體吸引了大量的大學生群體,大學生成為主要消費對象。網絡環境下如何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現實問題。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正視這一事實,理性看待網絡環境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一方面應充分利用網絡工具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豐富的學習信息和學習資源,豐富教育教學手段的正面影響,第一時間搶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主動借助手機短信、微信、微博、qq、論壇等新型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斷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式。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明確認識到互聯網在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系列問題。網絡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快、信息內容復雜,各種社會思潮在高校交融交鋒。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開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此外教育工作者要加強網絡監管,凈化網絡環境,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個文明的網絡環境,比如,利用qq、微信、微博、博客等建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專題網站,開設心理聊天室、學術論壇等互動平臺,讓思想政治教育“動起來”,實現吸引人、教育人、凝聚人的效果。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從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從發,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簡單的理論說教,理論聯系實際,建立平等對話,以網絡為媒介,增進師生關系,解決實際問題,讓大學生真正對思想政治教育接納和認同。
三、以心理健康咨詢服務為后盾,創造文明和諧校園環境
部分大學生因各種原因表現出理想信念缺失、情感淡漠、學習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若不能及時處理,加之大學生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因此,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機構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教育工作者積極開展各項心理教育活動,加強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做到思想和行為的統一,普及大學生對心理健康咨詢的正確認識,使心理健康咨詢成為大學生日常行為習慣。心理健康輔導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組成部門,合理利用心理學、行為科學等相關知識幫助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健康問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具有引導和促進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離不開校園文化建設,以弘揚主旋律為主題的系列校園文化活動無時無刻不影響和引導著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選擇。黨團和社團匯集了大批大學生群體,因此豐富和激活大學生黨團文化和社團文化,從黨員入手,培養一批模范黨員代表,對其他大學生起到宣傳和鼓勵作用。通過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一方面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也為大學生自身心理素質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四、以社會實踐鍛煉為載體,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性大學生
社會實踐鍛煉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檢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如何的重要標準。社會實踐鍛煉在對大學生了解國情、了解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和增強社會責任感方面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中注入社會實踐就是把社會實踐融入到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引導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自覺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在行為上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實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得失應該通過實踐鍛煉來進行檢驗。一方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添加實踐教學,用大學生身邊存在的具體的實踐來進行教學,用感性認識來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解;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及時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和反思,形成科學理論用于以后的教學過程中。
因此,教育工作者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積極鼓勵大學生主動參與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針對不同年級階段大學生心理特點和能力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分年級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低年級學生以讀書會、專題講座等實踐教學模式,幫助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典理論著作的理解和掌握,并借以實現大學生對基本原理的分析運用和現實問題的解決;高年級學生主要以培養實際動手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為目標,錘煉其意志品質,以專業調研實習的方式進行教學,鼓勵學生自己組織項目團隊,參加學校、省級、國家級重大活動,理論學習運用到實際鍛煉中。
總之,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工作是一項龐大、長期的系統工程,與國家、社會、學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自身息息相關。新形勢、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要科學教育,正確引導。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
[2]張耀燦,鄭永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胡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策略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