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剛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構建“樂學”課堂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新的課標要求小學生德育和智育全面發展。如何培養小學生快樂地學習品德和社會這一學科呢?這需要我們品社教師,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多方面引導。本文筆者就自身長期從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經驗,介紹了巧借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體悟是非、組織各種活動強化學生參與過程、突破學校書本內容的圈子開展各種社會實踐三方面,介紹一下自己在構建“樂學”課堂方面的心得和體會。
一、巧借媒體,引導體悟
多媒體教學在現代教學中已經廣泛應用。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通過引用多媒體教學,導入各種生活的實際案例,可以讓學生明辨是非,體悟是非,從而使學生們學習正確的,摒棄錯誤的。
比如,我在講解蘇教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不和煙酒交朋友》的內容時,在對煙酒有什么危害以及如何危害人體等課文內容進行講解和說明。我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分組討論,作為中學生應該如何拒絕煙酒,不受煙酒的侵害。最后,我又利用多媒體給同學播放了自己精心準備的課件《煙酒對人體的危害》,吸煙對人體有害,可以致使人血壓升高,動脈硬化甚至肺氣腫等等疾病;喝酒更是危害無盡,酒駕出了各種事故。最后,播放了一些煙酒沾身的中學生誤入歧途的案例,引導學生一定要拒絕煙酒,健康成長。
這種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們引入課件及案例進行教學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很直觀感受到規則的重要性,體悟到事情的正確與錯誤,才能讓學生明辨是非,成為遵守規則的自律的社會公民。
二、組織活動,強化過程
就小學生的特點,傳統的教學方式采取教師單純說教的教學方式,小學生們是很難全面接受課本知識的,為了加深學生對課程的理解,教師必須通過組織一定的活動,通過活動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體驗,促使學生對課程內容有進一步的理解,從而不斷規劃規范自己的行為,為培養學生的德育行為奠定基礎。
比如,我在講解蘇教版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程有關《我和我的同學》一節內容時,首先引導學生認識什么自我,什么是同學,進一步說明:每一個學生都有優點和缺點,同學與同學之間應該要揚長避短,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形成融洽的同學關系。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我組織學生到教學區走訪了教務主任。讓學生通過與教務主任的接觸,進一步了解同學之間相互關系的重要性,在同學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應該倡導什么,形成什么樣的關系有利于彼此的成長。通過教務主任的解說和學生的自主思考,學生深刻理解了同學與同學之間關系的重要性,良好的同學關系,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能夠在相互幫助、相互學習中成長。
這種通過組織活動,強化學生參與的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深刻理解品社課程中所給出的知識內容,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行為,引導學生朝著人生正確的方向去發展。
三、突破圈子,開展實踐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社會實踐,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應該突破課本的圈子和校園的圈子,通過引導小學生多進行社會實踐,才能促使小學生們更深刻地理解品社課程中的理論知識,也才能真正實現小學生理論指導行動的目標。
比如,在小學品德和社會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尊敬老人”和“熱愛生活”的主題思想,我設計了以“尊敬老人”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我組織學生到夕陽紅敬老院進行志愿服務。在敬老院,小學生們為爺爺奶奶們梳頭發、洗腳,還為老人們表演唱歌、跳舞等節目,惹得老人們哈哈哈大笑。老人們給小學生們講過去艱苦奮斗的故事,讓孩子們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要懂得知恩、感恩,勉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天天向上,為建設我們偉大祖國的美好未來奠定基礎。通過敬老院的敬老社會實踐活動,小學生們也明白了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它離不開敬老院這些爺爺奶奶們的辛勤付出,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尊敬的老人的主要原因。
這種在教學過程中突破課本的圈子和校園的圈子,組織學生進行主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明白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為學生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從小立志奠定了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多管齊下,引導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品社課程,在多媒體課件和案例的引導下,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掌握品社課程所要講授的內容和理論,達到規范學生日常行為的目標,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小學生們未來人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揚州市江都區小紀鎮高徐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