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健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育部,2012)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小學階段總體上處于發展英語閱讀能力的初級階段。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改進教學方式,優化閱讀教學活動,通過設計高效而又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積極、主動自覺的體驗活動中,進行閱讀實踐,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的能力。現結合語篇教學的一般規律和筆者在語篇教學中的一些教學實例,探討在創新閱讀教學模式方面的一些實踐做法。
一、優化導學活動,預熱閱讀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主要任務是復習、鞏固有關的舊知,初步感知新知識,找出新知中的疑難點和困惑點,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的手段之一。它可以促使學生自主主動地去學習,為課堂學習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圍。在預習中,學生可以自己去發現自己對于知識點的不足,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去預知所學內容,了解大概;也可以通過合作學習去彌補不足并解決一些初級的問題。在小學英語語篇預習中,依托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方式,以閱讀導學單和微課導學能夠幫助學生較好地開展預習活動。
二、優化導讀活動,體驗閱讀
筆者認為,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應力求將真實的閱讀過程還給學生,還原學生閱讀中的思維形態,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設置教學任務,延伸教學主題,將自主學、合作學和展示學的學習方式合理運用于整個語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語言綜合處理和運用能力,在體驗參與的閱讀活動中形成語用能力,達到交際目的。筆者結合六下 Unit8 Our dreams (Story time) 對話教學一課,按照語篇教學的一般規律,談談如何指導學生開展閱讀學習。
1.閱讀前:整體架構,鋪墊知識
導入活動(背景引入)旨在調動學生對本主題的關注,幫助學生建立文本與自身經驗的聯系,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表達欲,從而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在本課教學案例中,教師以繪本閱讀為載體,整體架構教學框架,通過自主學、合作學和展示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對話學習。
2.閱讀中:任務驅動,理解文本
語篇閱讀階段應以學生閱讀為主,教師所設計的任務應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和閱讀能力為目標,如理解語篇大意、把握結構、記錄要點、整理收集信息及將文字圖表化等。在本課案例中,教師從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通過設計多樣的語言活動讓學生進行充分實踐、自我體驗,在學習活動中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有效提高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
在本課案例中,筆者通過兩個閱讀活動的導讀設計,在學習語篇中培養學生語篇閱讀策略及學生主動思考、歸納的能力。在第一個閱讀活動中,筆者采用聽錄音選擇的導學活動,讓學生在聽整篇對話中找出文中六個孩子夢想要成為的職業,然后在同桌對話交際中運用本課所學的交際用語。在第二個閱讀活動中,教師主要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在放松的狀態下學習理解文本,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處理文本信息、總結歸納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優化導練活動,學以致用
文本閱讀后的活動是對于本堂課的內化,教師應該把文本的運用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側重于訓練學生運用文本信息,對其進行挖掘加工,并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組織語言和輸出信息的能力。在本課案例中,筆者根據本課前兩個閱讀活動所獲得的語言材料開展了復述語篇、文本缺詞填空及和繪本閱讀三個閱讀后活動。本課閱讀后活動以多媒體形式呈現Willy the dreamer這一繪本進行拓展閱讀。Willy the dreamer這個繪本故事貼近本課主題,以圖文形式介紹Willy想要從事各種不同的職業。教師在原版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通過Willy 想要成為飛行員這幅圖改編成一段范例進行閱讀指導,然后呈現a writer, an explorer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創編,通過閱讀和創編相結合的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同時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語篇閱讀教學是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它將直接作用于學生聽說讀寫及思維能力的發展,也將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思維、認識、興趣愛好等方面日趨成熟,求知欲發展得很快,教師一定要把握好閱讀教學的整體結構,改進教學方式、優化閱讀活動和教學手段,達到語言訓練和思維能力統一發展,最終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實際語言運用的能力。
【作者單位: 太倉港港口開發區第一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