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嘉
(阜陽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安徽 阜陽 236041)
?
何占豪悲情古箏協奏曲演奏技法分析
張靜嘉
(阜陽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安徽 阜陽 236041)
何占豪的悲情古箏協奏曲屬于演奏難度較大的作品,對其作出完整且準確的詮釋,也是演奏者能力的體現。因此,筆者對何占豪創作的5首悲情風格古箏協奏曲進行探討,從作品內涵、演奏技巧、與樂隊協奏三個方面展開分析與論述。
何占豪;古箏協奏曲;演奏技巧;悲情特征
何占豪先生創作的《臨安遺恨》、《孔雀東南飛》、《陸游與唐婉》、《西楚霸王》、《梁山伯與祝英臺》這5首悲情風格的古箏協奏曲,作品演奏難度較大,要求演奏者除了要具備扎實的演奏功底、較強的讀譜能力外,還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與綜合素質。由于這幾首作品都與傳統文化有關,因此,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準確把握其風格,體會作曲家的創作意圖,達到演奏技法與音樂表現的完美結合。
在演奏時,首先應宏觀把握作品風格。著名學者于潤洋曾在他的著作中談到真正使人感動至深甚至心靈受到強烈震撼的東西,并不是展示幸福、快樂、歡樂的,反之是那些悲傷、痛苦的東西。[1](P2)何占豪的這5首作品,其情感都屬于“悲情”風格,所以音樂中有著極強的張力,這就要求演奏者對古箏要有極強的駕馭能力,對作品要有一定的分析,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式去演奏。
這5首古箏協奏曲都屬于“悲情”箏曲風格,但它們背景跨度較大,因此每部作品所表達的“悲情”也有所不同。
《臨安遺恨》這首作品主要表達的是岳飛對外敵侵我河山的憤怒,對奸臣當道受人誣陷的憤慨,以及對祖國的熱愛,要在演奏中使“一怒一愛”的感情張力得到最大化的表現。岳飛臨刑前政治抱負不能施展,進而對家國前景的擔憂而由此引發的悲嘆,加強了人物悲壯的氣氛,體現了這位英雄的民族大義。這種“悲情”是廣義上的,應更多地表現“悲憤”、“不畏懼生死”之情。
《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首作品運用了浪漫的表現手法,描述了梁祝二人生死不渝的愛情悲劇。在演奏時,我們既要表現愛人間死別的悲傷,又要表現出“化蝶”時的唯美情境。作品充分體現了現實的殘酷與人們期盼愛情圓滿結局之間的矛盾。
《孔雀東南飛》這首作品表現了普通百姓之間夫妻被迫分離,又決定殉情的悲傷決絕之情。結尾的音樂堅決而有力,更多地體現了抗爭精神。
《陸游與唐婉》這首作品描述了才子佳人的離愁別恨。陸游雖是南宋愛國詩人,但對自己的婚姻卻缺乏勇氣去維護,當再次遇到已嫁為他人婦的前妻時,心中悲恨交加,懊悔、愧疚以及思念之情一起涌出,所以此曲的“悲情”是一種無奈與不解。
《西楚霸王》這首作品描寫的是帝王將相的愛情故事。曲目表現了項羽馳騁疆場、逐鹿天下的英雄形象以及戰敗后焦慮憤懣的心情、對江東家鄉父老的思念之情和與愛人的離別之情。全曲音樂凝重深沉、蕩氣回腸。結尾,雖然表現項羽自刎,但卻有“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氣魄。
由此可見,5部“悲情”箏曲都有它們自己的特征,所以在演奏作品時,要對它們不同的情感矛盾進行梳理。
古箏演奏是右手發聲,左手作韻,以韻補聲,以聲帶韻,從而產生虛實相融的效果。聲與韻是不可拆分的一個整體,沒有聲,韻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而沒有了韻的聲,也將失去靈魂,變得蒼白無力,這正是箏藝術的魅力所在。所以,要求演奏者能夠合理搭配、轉換左右手技巧,并與樂隊配合做到自然融合。
(一)右手技巧
古箏的右手技巧主要是以彈弦為主,運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彈弦發聲。通過分析,筆者發現5首箏曲中主要所用右手技巧有搖、掃搖、琶、輪等。
1.搖
搖是右手大指或食指連續向里向外快速彈弦產生的連續聲音,常用于表現連貫的旋律,是演奏箏的重要技巧,搖的使用彌補了不能產生長音的不足。演奏時既要注重劈托顆粒的清晰,又要注意旋律線條的完整連貫。劈托的力度要均勻,借助慣性達到力的統一。
譜例1為《臨安遺恨》引子部分的長搖,這里表現的情緒相對平緩,左手顫音在按弦力度上也相對減弱,4個小節的長音使旋律更加悲涼、哀怨。此處旋律更像是一種回憶,因此較自由,長旋律的線條要保持連貫。
譜例1

