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堅如
【摘 要】目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劇,然而伴隨著經濟發展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確越來越嚴重。環境污染問題的加劇,不僅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且嚴重危害了人們的生命健康。近年來,人們對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視,政府也在積極采取措施,加大環境保護力度。雖然我國的環境投資總額在逐年增加,但是投資效果卻不明顯。環保投資治理效果與巨大的投資總量不成比例,致使環境保護投資效率較低。本文主要闡述了我國環保投資效率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提出了有效提高我國環境保護投資效率的建議。
【關鍵詞】環保投資效率;存在的問題;改進建議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峻。在我國的十一五計劃中明確提出,要實現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近年來,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也導致了人們的生活環境質量嚴重下降。
一、我國環保投資效率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的環保投資現狀
早在 1972 年全球人類環境會議召開后,我國就逐漸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環保投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環境的質量,一般來說,環保投資總額的多少可以有效反映出國家的重視程度,我國對環境保護工作非常重視,投資總額也逐年增加,但治理污染的效果并不是很顯著。目前我國環境保護投資所取得的治污效果相對于其自身的增長速度不成比例,環境保護投資效率總體偏低。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環保投資效率低下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①環境保護投資資金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管理;②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行效率低;③環境保護投資資金運用不合理;④環境保護投資主體過于單一;⑤環境污染治理專業化程度低,缺乏市場競爭機制。
二、發達國家環境保護投資的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發達國家無論是在經濟方面,還是科學技術方面都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因此通過借鑒發達國家環境保護投資經驗,可以有效提高我國環境保護投資效率。
(一)環境保護投資的重點工作在于“治本”
環境保護投資應從污染治理轉向以預防與清潔生產為主的道路上,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清潔生產是對生產過程與產品采取整體預防性的環境策略,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持。所以,環境保護投資必須對環境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有所傾斜。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對環境污染的預防及清潔生產予以高度重視。
(二)法律的強制作用
法律的強制作用是指通過立法的手段,加強環境保護。美國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起,對各個行業建立了二十多項環境保護法律。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對已建立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開始嚴格的執行,對環境污染嚴重超標的行業實行全面的環境治理措施,并對環境治理過程中的費用支出與所承擔的責任做出詳細的規定。采用法律的強制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政府環境保護執行力度,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此外,法律的強制實施,有效確保環境保護投資的持續性,資金治理的穩定性,從而有效提高環境保護投資效率。
(三)合理劃分各環境保護投資主體的事權,充分體現“污染者付費”原則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我國政府、企業、個人之間的環境保護事權應重新分配,政府的作用應逐步減弱,而企業、個人的作用應得到加強。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對于環境保護政府的投資比例逐步下降,鼓勵私人投資公共環境設施。企業污染防治費用,基本上全部由企業自我承擔,較好地體現了“污染者付費”原則。合理劃分各環境保護投資主體的事權,有利于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將更多精力放在對環境保護投資的宏觀管理上?!拔廴菊吒顿M”原則不僅使制造污染的企業和個人切實負起了相應的污染治理責任,而且有效地引導消費者購買對環境有益的商品,促使產品結構逐步優化,向有利于資源、環境的方向轉化,從而在總體上有利于環境保護投資效率的提高。
三、加強我國環保投資效率的具體措施
(一)提升我國環保工作的技術能力
首先,我們要開發研究實用的設備與技術以促進環保投資效率的提升;其次,我們要盡快培育一批環保專業的技術人才,從而提升我國環保隊伍的技術水平;再次,我們要對治污方案加強咨詢與評估,從而有效提高環保投資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二)改善投資主體、投資渠道、投資方式并調整投資結構
在環保投資領域,投資主體除了政府以外,還應趨向多元化發展。而投資方式除了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還可以是兩者的有效結合。在權利的分配方面,對于公益性的環保領域,主要由政府來負責與投資,政府可以從多個方位來籌集資金;對于經營性的環保投資領域,則可以對外開放,政府可以僅發揮監管與扶持的作用。這樣可以充分挖掘出在市場機制影響下資金配置的潛力,推行公平競爭的準入政策,吸收與鼓勵外資及民間資本,結合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建立相應的運營管理體制與環保投資體制,有效改善環保的投資主體、投資渠道與投資方式,使其更多元化、企業化與市場化。
將環境保護資金主要投資于具有清潔生產的技術領域中,有效做到從企業生產過程中原料選擇、生產工藝等多個環節預防環境污染。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對于一些生產技術進行評估,具有推廣價值與實踐意義的清潔生產技術可列為地方、行業或者是國家科研項目計劃。并且對于清潔生產技術研究過程中缺乏資金的,國家應給予一定的貸款支持。除此之外,對于一切有利于清潔生產與預防環境污染的新技術的開發與推廣,國家也可以采取免收一些費用等措施來扶持其推廣及發展。
(三)政府部門應加強環境保護投資方面的立法工作
為了早日實現環保的目標,就必須依賴法律的支持,所以政府部門務必加強環保投資工作的立法措施,可以合理靈活的借鑒與學習發達國家在環保投資方面的相關法律經驗,從而保障我國環保投資效率,盡快使我國環保投資的發展水平與法律法規體系早日與國際接軌。我們要不斷完善環境保護投資項目的相關規定,規范環境保護項目的投資、運營等各個方面的規則。根據環境保護項目的投資不同、項目類別不同,構建靈活多變的可行性的投資方式,做到環境保護投資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此外,制定投資額度與環境效益對應的各級標準,以法律法規形式規范政府、民間等不同投資主體的投資效率。
四、結語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所伴隨的環境污染加劇問題,使人們普遍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目前我國已將環境保護工作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做好環境保護措施,有效提高我國環境保護投資效率,對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充分借鑒和學習國外先進的環保投資經驗,另一方面也要在應用新技術的基礎上,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逐步提升我國的環保投資效率,以促進我國經濟建設健康、持續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楊竟萌,王保娟,楊文杰.我國環境保護投資效率問題研究[J].當代財經,2009,298(09):20-24.
[2]譚志雄,王曉麗,李鵬宇.我國環境保護投資運行效率評價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2(0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