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壽蘭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讓我的學生成為最好的他自己,而不是成為流水線上的“產品”。一直以來,這是作為教師的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孩子們的自我承諾。今天拜讀了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先生的《面向個體的教育》后,更確定了我的信念。
長期以來,我們把教育的消費者鎖定為家長,辦家長滿意的學校,成為我們不少學校的至高追求。但是在重視家長滿意度,贏得學校聲譽的同時,我們有沒有考慮或者重視過學生的需求呢,更別說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了。 長期不重視甚至忽略學生的需求,是非常不應該也是很危險的事情。 所以我覺得今天我們仍然需要重提蘇霍姆林斯基那句振聾發聵的話,他說:“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科知識,但是沒有規定給予學生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我們的教育信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里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度過自己的一生。”是啊,學生不是產品,教育不能功利,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做最好的自己”這就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1.一個班級的孩子那么多,要讓每個孩子都能個性發展,的確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如果每一個教師都盡我所能,在允許范圍內讓孩子逐步地成長為最好的他自己,那么我們的目標也達到了。正如美國著名管理大師德魯克所說:“每一位知識工作者,都是一位管理者。”所以,教師首先要有做一名管理者的心態。因為當今教育面對如此復雜的教學活動,面對如此多樣的教育對象,如果沒有一個管理者的心態和胸懷,不去系統思考教學過程與學習過程,僅僅靠傳統的講臺和教鞭,教師已經很難應對今日孩子們多彩的世界。所以老師應該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吸納最新理念,盡自己所能保護班級中每一個獨特的他。這對老師當然是極大的挑戰,但也是老師最偉大的部分不是嗎?我們不僅僅是在教授孩子知識,我們要有跟孩子一起成長的態度,而我們自身的不斷學習成長也讓我們不僅給孩子更好的示范,也讓我們自身的知識結構和人生經驗成為孩子們身邊的源頭活水。
2.其次,教師要學會等待。對于孩子的成績,我們不能過度深耕細作,甚至拔苗助長,要有平常心對待小男生們的調皮以及暫時的落后,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做到的事就是靜待花開。對于孩子的犯錯,我們更不能只是“趁熱打鐵”,有時候“文火慢燉”的效果可能還來得更好。因為許多時候,時間確實是教育的絕佳伙伴,如果我們能夠把握住每個孩子的特點,深刻了解每個孩子自己的時間節奏,在適當的時候實施適合的教育,學習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絕對比整齊劃一、火燒火燎的風格更為有效。
3.再者,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授人以魚”,不如“人以漁”,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的不教。學習的過程必須親力親為,誰也無法代替,但選擇什么的學習方式是老師可以引導甚至設計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非常重要,學生在接收、判斷、篩選、整合信息,最終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好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會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興趣。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品格、氣質和學習經驗,幫助每一個孩子尋找適應他的學習方式,通過取長補短,最終有一天他會有更強的自我學習能力,從而由小樹苗,變成參天大樹,那也是我們教育者能真正放手放心的一天。
4.更重要的是,教師應該給孩子多一些選擇。在我們大部分校園里,指引人們的示意路牌一般都是設立在交叉路口,提醒你應該行走的方向。而在西方校園里,我們又經常會發現另一種不同的示意路牌。這些標志一般設立在校園里的各個顯要位置,它們其實是一個校園平面圖,每一棟建筑都標有功能,學校的重要部門所在何處也有具體說明,同時,又提示你現在所在的位置。如此而已,至于應該選擇哪一條路,則完全聽任你自己。兩種完全不同的路標,似乎看到了東西方教育不同的影子。在第一種路標里,我們更多看到的是“耳提面命”,而第二種示意圖里,我們更多需要的卻是“選擇”。選擇可以在校園里有諸多用場,即便是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上,如果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們,往往可以給孩子們帶來愉悅,并且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鍛煉他們將來面對生活中更多復雜事情的時候怎么做出正確的選擇。舉個簡單的例子,像周三是穿校服還是穿自己的衣服這樣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給孩子自己選擇; 下午第三節課選擇在校運動還是回家寫作業,獎勵學生的時候有不同的特權卡選擇,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盡管這些做法都算不了什么,但是這樣的事情多了,校園里會變得充滿生機,孩子們會更加快樂,更有自信,在未來面對更多復雜事情的時候也會比較容易做出正確的選擇。教育的全部意義在于不斷地推進孩子們的社會化,而面對社會,孩子無時無刻都在面臨選擇。校園里面的選擇多了,孩子鍛煉的機會不少,他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自然更強,適應社會是不是也會更快?這一點家庭的配合也很重要,家長們不妨給孩子更多自主權,把選擇權交回到孩子手中,學會信任孩子,是我們和家長共同需要學習的功課。
如果我們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塑造孩子們的幸福,讓他們成長為獨一無二的最棒的自己,讓他們通過學習教育奠定未來人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基礎,那么按照杜威的觀點,在校園里的教育過程自然也是一段可圈可點的生命歷程,而這段歷程有我們老師的相伴,是孩子的幸運,更是我們的幸運。盡管這個過程要經歷許許多多艱難與風險,包括教師身心各方面的挑戰,但是這個追求是崇高的、值得的。我愿意為這個追求傾注我畢生精力,因為,它值得!
【作者單位: 深圳福田區翰林實驗學校 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