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宇揚
(廣西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3)
近年來,CUBA在大學校園里逐漸流行起來,學生對加入到籃球中來的興趣越來越大,每個分支校隊比賽日益激烈。因為籃球運動時往往需停止、啟動、改變方向和速度、跳躍上籃,所以關節受到很大的壓力,再加上客觀的原因,強烈的外部沖擊,容易造成腳踝和膝蓋受傷。運動損傷按階段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造成損傷的原因有可能是準備不足、動作粗野或違反規定、缺乏自我保護意識、運動性疲勞、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等。扭傷后踝部腫脹和疼痛以致走路不便,日常工作和學習都受到影響。
為了減少運動損傷特別是踝關節損傷的發生,本文對廣西師范學院籃球專選班學生運動損傷和預防進行深入研究,在了解損傷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其影響因素,提出可行的預防措施,以達到盡可能減少運動損傷和預防運動損傷的目的,充分發揮籃球運動對于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效果。
廣西師范學院籃球專選班學生50人。
2.2.1 文獻研究法
在學校圖書館和中國知網查找關于籃球運動損傷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和文章。
2.2.2 問卷調查法
發放問卷共50份,回收42份,回收率為84%,均為有效問卷。
2.2.3 數理統計法
對收集到的數據和資料,運用 Excel 2003軟件將進行匯總、整理和分析。
2.2.4 邏輯分析法
對收集好的數據進行分析,結合實際的邏輯知識,進行分類和比較、歸納。
2.2.5 專家訪談法
向相關專家和管理人員進行采訪,了解廣西師范學院籃球專選班學生運動損傷和預防情況。
2.1.1 運動損傷率以及發生地
籃球專業學生有運動損傷者37人,占89.2%。然而,從表2可以看到,大部分的運動傷害發生時間在課外活動“斗牛”的時候,因為“斗牛”對抗激烈,負載強度高,學生保護自己和保護對方的認知能力較差,且“斗牛”沒有裁判,沒有嚴格的規定,導致很多違規行為包括有害行動出現,造成運動損傷。見表1。
表1 運動損傷發生率
表2 運動損傷發生地(可多選 N=42)
2.1.2 常見損傷部位分析
表3 運動損傷發生部位(可多選 N=42)
如表3顯示[1],對籃球專業學生的調查顯示,損傷發生在膝蓋24人,占58%,位居第一;指關節 15人,占37%,位居第二;腳踝12人,占28%;排在第三位;有11人的手腕和腰部,排名第四,26%;肘部7人,占16%,排名第五;頭面部6人,占14%,排名第六;大腿5人,12.6%,位居第七;肩10人,占8.4%,居第八位;最后是腿部和頸部。可以從表5看到,損傷部位經常發生在膝關節和踝關節,因為大多數籃球動作要完成運動停止、啟動、改變方向、跳躍上籃、改變速度關節受到很大的壓力,再加上客觀原因,強烈的外部沖擊,容易造成腳踝和膝蓋受傷。運動損傷按階段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急性損傷是突然受傷,經常出現在比賽或訓練中。慢性損傷和急性損傷都與自身運動有直接聯系,急性損傷如果處理不當也會變成慢性損傷。例如運動中受傷了,還沒完全恢復好,就過早進行訓練,訓練量過大就會帶來過量訓練,造成疲勞,身體難以恢復,加大損傷的幾率。
通過對損傷部位和次數的調查,可找到規律,即在教學中可采用合理的、科學的練習手段,將把重點放在預防膝關節、踝關節以及手部等部位的運動損傷,這將降低籃球教學與訓練損傷的發生率。
2.1.3 造成損傷原因分析
表4 運動損傷發生原因調查(可多選 N=42)
通過調查,如表4所示,損傷的原因主要是:準備活動不充分(42.8%)、動作粗野或違反規則(30.9%)、自我保護不足(26.1%)、運動疲勞(31.1%)和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22.7%)。
2.1.3.1 準備活動不充分
在籃球運動的時候準備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準備活動也包含在籃球專選課中,但很多專選班的同學在課外比賽或鍛煉中,往往忽視準備活動的重要性,身體還沒有充分活動,就進入到高強度的比賽中,身體負荷瞬間變大,身體不能很好地適應從低強度到高強度的轉化,就容易出現受傷。
