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 要: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構建主義為理論依據的教學方式,課程教學的方式以學生完成任務為主線,將課程要求掌握的理論知識隱含于任務完成的各個環節中,提高學生們的自主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者在這個過程起到引導作用,最終達到使學生全面掌握理論知識和模具制造實際操作技能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模具制造;任務驅動教學法;理論依據;實際應用;思考總結;存在不足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8.228
1 序言
高職教育中對學生的教學目標和普通教育不同,高職教育對學生的培養重點為學生們的自主動手操作實踐技能。 目前國內各高等職業院校為順應國家高職教育行業基本國情,各專業積極摸索適應用于本專業的教學方式。以高職教育的基本理念為基礎,依據任務教學法的教學理論,我校在模具專業的主干課程《模具制造綜合實踐》中進行任務驅動法的課堂教學方式對學生展開教學培訓。學生在完成模具綜合實踐課程的學習后,可具備扎實的磨具制造工藝專業理論基礎,并具備嫻熟的模具設計制造能力 。任務驅動法在模具制造綜合實訓中對于提高學生實際操作以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上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2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創建是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基礎理論依據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中心思想理念為學生以教學者所派發任務為驅動力,在執行任務過程中,進行由理論到實際操作的轉化,并在教學者的引導下,進行由基礎到深入、有簡單到復雜的學習操作最終完成任務的操作過程。進而學得簡介明了的動手實踐操作思維脈絡,培養了自主分析問題的思路和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法的能力。模具制造實綜合實訓教學中,任務教學的具體應用體現為,教學內容以學生執行完成模具制造任務為主,教學者起到引導作用,使與模具制造相對應的理論知識隱含到模具制造之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及習得了模具制造操作技術和技巧的同時也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任務驅動教學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通過應用舊知識加深了對舊知識的理解,并通過應用就舊知識不足以解決問題時,帶有目的得對新知識進行學習并及時加以運用,既完成了對舊知識的鞏固記憶同時加深了對新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教學者應在學生完成模具制造的任務后,要求學生對任務進行問題思考和經驗總結,并設計學生之間提出問題共同思考解答疑惑和經驗交流的互動教學環節。
3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際應用
(1)教學者研讀教材,設計高質量任務。由于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是基于學生任務上的教學,因此為學生設計出精細化高質量的任務尤為重要。教學者應以教材教學內容為基礎,結合課程目標和學生自身實際水平設計出操作可行性強的高質量任務。對此教學者可將課程總目標分為多個小目標,然后把小目標中具體可操作的任務派發到學生手中,注意所派發任務應與課程教學目標所要求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緊密結合聯系。任務不僅要求要包含必需的專業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步驟和操作技巧,還應難度適中具備一定的挑戰性,讓學生們在遇到困難時通過自主分析解決問題而獲得成就感,激發學生們積極性。任務還應具備一定的開放性,鼓勵學生在一定范圍空間內積極創新。比如在模具制造綜合實訓中,我們可將多個課程中所涉及的相關知識進行串連,圍繞著任務驅動為干線展開教學,將課程教學分為五部分進行,分別為鉗工工藝與技術操練、車工工藝與技術操練、銑工工藝與技術操練、模具制造基礎、數控加工工藝與技術操練等。其中對每一個大部分我們可將其拆解為更細小具體的任務,將課程知識賦予到每一個小任務中。
(2)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精妙的設計任務。在任務派發到各個小組后,要組織動員學生們做好操作實踐,各成員間協調合作完成任務。對此。教學者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前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模具制造過程的模擬,幫助學生在總目標任務和細分小任務之間找到思路邏輯線路圖,更加深入充分得理解課程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和任務操作步驟并最終完成任務。
