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河南農業大學文法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研究
——以河南新鄉為例
李 偉
(河南農業大學文法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新鄉;積分養老制;醫養病房;醫養一體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調查顯示,截至2010年末,我國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約為3 300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9%。其中,有1 084.3萬老人屬于完全失能老人,占全國老年人口的6.25%;農村失能老人所占比例為68.13%,約738.7萬人,占農村老齡人口的6.83%;城市失能老人所占比例為31.87%左右,約345.6萬人,占城市老年人口的4.76%。2015年我國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達到4 000萬人,比2010年增加700萬人,占總體老年人口的19.5%左右,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口達到1 239.7萬人。在完全失能老人中城市失能老人達到410.8萬人,農村失能老人達到828.9萬人〔1〕。預計到2050年,全國失能老年人口將達到近1億人,同時還將有7 900多萬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他們將面臨突出的護理問題〔2〕。隨著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疊加的趨勢越來越顯著。為此,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11月18日轉發了衛計委、民政部等九部委制定的《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均提出,要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習近平在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強調,要落實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由此可見,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已成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的重大民生問題。
此問題也引起了學界的關注。劉清發等〔1〕利用嵌入性理論中的結構性嵌入和關系性嵌入原理,總結了3種醫養結合健康養老模式,即醫養結合科層組織模式、醫養結合契約模式、醫養結合網絡模式。邵德興〔2〕主張探索集醫療、養老、康復、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于一體,機構養老與社區居家養老相銜接的健康養老服務模式。趙曉芳〔3〕主張構建“一個中心、兩個依據、三種類型、四個戰略支撐”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戰略框架;張曉杰〔4〕主張通過醫養結合的梯度服務序列政策、跨部門協作策略、探索性的長期護理保險覆蓋政策、所需人力資源儲備政策等的創新,對醫養結合改革進行支持、引導與監管。黃佳豪〔5〕主張通過完善醫養融合供給主體的服務傳遞方式、依據服務客體需求設定服務內容、健全政府管理機制來化解醫養融合養老模式存在的困境。總的來看,醫養結合試點工作在我國剛剛開始,對各地探索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研究顯得尤為可貴。
新鄉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并非是政府推行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工作的直接產物,而是在發展新鄉市居家養老服務過程中探索出來的。自2011年以來,新鄉市政府就把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新鄉市居家養老服務采取公辦民營的方式進行,即新鄉市民政局(老齡辦)委托新鄉市小保姆床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盧XX建設、管理、運行新鄉市12349居家養老網絡服務中心。2012年,新鄉市12349居家養老網絡服務中心注冊民辦非企業單位成功,同時注冊的還有新鄉市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前者主要負責老人電子信息入庫管理與建檔工作,為老年人提供24 h服務熱線及便民咨詢服務,后者負責落實政府在居家養老服務方面的一些政策,提供無償、低償、有償服務與管理。這兩個中心共用一個場地,場地是由新鄉市高新區政府免費提供,法人代表均為盧XX。到目前為止,以盧XX為法人代表建立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點多達32個。這些網點除了新鄉市小保姆居家養老護理服務中心的場地是盧XX自己購置,其余均為新鄉市、區政府免費提供的社區養老服務用房。除場地外,新鄉市民政局還在各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點先后設置了兩批共40個公益崗位,第一批公益崗人員工資全部由政府出資,第二批由政府和盧XX各自承擔一半。另外,每年年底,新鄉市民政局都將評選出一批居家養老服務網點作為優秀示范單位,并給予3萬元獎勵。每個網點內部的裝修、設施設備的購置、系統軟件的開發以及各種運行費用等均由盧XX承擔。最初,盧XX主要用小保姆床業有限公司賺的錢維持各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點的正常運行,但是這種源源不斷、無底洞式的投入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點運行資金匱乏問題日益突顯。
