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賢
摘 要:采取大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教學要注重生活趣味性 ,多多關愛留守兒童,認真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等有力舉措,有效提高農村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關鍵詞:提高;教學質量;辦法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課程研究和課程改革已成了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話題。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呢?筆者認真總結近幾年來教學工作的經驗,談談個人的一些體會。
一、大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農村學生數學基礎較差,突出表現在學習習慣差,行為習慣差,靈活運用差。抓好教學常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教學管理中要善于引導抓好學習風氣和學習習慣: 教會學生預習、復習、做作業、練習、反思總結等方法方式、全方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掌握了方法后,長期堅持,養成習慣,這就形成了良好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學習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課堂教學要注重生活趣味性
小學生年齡還小,自制力不強。教師要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心理特征結合起來,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現在還在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傳統模式一直上課,學生很快就會感到很乏味,越來越厭學。教師要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教學貼近生活,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和實際價值,激發學習興趣。可以大膽改革家庭作業形式,突出應用性操作。比如在學習《認識物體》一課時,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這些物體的概念比較陌生,空間抽象思維比較薄弱,但是他們對足球、魔方、牙膏盒等這些東西卻十分熟悉,于是課堂上通過學生對這些東西的進行分類,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讓學生逐步建立起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它們的特征。之后又讓他們在生活中尋找這些物體在生活中出現在哪里,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這些物體的理解。這樣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以有知識背景出發,得到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的機會,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還有學習了乘法數量關系以后,可布置學生雙休日隨父母去菜市場買菜或購物,按單價獨立計算價錢;在學習“元、角、分”的教學中,可開展模擬購物活動;學習“米、千米”的教學中,可去操場上數步伐,估計長度等。
三、多多關愛留守兒童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廣大農村個正起著也變化很大。特別是在我縣廣大農村,學生家長留在村里種地的很少,外出廣州、深圳等地打工的很多,60%以上的小學生是留守兒童。照管留守兒童多是爺爺奶奶,或者是親戚,他們相對寵愛孩子,照管力度不足,缺乏相應的知識。他們在老人的寵愛下,放任自如,家庭作業不聞不問,學習成績較差。這時候老師就成了最好的父母,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多多關注這類孩子,經常家訪,經常與他們交流,幫助解決各種困難,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自信,嚴格要求他們的學習。
四、認真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
后進生的存在是一個現實問題,若處理不好,他們會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越發困難,產生厭學的心理,導致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對一個班的整體水平也有很大的影響,要想讓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就不能忽視學困生的教育。所以有必要對后進生轉化工作常抓不懈。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期望與關心、集體的溫暖,教師的愛心、尊重是學生進步的基礎。要因材施教,他們落后的原因各不相同,需要教師加強個別指導,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善于利用“閃光點”,不惜表揚鼓勵,作為推動后進生前進的動力,激發學習動機。還要加大對他們的輔導,采取教師輔導和優秀學生幫扶活動相結合等有效措施,對學習感到很困難的和學習態度又不好的就由老師輔導;學習態度較好,對老師有畏懼感的就由學習優秀的學生輔導。這樣,學困生得到了發展,優秀生也得到了鍛煉,同時又減輕老師的負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困生進步了,優秀生更優了,班級的整體成績自然上升了。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任重而道遠,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會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這一目標,而不斷探索和付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