2.1.3.2 動作粗野或違反規則
籃球是一項有激情和對抗性的運動項目,學生的動作錯誤或技術動作沒完全掌握好,在實際比賽中或練習中往往演變成危險動作[2]。有很多同學對比賽規則不了解,為了贏得比賽,做出的動作非常粗暴,把一些犯規的動作認為是合理的身體對抗,這導致比賽場上出現很多拉絆動作出現,讓受傷發生的概率加大。
2.1.3.3 自我保護不足
在課內和課外一定要注重準備活動,使身體的各部位能夠充分的活動,在籃球比賽和訓練中能有自我保護意識,激發自身的應激反應,果斷地做好下一個動作。另外在選擇球鞋方面也應合理。
2.1.3.4 運動疲勞
訓練量太大,訓練次數較頻繁,身體負荷過大,身體機能跟不上運動消耗。廣西師范學院代表隊的訓練很嚴謹、強度很大,但其中也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一,代表隊的訓練都是在下午上完課后,作為體育學院的學生,每天都有不同項目的技術課,上完技術課后接著又要進行大負荷的訓練,很容易引起運動性疲勞,導致運動損傷;第二,在訓練完后,沒有很好地組織放松與恢復,致使疲勞積累[3]。
2.1.3.5 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學生在上籃球課或訓練的時候對運動損傷認識不足,甚至出現打打鬧鬧情況,在課堂和訓練上不能專心致志,缺少預防的概念,在突發情況狀況下,不能很好地躲避,導致損傷的幾率加大。
2.1.4 運動損傷處理以及教學情況
表5 運動損傷發生后能否正確處理調查
表6 不會處理運動損傷的原因調查
從表5可以看出在發生運動損傷后學生會正確處理的有12人,占30.2%,不太會處理有15人,占35.3%,而不會處理有15人,占34.5%。從表6可以看出學生不會處理運動損傷的原因,第一是教學中有此內容但沒有掌握,有9人,占18.5%,第二是平時忽視此內容的學習,有5人,占12.6%,第三是教學中沒有這樣內容有4人,占9.2%。從數據中可以知道,訓練中沒有很好地普及和加強籃球運動損傷后如何處理的知識,在校的學生也沒有在思想上重視,所以在出現損傷后不知道如何處理,損傷的部位沒有得到及時處理,損傷程度加重。
2.2.1 造成運動損傷的運動解剖學理論分析
在籃球運動中,一些身體部位會經常出現傷害,在損傷之前,可以通過重點教育和培訓,有效地預防傷病,例如膝關節和腕關節是容易出現損傷的部位,在籃球比賽中經常急停急起,對膝關節的磨損非常大,不管是NBA的巨星還是普通籃球愛好者,膝關節出現損傷都不得不提前結束比賽。另外內側副韌帶呈寬板狀,相對較弱,起于超出脛骨側股骨內側髁,結合關節囊及內側半月板,因此膝蓋半屈位時,外側腿突然太外展外旋,會使韌帶損傷,還可能伴有嚴重的半月板損傷[4]。
2.2.1.2 踝關節解剖結構原理
踝關節有三角韌帶和內側外側韌帶,在運轉籃球、跳停、轉身、變向及其他戰術行動時,腳踝受傷大多是高高躍起擊球時容易出現,特別是落地時因不穩定或缺乏穩定性扭傷下肢。幾秒鐘內突然的腳踝受傷,可導致的傷勢需要數月的時間恢復,很多人也因扭傷次數比較多,形成習慣性扭傷。
2.2.1.3 關節損傷與籃球和解剖結構腕指間關節的原理
在籃球運動中的傳球是進攻的有效手段之一,主要通過快速的短傳、長傳,它要求不僅速度快,而且還需要行動隱蔽,騙過自己的對手,有時甚至隊友也來不及反應。這種情況下,腕關節和指關節在強烈沖擊的狀態下很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特別是指間關節。大部分職業籃球運動員在這兩個關節有不同程度的損傷,籃球初學者也容易引起關節挫傷。手腕有九個小骨片,不同的動作由不同的骨連接進行,動力傳輸和連接角之間是非常復雜的,接縫是更弱的手指韌帶連接,緩沖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很容易在運動的過程中受傷。
2.2.2 造成運動損傷的運動心理學分析
2.2.2.1 應激與運動損傷
在籃球比賽中會出現應激反應指在始料不及的情況下對周圍環境所做出的反應。學生無論在課內還是課外,如果存在緊張和恐懼的心理,不僅會影響教師上課的教學質量,還會加大傷病的損傷率。應激期間的生理變化主要表現為全身的肌肉成為緊張狀態。一旦身體的肌肉緊張,動作的協調性、靈敏度和正確性將受到很大的影響,成為運動損傷風險的一個主要原因。2.2.2.2動機與運動損傷