接著,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任務,鼓勵學生積極交流探討合作完成任務。小組合作的教學學習方式,需要教師對學生們之間進行分組,各小組成員間要分工明細,在任務的驅動下共同分析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比如,在車工工藝與技術操練這一部分教學過程中,教學者可將其在進行細致劃分為出車床安全操作規程、刀具刃磨、尺寸測量與精度訓練、車削工藝制定等小項目,進行分步學習。尺寸測量是模具制造工業生產中的關鍵步驟,教學者可先從教學生如何使用游標卡尺、萬能角度尺、外徑千分尺開始教學,使同學們認識并熟悉這些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對實際工業生產中的精度標準要求形成初步概念。尺寸精度的學習應遵循先粗后精的原則,公差范圍從0.3 , 0.2 , 0.1到0.03逐漸縮小。同學們在經過一定的課堂學習和實踐后,能夠熟練得對此類測量工具進行使用操作。為同學們日后成為一名合格的模具制造技工打好基礎,在接到一個模具的零件圖時,能根據圖紙內容和要求設計出最經濟合理的工藝,并進行模具零件的加工操作。教學著在教學過程中可布置給學生一些由簡易到復雜的零件圖供學生們操作學習,提高學生們的工藝制定水平。
(3)做好引導及時糾錯,并進行正確評價。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起到重大作用,學生的合作有效,同教師的指導和參與是分不開的,因此教師要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進行巡視,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給予問題指正,糾錯改正過程中應注重在問題分析思路上對學生進行引導。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到各小組中進行巡視,發現學生犯錯誤或遇到難題時進行指導;2)等到學生操作進行到一半時,選出任務完成得比較優秀和比較欠缺的作品供大家對比分析,講解任務操作流程總經常遇到的難題和解決途徑等。3)最終任務完成后,要求各小組進行合作成果展示,同學們互相分析評價各組的作品,互相交流借鑒優秀作品的執行經驗,揚長避短,共同進步;4)最后學生呈交最終作品和報告,由教師進行分析評價。分析評價中教師不僅要就最終作品做出正確合理的評價,還應就學生對課程要求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作品所體現的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技巧和創新性,以及參與任務執行的態度和積極性做出評論。
4 任務驅動教學法實際應用思考
(1)任務驅動教學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目的任務為驅動力,教師的引導教學為推進的教育理念,促進了學生們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的積極性,創新性,競爭性以及團結合作精神。積極性:學生們積極踴躍得對模具設計進行發言討論,互相之間交流觀點看法。創新性:學生們在進行模具設計制造過程中,通過發揮自身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模具基礎上進行個人創新。競爭性:同學們為了設計制造出更好的作品,積極主動討教,在操作儀器緊張時同學們更是利用一切空閑時間投入到執行任務中,無形中形成了緊張了競爭氛圍,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和制造效率。
(2)任務驅動教學法體現了將課程核心內容和要求貫通于執行任務過程中,學生通過完成任務既完成了對舊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又進行了新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把課本知識運用于實際中的能力,并訓練學生的模型設計和動手制造能力,幫助學生熟悉掌握了從產品挑選、繪制產品三維立體圖、注射模具設計、模具制造工藝、試模等重點操作程,有利于學生日后進入到工作崗位上順利進行工作。
(3)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了“將理論投入到實踐,并從實踐中認識理論”的科學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中從所使用的“課本理論知識講解—多媒體播放模擬—針對指導”的教學方式,幫助了學生全面得掌握磨具制造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巧。
5 任務驅動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小組合作制造加工操作過程中,由于各組進度相近操作工序相同,因此容易出現機床緊缺或機床不足或多臺機床待工的現象。
(2)產品設計難度的把控問題。當任務產品結構難度超過學生的實際水品能力時,由于模具制造綜合實訓課程安排課時時間緊湊,加上同學們是第一次自主進行由模具設計到模具制造的全過程,學生最終可能無法順利完成任務。學生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學生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產品的選擇,確保各組最后能順利完成模具的制作,避免打擊了學生們的信心和積極性。當任務產品結構太多簡單時,學生由于不加以思考和費力便能輕易完成,也無法達到學習效果。學生們不能在完成作品后找到滿足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
6 結束語
任務驅動法已經在應用于高職教育模具制造綜合實訓過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事實證明任務驅動法適應用于模具制造綜合實訓教學中,高職教育模具制造綜合訓練課程應積極采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黃毅宏,李明輝.模具制造工藝[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2]顧海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數控加工實踐教學中的運用田[J].機械職業教育,2009.(11):61-62.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