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林燕
培智教學與一般的教學活動不同,其所針對的大多為有一定障礙的學生,力爭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得以增強,能夠讓學生適應社會的基本需求。培智數學活動課的開展便是在這種需求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教師在進行培智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結合教學實際情況,通過實踐、探索、反思、再實踐的方式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增強,讓學生能夠獲得基本的生活和社會技能。
一、目標引導,活學活用
培智數學課程活動的組織應當明確目標,在充分分析全體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智障兒童個性化差異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進行目標導引,讓每一個學生帶著任務和目標去學習,這樣教師才能營造目標清晰、導向科學的數學課堂。
比如,筆者在針對低年級智障學生進行數學乘法口訣表的教學時,在對本班學生利用了乘法口訣動畫演示教學后,讓學生們在一周的時間內對乘法口訣進行背誦,然后分別對不同智力程度水平的學生規定其背誦的范圍及背誦熟練度,低度智障的學生筆者要求他們能在5分鐘內將所有的乘法口訣較為熟練的背誦,對于中度智障的孩子,筆者要求他們在8分鐘內背誦完畢,并且能夠參考乘法口訣表進行數學算術答題。緊接著筆者把班級15名智障生按照其智力水平和數學基礎知識水平進行分組,3組每組5名學生,讓學生自己給小組命名:幸福組、快樂組、蓬勃組,然后讓三個小組分別派出代表兩兩比賽,分別對數學乘法口訣表進行背誦、默寫、口算搶答三種類型的比賽,整個比賽過程競爭激烈,學生參與熱情極高,而且能夠主動協助參賽代表,加強了團隊之間凝聚力,最后選出表現最優秀的學生予以獎勵,對于表現欠佳的學生也給予一定的鼓勵。
合理給智障生制定目標,他們就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目標明確地進行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增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感情,提升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提高了班級學生整體知識水平,課堂教學效率較高。
二、生活素材,源頭擷取
知識源于生活,數學知識亦是如此,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也是為了應用實際,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教師應當以生活為中心,充分挖掘和積累生活素材,為智障學生創設生活化、形象化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符合智障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比如,筆者在針對低年級小學生教《10以內的算術》時,以“小猴子吃香蕉”為主題進行活動設計,通過多媒體展現了A、B、C、D幾只小猴子準備吃香蕉的情景,然后讓學生們對圖片中猴子所拿香蕉個數多少依次排序,有的學生反應最快,小猴子A拿的香蕉根數最多,小猴子B拿的香蕉根數與小猴子C拿的香蕉根數一樣多,小猴子D拿的香蕉根數最少。在此基礎上,大屏幕上又出現另外一幅圖,是小猴子數桃子的場景,然后讓小組內四個學生分別扮演四只小猴子,幫助圖片中的小猴子數桃子,并做好記錄,讓學生們能夠參與活動,汲取知識。
將生活中的素材進行演變,學生就能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快樂學習,讓數學知識更加生動和真實展現給學生。智障生對于生動活潑的活動內容更加能夠激發起內在的參與熱情,能夠讓智障生感覺到內心的喜悅。
三、課外拓展,靈活應用
智障生對于課外開放的教育場所需要更強烈,他們往往不喜歡受到時空限制,因此教師應當將課堂內外教學活動串聯起來,共同營造一個理論與實踐結合、活學活用的教學氛圍,幫助他們在課外實踐中深化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性。
比如,筆者在針對高年級的智障生進行數學教學時,組織了春游活動,給班級學生走出室內教室的機會,讓他們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的數學。在春游前,筆者讓學生們準時在學校門口集合,本班學生一共16人,然后讓學生們按照身高大小站成2排,然后每一排學生從1到8依次報數,人數清點清楚后,讓學生們一起按次序步行到郊外進行旅游。在走到商店門口時,筆者帶領學生到超市買水,把學生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4人,讓每個小組拿著計算器,給每個小組30元錢,讓他們挑選自己喜歡的飲料,然后自己給商店付錢,并核對好錢數,并將飲料分配給學生,讓每個學生將自己的飲料上標注的毫升數報給小組長,每一個小組將自己組飲料總量加起來,與其他小組飲料總量作比較,讓學生在游玩的過程中學會運用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的數學運算中來,寓教于樂。
課外拓展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進行靈活應用,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以致用的快樂,還能夠讓數學知識逐漸過渡到生活中來,讓學生們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
四、開放課堂,氛圍構建
智障學生大多思維活躍度低,難以集中精力進行數學學習,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差,理解較為膚淺,培智數學教學也就更應當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中感知數學和運用數學。
比如,筆者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首先在課堂中裝飾了很多有趣的數學卡通圖片和裝飾物,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知數學,加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在教學時應當以學生為主體,變換傳統的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被動接受學習的課堂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然后將學生按照之前小組進行座位安排,確保學生之間優勢互補,互幫互助,提高小組成員整體數學水平。緊接著筆者以“生活中的圓形”為題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分別對生活中的所見到的圓形進行發言,然后分析圓形的特點,并利用軟尺對圓形周長進行測量,并借助動態化的多媒體對圓形周長進行演變,幫助學生掌握圓形周長的算法。
以上教學方式深受學生喜歡,不但大大增強了數學課堂的開放感,還鍛煉了學生的腦部“運動”,促使其智力得到深層開發。
總之,智障生屬于特殊群體,應當得到特殊照顧,應當在教學方式上與正常學生予以區別。教師通過多種課堂活動的開展可以讓智障生的頭腦運轉起來,可以讓智障生的生活更加豐富,可以讓智障生的數學知識得以順利學習。
【作者單位:南靖縣特殊教育學校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