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學禮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及作業中,常常遇見學生多種多樣的錯誤,讓老師措手不及,其實只要老師主動找尋錯誤的價值,發現錯誤的美好,這些錯誤也可以豐富我們的教學。黑格爾曾說過:“錯誤本身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然環節,由于錯誤,真理才會被發現?!睂W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是錯誤不斷生成、修正和完善的過程。從名師們的教學中可以看到,他們能挖掘和捕捉課堂中的各種錯誤,發現其隱藏的教學價值,并巧妙利用課堂中自然生成的教學資源,促成教學過程的精彩和目標達成的高效。
一、敢用錯誤——提高學生檢驗計算的能力
今年我任教六年級,這個班的孩子有不少計算能力很差,縱觀六年級的教材,計算占了很大一部分,不解決計算問題孩子們的成績不會有很大的進步, 面對這些錯誤我也很苦惱,怎樣能讓孩子自己發現錯誤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呢?我想何不把這一錯誤資源留給孩子,看看能不能從學生的角度發現解決的辦法。于是我帶著一絲期待進班了,以下是我將題目帶到班上的一個教學片斷:
4.1
×90
36.9
在學生將4.1×90進行列豎式計算之后,我將其中一個孩子作業抄在了黑板上,在我寫完之后,不少孩子就迫不及待地喊起來:
“老師,你錯了!”
有不少同學直接說:“老師您應該將90后面的0寫下來,再點小數點,正確得數應該是369?!蔽椅⑿c頭,但再環視教室還是有幾個孩子一臉茫然,顯然不懂。這時一個比較調皮的孩子直接插嘴:“老師,肯定不可能是36.9,4.1比1大,那么4.1×90結果肯定大于90?!?/p>
這下班里熱鬧起來啦,有人說:“一個乘數比1大,積肯定大于另一個乘數!”
這時,班上一個計算比較容易出錯的孩子慢慢地舉起了手,我馬上讓他站起來,他說:“我覺得可以估算,4.1很接近4,作4×90=360, 4.1×90應該大于360,”大家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多好的發現??!孩子們真的可以從錯題中復習鞏固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也許這節課我沒有教他們怎么算,也許都沒有真正解決孩子的計算問題,但孩子們從錯誤計算中找到了原因,糾正了錯誤,學會了學習,提高了能力。
二、妙用錯誤——讓學生體會探究的歷程
著名特級教師黃愛華老師曾說:“錯誤是一種進步,錯誤更是一種資源,只有在犯錯和改錯過程中的教學才是最美的?!痹趧⒌挛淅蠋焾探獭坝米帜副硎緮怠闭墙o我們展現了這一美妙的過程。
教學片斷:劉老師開門見山揭題:猜年齡的游戲,板書:
乙比甲大1歲甲:6 7 8 9
乙:7 8 9 10
劉老師問:如果甲是a歲,那么乙是?不少學生說:b歲。
劉老師說:挺好的,還有不同的答案嗎?
生:c歲,d歲,e歲……
師:不錯,你們頭腦里的字母還真的挺多的,但不知道你們注意沒有,從上面兩組相對應的數中我們可以一眼看出乙比甲大1歲這樣的關系,可是從你們給的答案中能看出來嗎?學生開始疑惑起來,猶豫地望著老師。
師:該怎樣表示才可以呢?
有一學生小聲說:a+,旁邊的幾個同學在啟發下出a-,劉老師也把它們都寫在黑板上。
接著說:不錯,但現在從你們的答案中能直接看出乙比甲大1歲嗎?學生很肯定地說還是不能。那怎樣表示才能讓人一眼看出乙的歲數大,且只比甲大1歲呢?
又一次將問題拋給學生,有了前面錯誤的歷程,經過完善,最后討論得出“a+1”。
師:為什么?
生:因為甲用a表示,而乙比甲大1歲,所以乙用a+1表示,這樣才能一眼看出乙比甲大1歲。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一下黑板上的其他答案,看看這些答案對我們得出a+1這個正確答案有沒有貢獻。劉老師完整記錄學生探究的歷程:由a,到b,再到a+,最后到a+1,因為正是在這些錯誤答案的不斷糾正,我們才得出正確答案?;仡櫵哌^的艱難歷程,不僅僅修正了錯誤,而且得以溫故知新,這一連串持續的錯誤,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提升,有效構建了新知。
三、巧用錯誤——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次有幸聽了華應龍老師的一節作業講評課,讓我觸動很大,原來利用學生的錯誤還可以上這么精彩的一節課。
教學片斷:將一個學生的作業抄在黑板上,
25.3×4.2
=25×4+0.06
=100.06
師:你看到這題該怎樣來評價它呢?如何分析?
思考過程:(1)這題解題思路對嗎?(2)為什么?(3)他是怎么想的,為什么這么想?
學生找出正確答案后,開始思考這位學生的思路,發現他做錯是將小數乘法直接拆開,用整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
師:為什么加法可以直接用小數加小數,整數加整數可以,而乘法中就不行?孩子們又進行了一次探究,出現了兩種思路。
方法一:列豎式
用乘法的意義來分析發現計算時少了兩部分①25×0.2②4×0.3 25.3
×4.2
506
1012
106.26
方法二:利用長方形面積
由長方形面積公式不難看出計算仍然是少了兩部分①25×0.2②4×0.3)。
對這一錯題的處理,不是直接告訴孩子正確的解題方法,而是利用這一錯誤讓孩子學會思考,學習用數學的角度解決自己的問題,發現問題之所在,如果直接告訴他答案,就失去了多么好的一個學習機會啊,孩子們不但找出了乘法計算和加法計算的不同之處,也學習到了一種數學經驗。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應該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課堂,它總是在動態中生成。在豐富而又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情境中。面對這些許多預料不到的生成性的資源,我們要敢于因勢利導靈活運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教學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一名優秀教師,我們要巧妙利用錯誤資源,使其變廢為寶,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促進了學生感悟,發展了學生思維,使得教學目標達成得有效和高效。
我堅信,錯誤也很美,也有利用的價值,讓我們都來關注和研究這一教學現象和資源,讓孩子收獲學習的快樂與成功,讓教師展現課堂的高效與精彩!
【作者單位:南京市六合區馬鞍中心小學大圣校區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