2.掃搖
掃搖是在搖的基礎上加上掃弦的動作,從而發出掃與搖相結合的規律性的聲音,適合表現節奏感強、激動的樂句,例如《臨安遺恨》(譜例2)。此處模仿了激烈廝殺的戰場上,戰馬奔騰與哀鳴的聲音。
譜例2

3.琶
琶音可由左手或右手單獨演奏,也可以雙手配合演奏。演奏時需要注意音符的連接要緊密,要有整體的把握。《西楚霸王》中(譜例3)在演奏時要注意左右手力度與音色的統一。琶音在此處表現出了一種忐忑的情緒,形象地描繪了霸王四面楚歌時復雜的心理活動。
譜例3

4.輪
輪是借鑒琵琶等樂器的演奏技巧發展而來的。由于輪指既具有顆粒性,又具有連貫性,所以常用于表現細致入微的情感。在《梁山伯與祝英臺》中(譜例4)運用了兩次輪指技巧,表現了柔弱、凄美的旋律。演奏時要注意觸弦角度、力度、速度等問題,使指與指間力能夠更好地貫通。
譜例4

(二)左手技巧
陸時雍曾說過“ 有韻則生、無韻則死;有韻則雅,無韻則俗”,因此,“韻”對于音樂來說是有著“生與死、雅與俗”的重要性。古箏是由左手技巧來體現“韻”的,“韻”被稱之為古箏的靈魂,這些技巧就成為表現悲苦情緒的重要手段。這里筆者只從與“悲情”結合密切的作韻角度,對左手技巧進行詳細的分析,其它左手技巧就不一一論述了。
1.按
通過左手按弦使音高產生變化的技巧稱之為“按”音,是演奏箏的基本技巧之一。在表現樂曲中的“悲”時,常和“顫”、“滑”、“揉”相結合形成“按顫”、“按滑”“按揉”的技法。這種技巧的運用,反證了何占豪箏曲的“悲情”基調。
在《西楚霸王》(見譜例4)曲中第13小節升sol運用了按顫的技巧。la—升sol形成了下行的小二度,在這里的升sol是一個不穩定的偏音,抖動的音波使調內的特色音更具“悲”的色彩。模擬了哭泣與嘆息的聲音。
2.顫
“顫”是在右手彈弦發聲后,左手通過按動琴弦使聲音抖動但不改變音高的技巧,也經常與左手其它技巧結合使用成為“按顫”“滑顫”“點顫”等。在表現悲傷、哭泣、痛哭、憤怒等情緒時,成為必不可少的修飾手法。
在《臨安遺恨》第328小節(譜例5),此處“顫”音技巧既表現了單音旋律的決絕,又表現出英雄赴死的心境,更加深了悲的情緒。
譜例5

3.滑
“滑”是右手發聲后通過左手壓弦使音高產生二度、三度的變化,在滑動的過程中產生虛實相結合的音的技法。根據音高的變化過程,我們可以把“滑”分為“上滑”、“下滑”“回滑”等,“滑”常常與其它技巧相結合產生“按滑”、“揉滑”等技法。這些技巧體現了古箏的樂器特色,使音樂更加豐滿,更具表現力。
《孔雀東南飛》的第240至247小節(譜例6),同樣是小三度與大二度上滑音,卻比第一次主題出現時,悲的色彩加重了很多,這與滑動的速度有著很大的關系,有力地表現了封建家長制下,年輕人默默承受的壓抑悲苦情緒。
譜例6

