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明
【摘 要】研究性學習重視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重視學生學習內容與學習時間的開放性,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協作,研究性學習的突出特征是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由選題、自主探究和自由創造,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計算機教學要重視研究性學習,要從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策略、學習評價等四個方面,對計算機研究性學習加以設計。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研究性學習;設計
研究性學習是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必須重視的教學方法,必須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提出問題,收集材料,對問題進行探索、分析、研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學會解決與工作與生活中計算機有關的實際問題。
一、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1.重視問題的提出和解決。
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課堂內教材內容的拓展延伸,也可能是對校外各處自然和社會現象的探究;可以是純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實踐操作的;可以是已經證明的結論,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識領域。在研究性學習中,問題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涉及多種知識,這些知識的選擇、積累和運用完全以問題為中心,呈現橫向的、相互交叉的狀態。
2.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手動腦的實踐過程,它不能依靠教師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與過程。當前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基本舊接受性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適用于事實性知識、技能性知識、規律性知識的掌握,但對于策略性知識、價值、態度和情感類知識的學習往往不能奏效,這些知識的學習只有通過自主性學習,才能內化成學生自身的經驗體系。在研究性學習中,正是通過創設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讓學生自主的探究、實踐、發展和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思維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重視學生學習內容與學習時間的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集中體現在學習內容的開放、學習時間的開放。研究性學習的學習內容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學科知識的鞏固、運用和驗證的學習,也有來自學生興趣、愛好、特長的學習,還有來自社會問題和學校常規教育等等方面的學習,這些學習內容完全開放在學生的面前,充分滿足學生的各種需要;學習內容的開放,使得學習時間的開放成為可能,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按自己的學習需要、學習速度和計劃,適時地選擇參與學習的時間,相對于學科學習而言,研究性學習顯然擁有更為開放的時間。
4.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協作。
由于研究性學習是問題解決的學習,學生面臨的是復雜的綜合性問題,這就需要依靠學生的供應價格智慧和分工協作。這時,協作既是學習的手段,也是學習的目的,通過協作學習和研究,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取得高質量的成果,與此同時,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學生還需要了解不同人的個性,學會相互交流、協作。這種交流、協作包括交流、協作的精神與交流、協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態度,表達、傾聽與說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執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
二、計算機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設計
1.學習目標的設計 。
作為與計算機學科教學相互補充的學習方式,計算機研究性學習目標的具體設計,同樣可以以計算機學科教學目標的特征作為參照物,甚至直接將對計算機學科教學的批評意見作為設計研究性學習目標的依據,在計算機學科教學難以達到的范疇構建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據此可以推斷,研究性學習目標的設計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考慮:
首先,是與計算機學科教學的互補性。計算機學科教學重視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計算機研究性學習則不以系統計算機學科知識的傳授為追求,它是以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為出發點,以計算機學科教學欠缺和研究性學習自身所長為主要追求。
其次,是學習目標自身的根本性。從這個角度來考慮計算機研究性學習的思路與計算機學科教學是十分相似的,計算機學科教學時選擇的內容是以知識的基礎性為生根標準的,愈是能夠成為今后學習基礎的,就愈有選擇的價值;同樣,計算機研究性學習的目標也是愈具有根本性、一般性,就愈具有廣泛遷移的價值。所以,在確定計算機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時,除了上面所說補充計算機學科教學的不足外,在不足之中更要突出這種根本性,即著眼于每個學生的發展所必需的因素。
2.學習內容的設計 。
計算機研究性學習在內容上最根本的特點在于它與計算機學科教學的區別,即計算機學科教學是以間接經驗——系統化的計算機知識體系為基礎的,而計算機研究性學習則是以直接經驗——通過實踐獲得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為基礎的。因此,同樣是學習計算機學科范圍里的內容,計算機學科教學注重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原理和技能,計算機研究性學習卻注重使學生應用這些原理和技能去解決實際問題。在堅持這一根本區別的前提下,計算機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內容便可以在相當寬泛、相當靈活的范圍之內加以選擇。
計算機研究性學習內容的具體選擇和設計,主要是體現計算機研究性學習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原則,沒有一定要達到的絕對標準和程度,而是視學生和學校的具體條件靈活處置把握。例如同樣是計算機應用的內容,擅長編程的學生可以選擇縮寫程序去查詢實際的數據庫信息,擅長網絡知識的確學生可以選擇網絡并行數據處理、網絡防火墻等內容進行研究,這些選擇都是合理的,都能夠有效地體現和達到計算機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沒有高低之分。
3.學習策略的設計 。
計算機研究性學習是溝通學校與社會、書本與實際、人與自然的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它與通過間接的傳授途徑去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通過學生的多感官參與完成的、是對于現實的感受和認知。同時,計算機研究性學習一方面需要學生情緒、情感的參與,另一方面又是學生的情感發展和新的情感獲得的過程。情緒和情感的獲得會對學生的認識和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計算機書本學習所不能比擬的。
計算機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浩劫主要包括:自主制定學習計劃,確定分工、活動方式和方法選擇觀察或調查對象,進行查詢資料、操作與制作等活動,匯集、交流學習成果等。實現計算機研究性學習中學習的自主性,不僅要求教師要從思路、活動空間和時間上向學生提供必要的條件,以實現學生的自主選擇、自主安排、自己組織學習活動的目的,同時還要求教師不必拘泥于課堂教學或其它程序規則的限制,自主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陳宇,陳李翔,趙志群.技能振興:戰略與技術[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
[4]趙志群,楊琳,辜東蓮.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 [J].教育與職業,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