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耀文
一、引言
與傳統教學相比,21世紀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日漸新穎,更突出教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而非傳統的重教輕學。實踐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包含教學設計、教學傳授、教學互動、教學反思、教學成果等幾個方面。教學反思,是教學實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既定的教學事實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審視、思考、診斷既定的教學行為,促進教學實踐更合理、科學。
二、教學反思的現狀
1.有所教無所思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教師只注重教的方式,而忽視學的重要,大量灌輸數學知識,而輕視學生的學習能力。前期,為了數學教學的成功,教師進行大量的教案設計。可教學完后,教師往往又準備下一個課程,忽視數學教學反思的作用,從而遺漏對學生的復習監督,導致學生的記憶性忘記知識點。數學是一門繁瑣的課程,教師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安排,來輔導學生進行知識點鞏固。重教輕學的產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教師授課后,未進行一定的課后反饋調查,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已經消化完畢。
2.敷衍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教學內容的安排是以知識的邏輯為主,教師根據課程的知識點逐步推進,授課方式形成灌知識、灌方法的模式,極大地削弱了教師教學的創新力和能動性。現存的無創新力的教學,禁錮教師的教學思想,無法思考出突破性的教學方式。教育反思,往往成為一紙空文,有文字而無思想。
三、教學反思的作用
教學反思,是以既定的教學事實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審視、思考、診斷既定的教學行為,促進教學實踐更合理、科學。教學反思的作用,在于將既定的教學實踐經驗,進行剖析和診斷,為以后的教學實踐做出更加精準的定位。這就要求教師:通過教學反思,對教學設計加以完善,避免再次出現教學問題;通過教學反思,結合生活實踐,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通過教學反思,能改善和促進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而融合教與學,促進學生的學習力的加強。
四、教學反思的方法
1.反思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實踐教學的規劃方案,貫穿設計教案到教學成果的整個過程。設計教案時,應預先考慮學生所能接受的程度,摒棄成人思維的影響,設計出一套合情合理的教學方案。例如,數100以內的數,可以舉出農民伯伯數花生種子的例子,調動學生的積極能動性,不應單純地教學生數手指。故而,設計教案應把以學定教作為根本,通過反思教學經驗,加大改善教學方案的生活化的力度,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數學的巨大作用。教師應根據以往的數學教學經驗,適時更改數學教學內容,增添適當的圖片和故事,賦予數學教學生動化、靈活化、趣味化。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各個學生的智力接受水平,在整體教學中適時地輔導個別的學生,而不應加以疏離。
2.反思教學理念
教與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誤導教師,以為練的量變能達到質變,導致學生只會做題,而不懂數學的實際運用。例如教師教學生計算正方形的面積,面積的推導是從數方格開始的,但是教師往往花費大量時間做媒體演示,而忽視學生的實踐體驗,一個實際問題就能看出灌輸教學與體驗教學的差距:在一個用60×60厘米地板鋪成的教室里,如何能快速地算出它的面積。有實踐體驗的學生會很快地低下頭想到數地板的方法,而無實踐體驗的學生只能去量長寬才能算出它的面積。
3.反思教學方法
時代不斷地進步,教育的要求也日漸增高,這不僅要求教師突破固有的教學理念,而且要求教師打破陳舊的教學思路和方法。要求教師反思系統觀點能否作為教學實踐的指導思想,反思教學方式的生活化能否融入學生的意識中,反思教與學的統一能否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等等。例如計算8+5的和,是傳統的教學生捏手指數,還是將8分成3和5來計算則看看手掌就明白了。可見,這兩種方式帶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4.反思學生學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結合體,教師執教,學生學習,兩者之間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地調查學生學習的情況,并根據教學經驗,做成一份教學反饋報告。根據教學反饋報告,制定周密的教學計劃,并幫助學生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如此,持之以恒,學生的學習方法必得到很好改善,學習成績才會有所提升。
五、結語
對教師而言,教學反思能提升自身專業水準,改進教學實踐的方式方法,更能探索出新的教學思路和方式。所以,教學反思不是兒戲,也不能敷衍。在執教過程,教師必須不時地加以反思,提高教學水平,幫助學生學有所成。如此,教學不再是教師的個人演出,而是與學生共度美好的“童年”。
【作者單位: 泗陽縣南劉集鄉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