從政府方面看,新鄉市地方財政比較薄弱,財政補貼十分有限,也沒有實施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制度。正如新鄉市老齡辦胡主任所言:“到無錫、南京、蘇州三個地方去(考察),都是政府買單,處處是補貼,政府出錢,保險補貼,住1位老人補貼180元,1個床位補貼幾千。養老機構的保險,政府又補貼50%。那還有意義嗎?如果政府不出錢怎么辦?像江蘇,北上廣那些地方還可以,但全國有幾個北上廣?那么全國剩下60%左右的地區,居家養老靠什么?像新鄉,政府就沒有任何預算拿出來,就是吃飯財政。無錫市1年養老補貼政府拿出300億,一個60歲老人260元,它有130萬老齡人口。新鄉市政府1年才3億,就只有市區90和100歲老人有這個補貼,90歲老人1個月30元,人數又少。所以你看,不能學南方。要學,就要向貧困地區學習。”
運行資金匱乏的現實困境倒逼盧XX探索出一條適合新鄉實際的居家養老服務發展道路——積分養老制。從2014年開始,盧XX倡導“異業聯盟”,即用積分養老制將與養老服務相關的不同行業整合起來,形成居家養老服務的產業鏈條,用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產業的方式推動居家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以盧XX為法人代表的新鄉市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相繼與中國聯通新鄉分公司、中國銀行新鄉分行、中國移動新鄉分公司、中國人壽新鄉分公司以及新鄉市第四、第一、第二人民醫院、河南省榮軍醫院、新鄉市萬德隆連鎖超市、新鄉電視臺等諸多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起養老積分共享機制,通過12349居家養老服務熱線,為老人兌現積分,提供服務。盧XX的主張被新鄉市民政局和老齡辦采納,并在全市范圍內實施“敬老安康幸福工程”,為社會力量參與積分養老制創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圍。
所謂的積分養老制就是一種將老年人當作服務對象和交易籌碼,構建“異業聯盟”,整合、盤活社會資源,共同取利,共同讓利,為老年人提供用積分兌換相應服務的機制。積分養老包括獲取積分和消費積分兩個方面。老年人獲取積分的途徑很多,如在12349居家養老網絡服務系統任一網點首次入網登記的老人,免費辦理新鄉市敬老積分卡,并送20積分。在中國銀行、中信銀行的各網點定期存款1年者,存款滿1 000元,銀行送30積分,存的錢越多獲得的積分越多。老年人在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繳費每充值10元話費贈送1個積分。在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新鄉分公司買1份老年意外傷害保險僅需繳費10元,保險金額為6 000元,送20積分。每月參加公益活動或志愿服務在20 d以上者,給予300分儲備公益養老積分。對每周不少于2次開展上門為空巢、孤寡、失能、高齡、特困老人對口幫扶服務的志愿服務者,每月每人給予150分公益養老積分。老年人在新鄉市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下屬的老年大學上課(如唱歌、跳舞之類),不收學費,可得5個積分,義務講課的老師可以得50個積分。看新鄉電視臺《咱爸咱媽》節目,撥打12349參加互動答題1次,送10個積分。微信參與《咱爸咱媽》節目互動可以為父母贏得30個積分。在12349居家養老社區服務網點訂閱《平原晚報》,送156個積分。老年人獲取的積分可在12349居家養老網絡服務系統中兌換洗衣、理發、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補貼、日托全托、生日快照、生活用品、遠程教育、老年大學、商超購物、居家養老等多項服務。如老年人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點理發,每次需5元錢,老人需要掏3元現金加2個積分(1個積分=1元錢)。老人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洗衣點洗一件大的羽絨被需要60元,老人需要掏6元現金加54個積分。老年人到12349綠地康復服務中心接受康復理療服務同樣可以使用積分、享受優惠服務等等。
現以中國銀行新鄉分行參與積分養老為例進行說明。根據對個人金融業務部主管張主任的訪談得知,中國銀行新鄉分行之所以與盧XX合作搞積分養老,除了履行社會責任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引老年人存款,提高業務量。新鄉市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要承擔宣傳引導老年人到中國銀行存款的責任,老年人在中國銀行新鄉分行各個網點存款1萬元人民幣可以獲得300個積分。雙方合作以后,許多老年人紛紛將錢存入中國銀行,中國銀行的存款量大幅增長。在2015年,中國銀行新鄉分行在河南省各個分行的存款業務排名中,由過去的倒數第1變成正數第1,而且比第2名多出10億人民幣,這個數字相當于中國銀行新鄉分行全年存款量。經過分析發現,新鄉12349居家養老網絡服務系統中的老年人對中國銀行新鄉分行的業務增長貢獻率較大。作為回報,中國銀行除了把各個自動存取款機網點的保潔服務交由新鄉市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下轄的家政服務部提供之外,每年還自愿拿出3.5萬元交給新鄉市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作為運行資金,這有助于緩解新鄉市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運行資金困難的局面。
新鄉市12349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與新鄉市第四、第一、第二人民醫院、河南省榮軍醫院等的合作,也是新鄉市倡導“異業聯盟”、實施積分養老制的產物。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原本是隸屬于鄭州鐵路局的職工醫院,后劃歸新鄉市,成為市直屬醫院。近年來,醫院的經濟效益比較差,醫生護士工資發不下來,已經成為政府的一個包袱。為了擺脫困境,院方決定與新鄉市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合作。當訪談員問及醫院方面為什么愿意合作時,新鄉市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盧XX說:“因為啥,以前那年代原來是鐵路醫院,是歸鐵路管的,后來體制改革了,把它分出去了,分出去以后效率很差,月月工資發不起,貸款,政府資助各方面,成為政府的一個包袱了,跟12349合作以后,12349這么多老年人給花積分,那么就整個醫院就起來了,能開工資了。那么就說犧牲六樓、五樓醫養病房里的一部分利潤,讓12349更好的宣傳,更好的做,老年人更多的去那看病,這就是舍小家保大家。”醫養病房科室的孔護士長的話也印證了這一點:“現在二甲醫院也是在夾縫中生存,縣級醫院有國家的補助,三甲醫院人多的不得了,就是咱這二甲醫院難生存,為什么要搞這個醫養結合,原因就在這。咱只能干大醫院不干的活,收治大醫院不愿收的病人俺們才能生存。”