4.揉
“揉”是通過有規律的上下按滑的動作使音波延長,從而得到有如回音一樣的聲音?!叭唷迸c其它技巧經常結合在一起形成“按揉”、“揉顫”等。在《陸游與唐婉》中(譜例7),左手揉弦與右手搖指的配合,從而發出連續起伏的聲音。演奏時隨著樂句的發展,按弦力度與幅度也隨之加大,這種手法使聲音更具戲劇性,使“悲”的情緒更能引起聽眾的共鳴。
譜例7

在協奏曲中,獨奏樂器與樂隊占有同樣重要的地位。
(一)引入配合
為了產生音色上的對比,協奏曲中往往會有各種“引入關系”,即樂隊引入主奏樂器或者反之,例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第13-14小節。這兩小節是由樂隊引入古箏,作曲家雖然在樂譜上已經標記出了pp力度記號,但之前樂隊就應該做好漸弱,為古箏進入做好準備。古箏進入后力度不應該太強,而應該承接樂隊的力度逐漸加強。在該曲第40小節處,則是由古箏引入樂隊,主題音樂已經由古箏完全發展,此處的樂隊演奏主題是對主題的一種再現,所以,此處的古箏在彈奏時要有一定的力度,以便烘托出樂隊在音量及音色上的變化,從而加深聽眾對主題的印象。引入配合還有《臨安遺恨》第8小節等,這里不一一贅述。
(二)模仿式配合
在協奏曲中常常會有一段旋律或者音型,由主奏樂器演奏一遍后由樂隊演奏或反之。這種技法以音色的變化來加深聽眾對它的印象,也是作曲家樂思發展的技巧之一。這種模仿式的配合,要求主奏樂器與樂隊之間要有良好的默契,只有這樣才會有統一的效果。例如《陸游與唐婉》第56小節到第71小節,古箏演奏了一段速度較快的連續的三十二分音符,隨后由鋼琴對其進行模仿,之后又交給了古箏。
(三)對比式配合
在協奏曲中對比式配合出現較多,尤其是本文所涉及的5首協奏曲。在《臨安遺恨》中的第97到第120小節,此處的樂隊(或者鋼琴)為連續的附點型節奏,而古箏是均勻的連續十六分音符演奏,這樣使得主奏樂器與樂隊產生了對比,而在此處能判斷出旋律是由古箏來完成的,因此樂隊的附點節奏只要明確即可,不能影響到古箏,而古箏也應該仔細聆聽樂隊給出的節奏型。
總之,古箏協奏曲講究的是古箏與樂隊的配合,而這些配合除體現在力度、節奏、速度等大的方面以外,更體現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這些細節處理同樣反映出一個古箏演奏者的功底、對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音樂修養等,也能反映出與樂隊(或鋼琴)的協作能力。因此在演奏協奏曲前,一定要對總譜有著極為仔細的分析和研究,以及樂隊與古箏樂譜的對比性研讀。在演奏時一定要注意聆聽樂隊,時刻將自己融入到樂隊之中,而不是凌駕于樂隊之上。
何占豪的古箏協奏曲以結構龐大、情緒變化豐富、技巧高超著稱,在演奏過程中,作為核心的古箏承擔著更多展示藝術表現力的任務,不僅要從整體上對作品恰當把握,也需要細致處理音樂中的細節,因此,作為演奏者,對于作品背景、技巧以及與樂隊協奏等方面都必須考慮周全,表現得當。
[1]于潤洋.悲情肖邦[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鄭鐵民)
2017-02-09
張靜嘉,女,阜陽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講師。
阜陽市2016年度社科規劃課題“阜陽地區城市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研究”(FSK2016031)階段性成果。
10.3969/j.issn.1002-2236.2017.02.011
J632.32
A
1002-2236(2017)02-00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