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雅俊
課程改革不斷推進著課程統整,本文首先陳述小學數學課程統整的由來,并提出小學數學生活化統整的概念和重要意義,最后分析小學數學生活化統整的實施,重點從課前準備、情境創設、形成新知和生活運用四方面著手并結合相關案例來進行闡述與分析。
一、引言
課程改革中存在這樣一對矛盾,即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之間的矛盾。課程實施要適應學校教學實際,就需要體現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主體地位。那么如何才能把課堂真正還給老師?
二、小學數學課程統整的由來
一般情況下,教師接到新學期安排后,結合課程標準、教材、大綱和教參等便開始按照統一制定的教學計劃和進度進行備課、上課。這種設計往往缺乏通盤的考慮,沒有對一學期課程和教材的各要素進行整體思考。于是,一個風靡全球的概念“課程統整”油然而生。有人認為,課程統整就是將各科的教學目標整合起來,制定新的課程計劃;也有人認為課程統整就是整合各種課程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學期課程統整”就是指,學校教師以國家的教學方案和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學期為基本周期,以指定教科書為基本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多種其他相關資源,根據本校的培養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系統和集約化設計,使之成為可以直接實施的教學內容并展開有效教學實踐的過程。
三、數學課程生活化統整的概念
數學課程生活化一方面是指,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從學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和知識經驗出發,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數學;另一方面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簡單可以概括為數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生活化,數學學習生活化以及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應用問題。
筆者所指的小學數學課程生活化統整是指圍繞每學期的數學課程所設計的學期數學課程統整指南,包括依據課程理念、課程目標、教材內容、學生實際情況設計體現生活化的課程統整指南。
四、小學數學學期課程統整的實施
1.課前準備
案例一:《折線統計圖》的課前準備設計
課前,我給學生設計了一道預備題。以小組為單位收集上午7點30分至8點某路口的車流量數據。
課前,我仔細分析教材,發現教學的教學重點是制作和分析圖表。我想這是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背離的。實際生活中,需要制作的圖標項目往往不會有現成的數據以供參考。因此學生在學習制作和分析圖標前,應首先自行收集和整理數據。由于某路口靠近學校,附近小區人口較多,每天8點左右上班上學高峰期車流量相當大。基于這樣的考慮,我設計了預備題一。學生小組合作,調查家門口車流量情況并收集相關數據,相比于干巴巴地出示例題,既充滿了樂趣,又富有實際意義。
2.情境創設
案例一:《折線統計圖》的情境創設
首先,我請小組匯報預備題二:某路口7點30分至8點的車流量數據。隨后我出示某位同學繪制的條形統計圖,并相機復習有關條形統計圖的知識點,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么?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再根據某位學生繪制的折線統計圖開始新授部分,讓學生給自己提問,你想知道些什么?比如這個統計圖的名稱是什么?線段表示什么?紅點呢?和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一樣?優點是什么?學生的問題五花八門,一下引出了對新知識的探索與習得。
3.形成新知
美國的J.布羅菲在《激發學習動機》中提到:“定義、原則和其他抽象的信息對學生來說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應該與學生感興趣或可能認同的個體生活相聯系……特別要指出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案例一:《生活中的湊整》
教師首先出示情境一,四個小朋友到商場買衣服,發現商場正有優惠活動,老板將原先的價格進行了湊整,如果你是老板將會用什么方法進行湊整?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交流想法。就這樣引出去尾法。出示情境二,四個小朋友同時看中了一件T恤,尺寸分別是130、140和150。小東開始犯愁了,他的身高是143cm,他應該買哪種尺寸的呢?請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幫小東選擇合適的尺寸,說說你的理由。
在這一環節中,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引出了“進一法”。讓學生幫助小東解決價格和尺寸問題,幫助學生領略取近似值的方法,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理。
案例二:《用字母表示數》
同學們今年幾歲?(11歲)猜猜老師今年多大?(30)你能用算式表示你們的年齡與老師年齡之間的關系嗎?(11+19=30)
這一環節我從學生感興趣的年齡問題入手,抓住了教學重點,即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從輕松的談話中幫助學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數可以簡明概括地反映數量關系的一般規律。
4.生活運用
案例一:《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我是小小理財家”的課外拓展練習。現如今大部分學生身邊都有每年的壓歲錢以及平時積攢的零花錢。我讓學生利用雙休到銀行了解現在的利率,然后思考怎么存最合理?這樣的作業學生熱情很高,在一系列的調查、分析、計算與比較中,學生加深了對利率的了解,還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勤儉節約不亂花錢的思想教育,實現教書與育人的統一。
案例二:《圓的認識》
在新課結束前,我代替體育老師向學生們尋求幫助,如何在操場上畫圓?學生們非常感興趣,想了許多種辦法,都離不開固定圓心和半徑不變的原則。課后學生們仍然去積極了解圓的知識并互相交流,體會到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運用。
【作者單位: 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