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唯慰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生活化的教學過程,生活化的教學環境等都是教學的組成部分。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更加輕松、愉悅、自由、和諧。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不斷提升自己,讓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如何才能使教學活動生活化呢?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一、依托教材,聯系生活,使教材內容生活化
英語教材的內容本身都是貼近生活,很多知識都是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在英語課本中我們學到過動物、水果、食物、運動、玩具等都是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遇到的。在英語的教學中聯系這些生活實際,讓學生們進行表達。
例如:在學習水果單詞的過程中,首先在學生眼前的是課本上出現的apple, pear, banana, orange, peach等詞,這些是教材上學生應當學會掌握的。學生們跟著老師的步伐能夠學會。但在平日的生活中除了這些書本上學到的,還有許多水果在課本上沒有出現。在教授完這些新詞之后,我還給學生們擴充了平日里經常見到的水果:mango, grape, pineapple, strawberry等,這些水果都是學生們平日里喜愛吃的。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書本上要求的學會單詞,同時還學到了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水果。
課文《in the kitchen》主要講述的是在廚房間里的做飯的過程。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先讓學生說一說在廚房里父母做飯的情況,介紹一些平日里耳熟能詳的菜品。接著由實際生活中引入到課文當中,劉濤的父母在廚房里做什么。讓學生在學習中既能學習課堂知識,又能使課堂比較活躍。這樣的學習使得生活教育思想得到了深化。
二、創設情境,營造氛圍,使教學活動生活化
學生在學習跟自己生活相關、生動有趣的知識時富有興趣,也能夠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學習《At Christmas》的過程中我專門創設了一個教學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高了。
《At Christmas》課文主要講述了西方人過圣誕節的一個過程。圣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人們為此需要準備許多東西。在圣誕節之前需要買東西進行裝飾,一切準備好之后需要準備豐盛的晚餐,接著就是等待禮物的過程。于是我把這個西方人的節日搬進了我的課堂。首先是圣誕之前的準備,課前我先將學生按組分好,每組發放圣誕樹和裝飾物、禮物盒等物品。在課堂的教學中結合學生手上的物品教授新詞和句型,學生感覺新穎、有趣,活動的積極性性一下子提高不少。第二部就是裝飾圣誕樹,在這個環節中我先展示了在西方人在圣誕節到來時的生活狀態,他們布置的圣誕樹。學生們仿佛自己也在過圣誕節一樣,拿起手頭的工具開始裝飾圣誕樹。接著以小組進行描述,鞏固書上的句型。第三個環節就是一頓豐盛的晚餐。在這里我運用多媒體,展現西方人的飲食,介紹他們圣誕節的習俗,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最后就是分發禮物。
在為學生創設環境,營造課堂氣氛的同時,讓學生們感受西方人過圣誕節的過程。把教學從一個枯燥的、灌輸的過程逐漸轉化為一個有趣的,貼近學生生活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
三、鼓勵學生,大膽表達,使口語交際生活化
《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包括課堂和課外的在內的全部學習過程,它們都是英語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而生活則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獲取知識的廣闊天地。因此,要將學生的英語學習引向家庭,引向社會,引向生活,將觸角伸向生活的各個方面,使學生的英語知識在生活中豐富、提高,更讓英語與生活融為一體。
在英語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用英語來進行交流往往會顯得膽怯,不愿意開口,無非就是怕說錯、不會說。如何才能讓學生開口說英語呢?首先一定要鼓勵學生大膽用英語進行交流,暢所欲言。結合日常生活進行交流可以讓學生有話說,能說。
在課上,我經常會設置一個“Free talk”的環節,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對話交流來導入新課。在自由討論的環節,我主要讓學生們講述自己的興趣愛好,介紹自己的情況、自己喜歡的運動愛好等之類的話題。學生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能夠更好地進行表達和交流。久而久之,運用對話交流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又可以承上啟下,引出新內容,達到教學要求。
學生在交流一些和自己相關的、感興趣的話題時,往往會有很多話說。這樣的課堂效果會更好。學生的活動起源于生活,用更多生活化的方式,鼓勵學生大膽表達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
四、溫故知新,學以致用,使學習方式生活化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需要學習和操練的過程。新舊知識的結合,合理運用知識,讓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才能讓學生們在平日的學習生活中也能夠多說英語,多學習英語。為此,我在班級中設立了一個英語角。在英語角中我設計了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英文的美文欣賞,每周更新一次,這些都是淺顯易懂的內容,又貼近平日的生活,每天會讓學生進行朗誦,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環境。
第二個板塊是學生尋找的作品,在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作品后進行朗誦,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第三個板塊是呈現的是一個單元的句型。學生們根據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到能夠運用,還可以大膽地在班級中進行表達,那么就可以獲得一份小獎品。在一次教學中,我們學習了《What do you do》。這個單元主要講述的是職業,每個職業都是用一般現在時進行表達,同時還簡單描述了這個職業的一些基本信息。在學習完本課后,我將一些關于課文的內容、知識還有一些要求張貼在英語角之后,給學生們一周的時間進行調查和采訪,寫下自己知道的職業和該職業的一些基本的信息。最后由他自己進行陳述。班級里的同學投票推選出最出色的一位。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學生們逐漸有了改變,平時的學習、對話也不會羞澀了。
生活化的教育使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中,使學生在學會用英語做事的同時,能結合生活結合,真正使英語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真正熱愛英語。
【作者單位:昆山市陸家中心小學校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