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攀攀
(沈陽音樂學院大連分院, 遼寧 大連 116000)
?
柴科夫斯基鋼琴作品中的斯拉夫情結
——以鋼琴套曲《四季》為例
董攀攀
(沈陽音樂學院大連分院, 遼寧 大連 116000)
柴科夫斯基是俄羅斯偉大的音樂家,他所創作的音樂作品都能夠很好地反映人們的內心世界,我們主要以鋼琴套曲《四季》為例,通過對俄羅斯一年四季的季節更替變化加以分析,進一步充分反映俄羅斯的自然風光景色和風貌特征,從而更好地表現具有民族色彩的俄羅斯風格。
柴科夫斯基;音樂作品;斯拉夫情結;四季
19世紀以前,俄羅斯的各方面環境以及條件是非常復雜的,主要是以自給自足的方式來進行生存和發展,伴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思潮的發展給俄羅斯的音樂創作帶來了很大的繁榮,當時雖然音樂風格出現了不同的流派,但是主要是以表現民族特色來進行創作的,這些音樂家都立志要發揚民族文化和風格特征。柴科夫斯基是學院派代表人物,但是在當時社會的影響下,他的音樂作品中也開始更加重視融入一些民族元素,在音樂作品表現過程中,都比較注重情感表達,將民族民間音樂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專業音樂的創作源泉,更好地將俄羅斯音樂加以發揚和繼承發展。
(一)創作背景
《四季》這首鋼琴曲是柴科夫斯基在1876年完成創作的,主要是為了完成一首和當月節令相關的鋼琴曲,之后他開始創作《四季》,在創作《四季》的過程中,他還同時在完成歌劇《天鵝湖》的創作。
在他的創作過程中,鋼琴曲非常重要,有協奏曲、合奏曲、鋼琴小曲、鋼琴套曲等,大多數都是描繪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的。在他的音樂作品中,非常重視語言和思想的表達,這些小型的鋼琴曲都能夠很好地反映一些大型樂曲的中心思想,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四季》的演奏,來更好地了解其民族風情和人文習慣。
《四季》作品中,描繪了非常豐富且廣泛的場景,狂歡節、收獲等都是描繪人們生活的美好景象,而雪橇則是描繪人們辛苦勞作的一種生活景象,除此之外,在他的作品中,還包含有很多描繪大自然美麗景象的作品,比如清凈之夜等。
(二)音樂創作分析
在《四季》描寫過程中,柴科夫斯基將每一個月的不同特點加以描寫,下面通過幾個月份的音樂創作,加以分析和研究。
1.一月——在爐邊
一月采用了復三部曲式,從呈示部、中部一直到最后的再現部,如下圖所示:

整首曲子都是以搖籃曲特點形成了一個基調開展創作的,采用柔和優美的旋律讓人們身處一個溫暖幽靜的房間內,然后看著壁爐上點點火光,一家人歡歡樂樂的歡聚一堂,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和愜意的享受。
在整首樂曲中沒有出現像其他小曲中一樣鮮明的旋律,但卻有著詩意般的意境,在音樂作品中,表現出了非常柔和平穩的節奏感。之后情緒又被帶到了一種充滿淡淡憂傷和悲愁的氛圍中。嘆息的音調,在他的作品中是非常鮮明的一個特點,動機短小,給人一種遲疑且羞赧的情感體驗,最后情緒又高揚起來,將人們帶到了一個充滿希望的世界。
之后是再現部,也同樣強調和表達了開頭的主題特征,里面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對現實社會充滿了很多的無奈和不滿,給人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余音不絕。
2.二月——狂歡節
采用復三部曲式,從呈示部、中部一直到最后的再現部。如下圖所示。

這首小曲和一月所表達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生活景象,一開始就是比較輕快的節奏,給人一種快樂的體驗。在演奏過程中,不斷變化著節奏和表達方式,給聽眾一種非常歡快、明亮的感受,使得人變得熱血沸騰,體現了一種濃烈的節日氛圍。
在表現俄羅斯節日特色上,他的作品非常有特色,我們能夠感受到人們的歡聲笑語,同時也能夠看到一些挑逗和耳語的表現等,同時在畫面中也將俄羅斯街道的風情萬種很好地加以展現。
在整個樂曲中,為了展現舞蹈特色,作曲家采用一種多變的表達方式,運用創作技巧,以模進的手法為整個樂曲描繪出美好的景象,之后慢慢歸于安靜,表現了熱鬧過后人們漸漸離去的場景。
(一)俄羅斯的自然風光
在《四季》中,柴科夫斯基很好地描繪了一幅四季自然風光圖,表現了生機勃勃的春天、歡樂的夏天、哀婉的秋天以及多姿的冬天。從一月人們圍坐在火爐邊,到二月天氣變暖后,人們走出房間,來歡慶一年的開始,之后慢慢轉入到三月、四月,將不同季節的景色非常完美地加以呈現。之后到了金秋十月,他以一種哀婉悲鳴的格調來進行展現,如模仿秋天秋風瑟瑟、風聲、雨聲等,通過旋律能夠讓人充分感受到秋葉飄落帶給人們的淡淡哀愁。之后到十一月天氣變得寒冷,人們出行依靠雪橇,通過音調展現了雪橇行走過程中發出的響聲,好像置身于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中。
(二)民俗風情
在《四季》套曲中,二月是俄羅斯的狂歡月,在他的二月狂歡節的創作過程中,很好地表現了俄羅斯的民俗風情,人們在狂歡節的最后一天會將冬天用稻草捆扎的玩偶燒掉,以示冬天結束,并以載歌載舞的形式,迎接著春天的到來。
(三)人物刻畫
