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東
“生活化教學”這個概念的維度很廣,本文僅從教學語言生活化的這個視角,定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益的策略:闡述了何謂教學語言生活化;學生認知規律與教師專業化成長呼喚著“教學語言生活化”;課堂教學中如何恰當地運用教學語言生活化的策略,能讓學生更易于接受數學、樂于學習數學。
教學語言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一段精辟的闡釋,能讓人終生難忘,受益匪淺;一段聲情并茂的講解,能讓人如臨其境,茅塞頓開……
一、課堂教學語言生活化的概念界定
1.來自教學一線的苦惱
筆者從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已有近三十年,工作中深感“潛力生”普遍存在的現狀。他們往往表現為,學習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缺乏自信心。審視我們的教學行為,有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對一些數學概念、定義,只是照本宣科,而沒有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進行深入的闡釋。
2.三種課堂教學語言的比較與認識
如何解決這部分“潛力股”的學生對數學概念、定義、公式理解不透徹的問題呢?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從他們身上找尋教學靈感,尋覓課程資源,在“教學語言生活化”“教學情境生活化”等方面做了一些大膽的嘗試,收到了一些成效。限于篇幅,本文僅從“教學語言生活化”這個視角談起。筆者認為教師能正確地詮釋教材上的數學語言(術語),善于將“數學語言(術語)”“教學語言”“生活化的教學語言”這三者進行“互譯”,這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極其重要。
二、課堂教學語言生活化的意義
孟子云:“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要使教學語言發揮最優的效果,就得讓語言更加“平易近人”,容易理解。
1.學生認知規律呼喚“課堂教學語言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我們教學中不能過分強調學科語言表述的精確性、嚴密性,不敢越“雷池”半步,從課堂教學目的達成度上看,教學語言的表達具有瞬時流動性,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反復推敲、領會,這也要求我們的教學語言務必做到讓人“即聽即懂”。正如特級教師李鎮西告誡老師所說:“課堂上不要說學生不懂的話。”
2.教師專業化成長呼喚“課堂教學語言生活化”
對于數學教師來說,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更是尤為重要,因為數學學科與生俱來的抽象、嚴謹、簡練的特點,就很容易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因而我們要融入自己對于數學術語、教學語言獨特的理解與設計,從而牢牢地吸引學生。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必須成為語言的巧匠,教師專業化成長離不開“教學語言生活化”。
三、課堂教學語言生活化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教材上的數學術語、教學語言進行再加工時,可以借鑒通俗化的風趣語、兒歌順口溜、簡筆畫、體態語等資源,生成生活化的教學語言。
生活中一句開玩笑的話,一個諧音歧義,一個生活的事例等都可以巧妙地轉化到課堂教學語言之中,這對于幫助后進生瓦解教學重點、難點,效果十分明顯。
筆者最初在教學“元角分”時,許多后進學生總是記不住進率,造成錯誤。訂正時,筆者故作生氣的樣子說:“誰再出錯,老師就送你‘1元壓歲錢!”學生聽后有些疑惑不解,后來都開心地笑了。因為我在說完這句話后稍作遲疑,在黑板上寫了大大的一行字:1元=10“腳”(角)!學生們被逗樂了,笑完后,再讓他們做題,這時的他們興趣高昂,出錯也少了許多。
雖然這種“生活化的教學語言”相比“數學語言”,不夠嚴密,可是卻非常有效。為什么這樣的一句玩笑話,一句生活事例的諧音類比,就讓學生們的錯誤大面積減少呢?究其原因還是數學語言的特點所致,這種“生活化的教學語言”就像溝通的橋梁,它使抽象的數學語言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借鑒。美國語言學家布龍非爾德說過:“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最高境界。”
四、課堂教學語言生活化在教學中的效益
近三十年來,我堅持把生活化語言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因為這樣不會給學生造成壓抑,會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當風趣幽默的語言描述替代了呆板枯燥的專業術語,學生會喜歡你這個老師,當一個學生喜歡你的時候,他們就會喜歡你所教的學科。當生活化的語言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老師語言描述淺顯易懂,學生聽課輕松自如,課堂效益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綜上所述,教學中在遵循科學性的原則下,善于運用生活化資源,“精雕細琢”教學語言,就像為數學語言穿上了精美的“糖衣”,數學也變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
【作者單位:漣水縣小李集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