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建國
人的心理是指人的頭腦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內心活動。人的心理素質,會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重要作用。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正是學生的“過渡時期”。在小學階段的高年級,學生個體開始從兒童進入青少年,其身心變化開始發(fā)生重大的變化。首先是性的開始成熟,相當部分的學生開始出現性意識和性沖動。其次是由于身體的全面發(fā)展和性的需要的開始形成,使學生產生了成人感,開始出現了獨立性的需要。這就是學生的新需要與其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這時學生尤其需要心理健康的教育、疏導。
目前,大多數老師在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智力開發(fā)都十分重視的同時,卻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其實,在困難面前堅韌不拔,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撓,面對挑戰(zhàn)勇敢、堅強,出現問題沉著冷靜,成績面前不驕不躁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學校里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引導:
一、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
恐懼是學生成長發(fā)育中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例如:怕回答問題、怕表演、怕展示自我、怕考試等等,老師要耐心地加以引導,不然的話,學生將來會成為—個膽小怕事、謹小慎微、一事無成的人。老師可以針對形成孩子恐懼的原因進行分析教育。例如:怕回答問題的同學,老師可以多叫他回答問題,回答問題的次數多,他覺得習以為常了,也就不會再有害怕心里。怕表演、怕展示自我的同學,老師可以告訴他,其他同學的表現和他差不多,只是表現的次數多了,動作熟練些,感覺就比他優(yōu)秀一點,如果他努力,同樣會表現得很優(yōu)秀,這是給他自信心。考試也沒有什么可怕的,它只是檢測我們平時學習情況的一種形式,如同平時做作業(yè),不要擔心什么,考得好壞都沒關系,只要你曾經努力過,老師和爸爸媽媽不會責怪你的,同學也會理解你的。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意識
學生的個體差異很大。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對喜歡做的事,往往抱有濃厚的情趣和自我陶醉、欣賞,當他自己干成一件事時,在我們老師和大人的眼里可能是不值得一提,但在學生眼里,也許會歡喜若狂、手舞足蹈;也許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偉大;也許很希望得到老師和大人的夸贊和鼓勵。如果我們老師和大人對他們的付出,是一種漫不經心的態(tài)度,甚至還無端地讓他們遭到訓斥與冷落,這樣,就會大大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傷害他們自尊心,長此以往,會使他們失去感受的能力和表達的欲望,做任何事情都會變得縮手縮腳,失去信心,甚至對性格發(fā)展產生極壞的影響。使他們變得孤僻、憂郁、呆板和多疑。
作為老師,應該很樂意享受學生成功的喜悅。學生有了成績和進步,哪怕是寫好一個字,畫好一幅面,或隨手檢起一張廢紙等事情,老師都要適當地夸獎和鼓勵,這樣,他們的信心足了,心情好了,就會樂于接受老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學生對某件事懷有濃厚的興趣時,興趣會使他去探求、發(fā)現,深入鉆研,當老師看到學生的這些優(yōu)勢時,應及時給予幫助和支持。
三、正確糾正學生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由于自己和別人比較,感到自己不如別人而產生的,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緒。這種情緒比較嚴重時,會形成一種極想排除別人優(yōu)越的地位,或想破壞別人優(yōu)越的狀態(tài)的憎恨感情。嫉妒心理的消極作用很大,它能使人心胸狹窄、容不得別人超過自己,自私而缺乏關心別人的情感。這樣下去,不僅會影響團結、還會孤立自己,更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長。
四、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肚量”
老師應幫助學生克服氣量小的毛病。因為學生生活閱歷淺,知識水平有限,所以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老師要耐心地給他們講清對錯標準,以便提高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明白哪是對,哪是錯,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并能自我解脫出來。另外,學生往往看見自己的優(yōu)點多,看見別人的缺點多,甚至用自己的優(yōu)點跟別人的缺點去比。因此,老師還要通過具體事例來教育他們“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樣,學生就會逐漸心胸開闊、豁達樂觀了。事實證明,雞腸鼠肚的人往往是自尋煩惱,—點小事就鉆進了“牛角尖”,給別人帶來的是不痛快。
五、克服自卑感,培養(yǎng)自信心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自以為不如別人的學生,他們總是向別人談自己“怎么不行”,這將使一般的自責轉變成“自我失敗主義”心理,會嚴重壓抑人的進取心和創(chuàng)造性。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常常受到父母和教師的譴責,同學的“白眼”,使他們對遇到的每一件事情的第一反應總是覺得自己“不敢”或“不是”,因此變得非常膽小,這也是造成學生自卑感和缺乏自信心的原因。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解放”他們,鼓勵他們大膽地去想、去說、去做,讓他們通過做一些力所能及,甚至通過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逐步使他們形成“我行”、“我能做到”的心理意識。另一條是,對膽小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少批評、指責。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當前新理念下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條件,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跨世紀人才的有效途徑,它能使我們的教育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應,使學生的人生之路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