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萬林
摘 要:文章從充分認識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新的人才觀,教師必須積極探索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創新教學模式,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興趣等四個方面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進行了系統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新
創新是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小學數學教學應根據學科特點,實施創新教育。數學課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是通過數學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創新是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小學數學教學應根據學科特點,實施創新教育。數學課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就是通過數學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創造素質。數學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素質是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數學教師要更新觀念,改進方法,充分運用數學教育陣地,使學生受到創新教育,為培養跨世紀人才做出貢獻。那么,怎樣實現數學教育中的創新理念呢?
一、充分認識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創新教育之所以重要,除了由于它本身具有的強大生命力為人們所接受外,更因為它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因為社會的發展需要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創新的人才,而創新人才的培養則需要創新教育。培養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全面貫徹黨的素質教育方針,提高整體國民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廣大數學教師應盡的義務。因此,要盡快徹底地改變教育觀念,重視創新教育,樹立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重點的數學教育新理念。要做到這一點,廣大數學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一是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隨著社會主義市經濟的建設的深入和發展,人才市場急需大量的創新型人才。一方面,就企業和社會組織來說,創新是其永恒的主題,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每一個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都將被推向市場,在畢業生的就業和以后的社會求職中,在人才市場上都要進行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雙向選擇”,在這種選擇過程中,一個人的職業、角色、收入、待遇與地位,乃至工作與生活的空間都會加快流動。二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民族要振興,科技要發展,教育要先行。
二、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新的人才觀
觀念是行動的指南,沒有創造性的觀念,就不可能有創造性的機制和創造性的成果。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角色將發生重大轉變,再也沒有絕對的權威,教師應該接受這一事實。學生有可能通過其它的途徑了解更新、更快的知識。因此,教師也應該由原來知識的灌輸者,逐步向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換。教師要意識到自己的主要任務在于促進學生發展,不但要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要關注學生情緒和情感體驗,更加強調以人為本。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教學民主。師生間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師生間要相互交流、溝通、理解、補充。使教學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1.教師自身要具備創新精神
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如果教師沒有創新意識,就不可能去主動發現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引導并培養。教師在創新教育中起到的引導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教師的引導下,會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
2.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
活潑、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土壤,在這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下,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會比較大膽地進行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升學率為教育目標的應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得學生只能處于高度緊張的機械的知識傳遞中,而不是自主學習,這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形成與培養。因此,我們需要改變這種狀況,改善師生關系,還學生以主體地位,還學生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使學生在歡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習知識,學習方法,使創新能力生根發芽。
3.作業設計要創新
作業練習是鞏固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橋梁,它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本途徑。因此,教師需要有針對性,有計劃地設計具有創新意義且能切實提高學生能力的作業。
在作業設計上,教師要注意其層次性與針對性,使作業既能鞏固所學知識,還能使學生深入理解,加深知識的內在聯系。在此基礎上還要能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教師要創設適應創新教育的數學課外活動
教師如果在學生課堂之余,能夠擴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就可以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應該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一些適應創新教育的數學活動,例如,根據所學知識開展數學知識競賽、參觀項目、實地考察,活動后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做總結報告,分析研究,使學生對數學有深刻的情感體驗。而這個過程,就是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不斷開拓自己視野,不斷探索、創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教師必須積極探索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創新教學模式
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收到的教學效果不同。教學模式、方法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是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探索者和創造者。因此,數學教育在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育中,廣大數學教師要立足構建創新教育平臺,營造創新教育的氛圍和條件。一是創設愉悅、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來自外界權威的管束和壓制。教師應多為學生創造表現機會,使學生在自我表現的過程中增強自信,提高創新能力。比如課堂教學前,教師深入鉆研教材,吃透其精神,并根據需要大膽對其中的教學內容、方法進行適當調整,設計、營造創新情境,把教師的創造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為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利用數學知識本身的內在美,教師創設豐富的、與學生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情境,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從日常生活方面開始懂得為什么要學數學,從而萌發其數學意識,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動機,進而真正喜歡數學。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成效的,它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并不斷總結交流經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教師要徹底更新教學觀念,創設條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只有這樣才會達到預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秀琴.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探討[J].知識經濟,2011(02)
[2]張慶安.小學數學創新思維品質的培養[J].師道.教研,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