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敏
摘 要:目前“互聯網+”成為了中國創新創業方向的主要突破口,“互聯網+”中資源的互補、無限、及時、便捷等因素,都使得“互聯網+”成為創新創業的重要陣地。高職思政課是中國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環節,是傳播思想意識的重要陣地,為了響應雙創教育的號召,同時也是為了更好的促進中國經濟轉型,為高職學生提供更多的人生發展方向。本文從“互聯網+”的視域下,著重探討了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的路徑,希望能夠為解決此類問題提供一些可以參考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創新創業;思政
一、“互聯網+”中的機遇與挑戰
“互聯網+”的出現是伴隨著現在互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而產生的,“互聯網+”不僅給社會企業的提供了很多的機會和挑戰,而且也會給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帶來挑戰和機遇,在互聯網中,人們對于專業以及學歷的重要性并不是十分的看重,更加重視的是大學生的一種自主創業創新的意識和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另外,相比于90年出生之前的人來說,目前的高職學生主要是由九五后群體構成的,他們從出生的時候開始就已經在互聯網中開始生活了,互聯網不僅成為聯系他們生活空間的重要工具,而且還成為了他們進行學習的重要渠道,因此他們在運用網絡進行學習以及運用網絡進行其他方面的溝通的能力上,與上一輩的人相比能夠擁有更多的優勢。但是“互聯網+”的背景下,高職學生創業活動也存在一定的挑戰。一方面,高職學生不僅需要能夠熟練地掌握互聯網技術,而且還需要能夠懂得如何通過這種互聯網技術來實現創業的目的。另外,學生還需要及時地根據網絡世界的變化和特征,來進行自身的調整,以使得自身的創業能夠符合當時的互聯網優勢和發展需求。但在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的背景之下,信息技術以及其他方面的發展都是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的,因此也會給高職學生的創業活動帶來一定的挑戰。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特征
“互聯網+”視域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特征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立足于互聯網理念與思維。 “互聯網+”視域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要首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挖掘創業機會,并利用互聯網理念與思維將機會轉化為真正可執行的創業方案。
二是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訓平臺機會。據統計,目前大學生的創業活動中有大約95%以上的創業最終以失敗告終。一方面學生從失敗中也獲得了成長和教育,另一方面也說明學生對于創業活動缺乏較成熟的理念和操作技巧,在現實中容易遇到困難,因經驗不足和思維上的局限而止步。
“互聯網+”視域下高職院校能夠更有針對性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訓平臺,而教育實訓平臺的提供,幫助學生在學習期間就能夠培養出較為全面的創業綜合素質與理念,有利于提升其在社會上創新創業活動的成功率。
三、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的路徑
(一)以創新創業教育思維導入高職思政課程
基于目前“互聯網+”的創業背景,就要求目前在目前的是政策教育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且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主要的教學內容可以圍繞如何促進學生在“互聯網+”的創業背景之下進行創業,重視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另外在教學觀念上,還需要能夠及時的轉變教學思維。
(二)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實踐平臺
無論是從創新創業教育的角度上來說,還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上來說,都離不開理論與實踐環節之間的聯系。在以前思政教育課程上,雖然存在一定的實踐的環節,但是基本上這些環節都會呈現出一種流于表面和形式化的特點,并且在教學內容上與現在很多高職學生的興趣是不相符的,因此這就使得這種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能達到預期之中的那么理想。融入創新創業之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需要能夠擁有更加穩定的實踐平臺,并且能夠擁有更加前沿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創新知識相結合的教育方式,才能夠使得學生不僅在實踐上取得效果,并且能夠通過不斷用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來使得學生的創意新意識得到釋放。
針對這一點,在創新創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學校的師資力量來建立相關的培訓和實踐基地,或者是在原有的培訓基地中,不斷地拓展期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水平,并且可以邀請一些專業的創新創業的成功人士進行講座或者是授課,來使得創業創新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具有更加平穩的實踐平臺。另外,學校還可以通過結合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與其他社會上成功的企業進行合作的方式,來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并且能夠通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構建一個更加穩定的實踐平臺,能夠更加及時地為學生提供企業創新創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與挑戰,并且為他們提供很多的可行的解決方案,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得到釋放。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使得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知識認知以及實踐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還能夠使得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這項教學內容的本身產生一定的興趣,從而能夠使得思政教育能夠更好的為實現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幫助和支持。
(三)建構創新創業意識向實踐成果轉化的保障機制
因為思想政治教育上融入創新創意教育內容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和發展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從而使得高職學生能夠擁有創新創業意識的形成,最后還能夠將其轉化成實踐能力。因此,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同時,就首先對于學生所具有的一種創新創業的意識進行保護以及引導,并且要及時的將他們所擁有的創新創業的意識轉化為行動力,通過具體的措施的促使他們創新創業意識的實現。通過提供具體可行的保障機制的建立,從而能夠使得他們不僅能夠擁有創新創業意識,而且還能夠打破諸多阻礙最終達成創新創業的目的。
為了通過保護機制對于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能夠得到保護,那么首先學校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設置以及解決環節的設置的時候,就需要能夠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來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案的設計,以此來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依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創意創新計劃來進行思考。另外,可以通過允許學生以創業創新計劃說或者是創業創新結果來進行評分的方式,組建他們對于創業創新的興趣和動力,并且還需要學??梢詫R總評審及時的轉化為學生的學分,從而能夠給學生創造一個較為寬松的創業創新環境。
四、結語
“互聯網+”是當代創新創業必須要面臨的問題,創新創業又是高職院校學生要重視的問題,思政課能夠為高職學生在有關創新創業思維上的開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本文針對創新創業教育如何融入高職思政課提供了相關的建議,希望能夠獲得相關從業人員以及高職學生的認可與采納。
參考文獻:
[1]楊穎,于蘭,王石磊.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思政課需求調查研究[J].科技信息. 2012(32)
[2]鐘利紅.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雙基地”建設的探索[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04).
[3]韓璐.高職院校思政課課程改革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 2009(04).
[4]成潔,翁開源.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J].市場經濟與價格. 2016(08).
[5]李芳芳.多元文化背景下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社科縱橫.
[6]史佩宇.人文關懷視閾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新路徑[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