俄羅斯的地理環境位置比較特殊,俄羅斯人民比較能吃苦耐勞,同時又非常熱情好客。在《四季》中,他通過十二月的圣誕節、七月的割草景象、八月的秋收景象等,很好地刻畫了人物形象。整個樂曲的旋律非常優美,同時也通過不同季節的描寫,將不同景象以及生活風俗加以刻畫,展現了俄羅斯人民熱情、勤勞、善良的性格特點。
(四)民族性格的體現
在《四季》這首樂曲中,整體的節奏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歡快的、明朗的,一部分是低沉的、安靜的,這和當時俄羅斯的社會環境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有重要的關系。
環境因素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其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點和心理特點,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社會風俗。采用物化的節奏,展現了人們慶祝豐收、歡度狂歡節的場景。俄羅斯國土面積比較大,大多數都處于比較寒冷的地帶,因此其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人們的生活比較艱苦,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情緒也容易變得憂郁,這也是在《四季》作品中,表現憂郁的一個重要因素,常年的戰爭、社會的黑暗,形成了兩種對立的情緒,通過藝術地提煉和加工,重塑了俄羅斯民族的不屈性格。
(五)民間音樂曲調體現
在柴可夫斯基的《四季》鋼琴套曲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里面有著當時俄羅斯民間歌曲的影子,他在運用這些素材的過程中,沒有將這些民間歌曲全部照搬,而是稍加改變,巧妙地將這些民間音樂素材與他的創作思維融合在一起。
(一)美來源于生活
在《四季》這首作品中,柴可夫斯基將一年四季十二個月的不同景象分別作了描繪,下面通過《一月——在爐邊》加以具體分析。
在創作一月時,他需要先了解當時的俄羅斯社會和民族的生活習慣,俄羅斯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北,地廣人稀,冬天漫長,其它季節都比較短暫,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很容易讓人們變得憂郁焦慮,因此在他的《四季》套曲中,就很好地體現了這種憂郁情懷。
社會的黑暗和動蕩使得他從小心靈上就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的內心變得非常脆弱,成年后這種性格變得更加封閉和憂郁,他既要面對社會的壓力,又要在這黑暗的社會中祈盼光明,這種矛盾心理也反映在他的作品里。在他的《四季》中,對光明到來的渴望和對黑暗社會的憎恨交織在一起,是這一作品創作思維的一大特征。
《一月——在爐邊》以普希金的詩為基調,通過不同格調之間的變化,表現了人物內心的矛盾和不安,同時也插入了一些間歇性的幽默感,因此在作品中,既體現了柴可夫斯基對當時社會生活的感悟,也表達了他對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二)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結合
在描寫《三月——云雀之歌》時,以云雀為主題很好地對自然進行了描摹和說明。
《三月——云雀之歌》,采用了再現單三部曲式,主題主要是對云雀的模仿,以一種歡快明亮的節奏加以體現,中間段仍然是采用這樣的主題風格加以延續,但在對云雀的聲音模仿過程中,添加了一些修飾音,并用跳音的方式展現了云雀歡天喜地、活潑好動的一面,使得真個樂曲更加形象更加生動,充滿靈感和活力。
在整首作品中,一方面很好地利用了云雀自然的美麗叫聲,另一方面將自然美和藝術美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動聽悅耳,沁人心脾。
(三)現實主義思想的體現
他生活的時代,受到當時社會的影響,形成了很多的音樂流派,其中現實主義思想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派,因此在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作品中,或多或少也會受到現實主義流派的影響。比如一月鋼琴曲是對民俗情懷的一種表達,七月則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八月又很好地表現了秋天豐收的喜悅,每一個月份都表達了不同的情感特點,是對現實社會的真實寫照。
柴可夫斯基是偉大的音樂家,在一個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和民族主義色彩的時代下成長,使他很好地繼承了格林卡以來的俄羅斯音樂風格,在他鋼琴套曲《四季》作品中,廣泛地吸收了俄羅斯民間音樂音調,成為人們喜愛的一首經典名作。
(責任編輯:鄭鐵民)
2017-02-04
董攀攀,女,沈陽音樂學院大連分院鋼琴藝術指導,講師。
10.3969/j.issn.1002-2236.2017.02.012
J614
A
1002-2236(2017)02-00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