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1當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課堂教學質量不高
在英語課堂的知識傳授中,老師使用到的一些語言充分展示了教師的綜合素質,通過語音、語速老師能夠向學生輸送語言,這會阻礙學生理解相關的知識點。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教學用語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老師的一些不恰當的語言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分散學生注意,削弱老師的威信,不利于學生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當前的英語學習中存在著不少中式英語,這種錯誤的表達方式會影響學生的學習。
在當前初中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大部分是老師的一問一答,老師提問刺激學生回答。在不少問題設計的時候,老師的教學會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的鉆研。于學生而言,很多學生認為課堂上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在問題的回答中缺乏成就感,這使得學生英語仍舊處于瓶頸期。
1.2課堂行為的表現力弱
在整個英語的課堂教學中,為了使得課堂教學生動形象,可以推廣媒體教學,促進英文教學效果。在調查中,很多老師都依賴著多媒體教學,這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長期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教學效果差,制作出來的課件并不能突出教學重點,可能會存在錯別字以及字體不清的情況,使得學生很難掌握教學重點。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老師需要對學生給予相應的肯定評價,對于學習好的學生給予表揚,當然表揚需要盡量不用ok、good等,這樣而言的意義不大。英語教學中老師的課堂表揚需要進一步挖掘,因為形式化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從而降低學生的興趣。針對實際教學中出現問題,英文教師應當及時引導,避免懲罰。
2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教學特點
初中英語教學比較重視傳授知識,也重視培養學生素質以及品格。初中英語的特征明顯,比如語言的規范性、行為之間的互動性、協商性以及文化性等等。語言的規范性需要老師避免使用中式英語,語言的表達也需要相應的規范性。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不少活動組織中,老師為學生創造了不少真實的環境,然后進行交流、溝通。教學行為中的互動性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師生之間的互動中接受信息,這旨在強調老師的行為是雙系那個的,因為老師向學生提出問題時,同時也在等待學生進行反饋。
英語教學中的協商性指的是老師與學生理解上存在著一定的偏差,為了及時提升溝通效率,消除理解中的偏差,在教學中需要老師提供相應的線索,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英語課堂教學一方面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另一方面也是中文化的交融。教學中隱藏的文化使得英語作為文化的載體,這幫助學生練習了英語的交流以及溝通,促進學生進一步了解各地的文化風俗。
3初中英語課堂行為中的相應解決對策
3.1優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初中英語中的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若是提高具體的教學行為,需要從整體上提高教師的課堂行為。在新課改的影響中,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行為需要老師及時轉變傳統的觀念,建立完善的教學理念。當前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學生知識獲取,需要強調開放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從根本上改進教學行為,實現教學有效性。
除了自身的教學行為需要老師及時改進與更新,還應當及時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為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奠定理論基礎,引導老師教學。在老師不斷提升自己專業技能的同時,還應當不斷加強老師的專業知識,使得在實際教學中能夠及時修正,最大化的優化課堂教學效率。初中英語老師需要及時對當前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改進教學行為。當前,英語課堂教學是老師自我修正、自我反思的一個過程,在反思中不斷滿足學生的需求,避免傳統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效果低的情況,為英語教學發展奠定了相應的基礎。
3.2優化老師的教學行為
當前的英語課堂中的知識講授中,需要合理的控制語言的規范與準確。一些成績比較差的班級,老師在講授的過程中需要放慢語速,便于學生聽清、聽懂,多次詢問學生的情況掌握能夠幫助學生開展課堂教學。此外,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當有效減少口頭禪的使用,盡量規范化。當前不少英語老師為了吸引學生學習英語,應當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比如黑板、多媒體等,這能夠減少教師課堂教學的工作量。當前,老師應當充分了解如何使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加強老師的多媒體制作水平,使得課堂教學更為靈活。
4結束語
在新課改的背景中,英語老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能夠體現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合理有效的教學。初中英語課堂主要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教學行為有著較強的示范性,課堂教學需要學生不斷獲取知識,深刻感知文化內涵,與時俱進,促進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曉玲.初中英語課堂的實踐與思考——有效始于“備課”[J].陜西教育(教學),2014(5):40
[2]朱斌.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研究[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1):117-117
[3]郭云蓮.簡論改進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策略[J].英語廣場(下旬刊 ),2012(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