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六一
摘 要:小學教育具有基礎性,因此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的長遠發展。小學體育的課程特點和新的課程標準都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激發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是值得大家不斷思考和實踐的重要課題,下面將與大家共同探討。關鍵詞:小學體育;新課改;學生;參與;主體
小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啟蒙階段,對學生的整個學習成長過程起著非常重要的基礎作用。小學階段的課程學習要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結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各個層次的教學教育目標,從而開展有意義的、影響深遠的教學,從而更為系統地發揮教學教育的功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顯性的效果,更要注重基礎性的、長遠性的工作。體育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開展好小學體育教學不僅要達到讓學生強身健體,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基本目標,還要達到塑造具有健康身心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學生的長遠目標。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就必須把注重學生參與作為我們教學的重點,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圍繞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參與的課題進行研究。
一、學生的積極參與是小學體育教學的重點
從體育課程的目標和性質而言,學生參與非常重要。體育課是一門主要通過鍛煉身體的方式,增長學生的體能,發展學生的運動技能,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課程。同時,體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光說不練絕對達不到既定的目標,甚至練的不到位、不勤奮都達不到我們所設定的教學效果。而所有的實踐都是需要主體的,沒有主體的參與就談不上實踐的開展,所以,在體育課程的開展中一定要把學生的參與作為一個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要作為一個重點。因為,在體育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學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鍛煉的再好也強健不了學生的身體,健全不了學生的身心。尤其是隨著當今社會節奏的加快,一些前所未有的局面也隨之出現,加強體育鍛煉不僅僅是強健身體,也不僅僅是健腦益智,還能讓學生養成堅忍不拔的品格,提高學生的抗打擊、耐挫折能力,對構建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小學階段正是一個打基礎同時影響深遠的重要階段,教師必須加以充分運用,同時,小學階段學生的課業負擔相對較輕,是一個比較有利的時機。
二、學生參與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發展要求而言,我們必須把學生參與作為教學的重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教育自身的進步,素質教育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素質教育有兩個“全”的特點:面向全體學生,追求全面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說不是精英型教育而是普及型教育,也就是說它提供的是一些基本的、必需的教育,我們的體育教學的理念也要從“競技”走向“健康”,如果說競技只能是少數人的參與,那么健康則是人人的追求,學生的參與應該是一個基本的前提。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要改變應試教育背景下只注重優等生和中等生而忽略待進生的情況,給予更多的學生更多機會、更多可能。只有給了更多的學生選擇和表現的機會,有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也就為進一步實現學生參與奠定了基礎。
追求全面發展,除了對學生個體的期望還包含對所有學生的整體期望,學生個體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整體的綜合素質也要在個體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有整體的提高,毋庸置疑,這是建立在每個個體都主動參與,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的前提和基礎上的。新的課程改革正是建立在素質教育基礎上的,也從課程目標、課程標準上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加以更為明確的規定,同時,從課程內容、課程評價上都有更新,是一個配套的、系統的、整體的改革,一方面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參與,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更好的實現學生發展的目標。
三、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體育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會不自覺地想去學習,從而從“要我學”的狀態轉變為“我要學”,思想和行動上的主動性也更強。同時,學習興趣也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持久動力,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巨大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率,而且學生的參與程度也會加深,這也是對快樂體育、健康體育的很好踐行,所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應該是一個關鍵環節。而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更多的考慮學生的實際和需求,更多的給予學生表達和參與的機會。
比如,從目標的設定、課程的設計、教材的運用、內容的開展、形式的選擇等各個方面都可以征求學生的意見。意見的征求越充分,越能符合學生的預期,也就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的設計和開展就越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也就越能引導學生參與。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從而使學生的愛好轉變成為良好的鍛煉習慣,逐步讓學生愛學、樂學,享受體育學習的過程和帶來的收益。
其次,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是學生主動參與的一個重要前提,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形成了慣性和惰性,教師習慣于憑經驗開展教學,不主動了解學生,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主動思考和主動實踐的意識和能力逐步退化,所以,教師應該逐步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需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更能釋放自己的天性和個性,更有利于發揮出自己的積極性,也就會不自覺的主動參與,使得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的覺醒。同時,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還需要鍛煉學生的參與能力,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運動參與能力是體育教學適應新課改的必然選擇。鍛煉學生的參與能力可以說既是提高學生參與的一個目標,也是引導學生參與的一個途徑。學生的參與能力提高了,就會在無形之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這里面教師積極的鼓勵和科學的評價是不可或缺的。
總之,參與意識的形成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前提,小學體育教學應該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把提高學生的參與性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項主要內容,通過加強認識、主動引導讓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不斷提高,為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