無論是在進行籃球課內還是課外運動的時候,動機很大程度決定學生能否很好地在規定時間完成指定的技術動作,也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籃球這項運動的積極性,以及在訓練和教學中完成教練員和教師的標準。有時為了完成這些標準,學生會很努力,把動機轉化成動力,甚至在非常高的強度下也能忍住疼痛,這就會導致學生在訓練和上課的時候出現損傷。
2.3.1 預防背部受傷
(1)加強腰腹肌訓練,加強腰部伸展、彎曲、扭曲動作協調性訓練。(2)重視并積極治療急性腰扭傷,防止重復傷害,加強腰、腹部力量訓練。(3)訓練和比賽過程中,使用防護設備,以加強預防措施。(4)定期進行自我按摩腰部。
2.3.2 預防膝蓋受傷
(1)在膝關節受傷后,首先要減少膝關節部位的運動,膝關節受體重壓力大,不停止運動會膝關節損傷會加重。(2)對自身進行修復性鍛煉,增加肌肉的力量和韌帶的能力。(3)要合理地安排康復時間,適當鍛煉,避免因為太久時間不運動帶來的膝關節活動不協調。(4)培訓運動員自我保護意識,著力提高運動員身體的自我控制。(5)做好體育場館的醫療監督[5]。
2.3.3 踝關節損傷預防
(1)平時要加強腳踝的力量、柔韌性練習。(2)注意每次練習或游戲時,腳踝做充分準備活動。(3)學會自我保護,踩到他人的腳時應順勢跌倒,迅速分散足部壓力。(4)提高訓練水平,提高了身體的動作協調性。
2.3.4 碗關節損傷的預防
手指挫傷是手指收到運動中強烈外力沖擊而產生的。運動前充分做手指的運動。手指挫傷后首先冷敷,24小時后按摩或熱敷,當錯位時,讓醫務人員將手指伸直復位,嚴重的手指挫傷、骨折、肌腱斷裂則不要亂動,應迅速就醫。
3.1.1 籃球專業學生運動損傷的發生風險較高,大部分運動傷害的發生時間在課外活動,因為保護自己和保護對方的認知能力較差,比賽時無裁判,沒有嚴格的規定,出現很多違規行為,導致運動損傷。
3.1.2 體育專業學生在籃球運動中發生運動損傷的時間段大多在課余(斗牛)時段,占40.3%,其次是在比賽時,占24%,在專項訓練中占了27.7%。
3.1.3 在調查的體育專選班學生中損傷部位最多是踝關節、指關節、膝關節。腰部和腕關節也是經常損傷的部位。
3.1.4 有很多同學對比賽規則不了解,為了贏得比賽動作非常粗暴,把一些犯規的動作認為是合理的身體對抗,導致比賽場上出現很多拉絆等動作出現,另準備活動不夠充分、身體出現疲勞,都會讓發生傷病的概率加大。
3.1.5 體育專業學生對運動損傷知識不太了解,在受傷后有一半以上學生不會處理損傷。
3.1.6 調查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學生認為目前運動損傷的教學能基本滿足其運動實踐的需要;大部分學生希望能夠加強運動損傷急救處理、預防運動損傷的方法及常用的急救技術的知識教育。
[1]王樹明,陶寬,宣暄.籃球教學中常見運動損傷的成因及其預防[J].安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0(2):108-110.
[2]朱海營.籃球運動員常見運動損傷的調查與預防[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4,20:313-316.
[3]劉曉莉,張琴.體育專業在校生運動損傷情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2(11):46-47.
[4]黃建文,張素霞.高校學生運動損傷的原因與預防[J].體育函授通訊,2001(2):30.
[5]袁志斌.時霖.籃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原因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報,1999(1).
[6]王獻斌.踝關節扭傷的預防[J].中國學校體育,1998,(7).
[7]孫民治主編.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0.
[8]尹鐵軍.錢析我校學生在籃球運動中造成損傷的成因[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21(2):58-59.
[9]李曉心.扭傷原因與臨床表現[J].中國學校體育,1998(12).
[10]洗漢昭.運動醫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