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珍
現代教育,在注重學生素質提高的同時,卻忽視了基礎的核心教育——德育教育。國內外,德育都被予以極高的重視。教育是一種學問,德育更是一門藝術。塑造一個個“有人性、有個性、有靈性”的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是學校德育的目的。我們教師最主要的是給予他們特殊的愛,需要用耐心、愛心去感化他們。使他們愿意改變,希望改變。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钡聡纳w貝爾說過:“愛是奇跡,是恩澤,就像自天而降的甘霖?!辈钌恢笔前嘀魅喂ぷ髦械碾y題。怎樣教育、輔導他們,我覺得最主要的是給予他們特殊的愛,需要用耐心、愛心去感化他們。使他們愿意改變,希望改變。
一、理解學生
小學的德育主要是養成教育。即讓小學生從小養成懂得守紀律、關心他人、尊敬師長、愛護公物、勤儉節約、不怕困難、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一步樹立熱愛學校、熱愛祖國的思想。
滲透作為德育的一種理念,追求的是一種無痕的教育。它沒有固定的模式或刻意的形式或程式。滲透講究的是“隨風入夜”“潤物無聲”,講究的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他通常伴隨學生學習知識、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正如赫爾巴特所言,“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因此,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關注生活
一件事物,你把它看成什么,你就會很容易用相應的態度去對待它,它也就會隨著你的態度,轉變成相應的事物。一個人,也一樣,你總是用一種眼光去看待他,久而久之,他就真的定位在你的“眼光”里了??催^這么一篇文章《一張白紙和一顆黑點的啟示》,“如果把孩子們比喻成一張白紙,那么他身上的不足之處就是其中的一顆黑點。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時,首先一定要看這是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我們能否想方設法使這張白紙上的“黑點”變得燦爛、可愛起來呢?
剛教一年級的時候班里轉來了一位叫陳澤的小朋友,他的家庭比較特殊,是一個爸媽離婚被遺棄的孩子,從小在家奶奶養著,也沒有人管他,衣服也臟兮兮的,吃的東西也少,從而導致了許多壞習慣的養成,偷東西,打人等等。剛接手時也著實頭痛,可于老師一番話引起我的反思:這個特殊學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現在雖是累贅,可如果把這樣的孩子都改過來,那以后還有怎樣的學生能難倒你呢?《可蘭經》里有句話:“如果你叫山走過來,山不走過來,你就走過去。”
三、信心催化
記得一位教授講過,中國的傳統教育是培養自卑者的教育。試想,從一入學,甚至是幼兒班,方方面面的壓力會接踵而至,你考80分,他們會說,你怎么不考90分,你努力考了90分,他們又說,你怎么不考100分,于是,你又很努力地考了100分。這回該滿意了吧!不行,他們會說,要謙虛,可不要驕傲!試想孩子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從何而來?這樣教育會成功嗎?卡耐基曾說過“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與鼓勵”。班里就有這樣一位男生,上課時東張西望,經常打打這個同學,碰碰那個同學,旁邊的同學都被他欺負得不想在他跟前坐,課堂紀律頓時被他破壞了,我批評他,上課時要專心致志,不能開小差,一心不能二用,但都無濟于事,一會就又犯錯誤了,但是有一次,我走到教室門口的時候,上課的鈴聲就已經敲響,我發現這個學生已經把數學書放好了,端端正正地等老師進來,然后我一進教室就注意到了他,于是就在全班學生面前,把他給美美地表揚了一番, 我就發現他一節課都坐得還可以, 眼睛也注視著黑板,也開始回答問題了,跟原來相比,他這節課的積極性是很高的,所以,下課的時候, 我在他的名字上面貼了兩顆小紅星。然后,我每次上課的時候就會適當表揚他,讓他感覺到老師對他還是很關注的,時間長了,就發現他在不斷地進步, 今天比昨天表現得更好。因此,讓表揚成為學生進步的催化劑。
“育人先育己,樹人先樹德”, 師德的魅力是無窮的。教學中,把言教與身教結合起來。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在教學中嚴格地按師德規范的要求去做,熱愛學生,嚴于律己,嚴謹治學,積極工作,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深刻影響著每一位學生,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我時刻提醒自己處處當好表率。樹人應該先樹德,它能照亮學生成長歷程,指明前進的方向,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凈化學生的心靈,改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從而使他們健康的成長。
【作者單位:浦江縣大許中心小學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