由此可見,積分養老制的實施,有助于讓專業的機構做專業的事,提高居家養老服務的專業化程度;有助于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的積極性,整合和盤活一些沉淀的社會資源;有助于化解居家養老服務運行資金匱乏難題,推動居家養老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深入了解新鄉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實施狀況,筆者于2016年4月21至25日對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醫養病房科室、新鄉市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和新鄉市老齡辦進行了專題調研。本項研究主要采用實地研究方式,運用半結構訪談與參與式觀察收集一手資料。訪談對象包括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醫養病房科室的護士長、護理員、病人(老人)及其家屬,新鄉市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新鄉市老齡辦主任、中國銀行新鄉分行個人金融業務部主管等。通過實地調查,發現新鄉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采取醫院與12349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合作在醫院開設醫養病房科室的方式提供醫養結合服務。2014年7月,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依托自身醫療優勢,與以盧XX為法人代表的新鄉市12349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合作,在醫院六樓開設了新鄉市第一家醫養結合、康復并重、全程護理的醫養病房。目前六樓醫養病房一共有11個房間,34張床,3個單間。配備醫生、護士、護工25人,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1人,初級職稱10人。孔護士長說:“這個醫院醫生配備還比較強,有最高級別的主任醫師及主治醫師,力量相對較強,老年常見病都能治,他們基本上都是住辦公室,醫院比較重視。”這樣的合作有助于充分發揮醫院在醫療衛生服務方面和12349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在養老服務方面的優勢,實現醫養融合發展。
第二,收住對象主要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訪談時發現醫養病房一共入住老人19位,多數為失能老人,其中12位需要護工護理,該科室共有護工5名。對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言,除了基本生活照料需求外,醫療衛生和康復保健方面的需求也比較強烈。對于許多家庭而言,照顧者要么不具備醫療衛生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要么沒有精力、時間陪護在老人身邊;對于許多養老機構而言,要么沒有衛生室,要么有衛生室也十分簡陋、形同虛設,專業化的醫療衛生服務比較欠缺;對于許多三甲醫院而言,提供的主要是醫療衛生方面的服務,不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等養老服務。在此情況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養老的理想場所是:在具備治療老年病條件的原本效益不好的醫院里開設醫養病房科室。
第三,推行“醫養一體”的服務模式。醫養病房在為老年患者進行常規的醫療護理服務同時,提供24 h全程生活照料服務。當老人病情穩定不需要住院時,可轉入普通病房接受單純的養老服務。如果老人家屬具備照顧老人的條件,就由其家屬照顧;如果條件不具備,就可以由醫院提供護理服務。此時,老人不需要住院,他/她僅需支付院方提供的養老服務費用。即便如此,單純養老的老人同樣可以享受跟住院老人一樣的醫療衛生服務。
第四,合作雙方責任、利益劃分明確。從合作雙方的責任分擔看,醫院內部的裝修是由新鄉市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盧XX投資完成,醫養病房的護理床也由盧XX經營的小保姆床業有限公司免費提供,經營老年護理床是該公司的一項主要業務。此外,盧XX還要利用新鄉市12349居家養老網絡服務平臺協助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的外圍宣傳工作,以吸引更多老年人入住醫養病房。醫養病房的醫生、護士要按照醫院的規章制度由院方管理,為老人提供專業化的醫療衛生服務。從合作雙方的利益劃分看,關于醫養病房的利潤,新鄉市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占60%,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占40%。此外,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還將其保潔服務和失能老人的護理服務交由盧XX的家政服務部提供,這有助于緩解新鄉市居家養老服務運行資金籌措難題。
第五,采用“醫保+現金+養老積分”的費用支付方式。老人到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醫養病房住院治療繳費時,可以先用醫保報銷,剩余費用通過現金加養老積分的方式支付(藥品除外),最多可享用3 000積分(1積分=1元)。當然享受這一優惠待遇的前提是,老年人要加入新鄉市12349居家養老網絡服務系統,并積累一定的養老積分。此外,醫養病房老人的護理費和餐飲費收費標準都不高(見表1)。醫養病房的上述措施大大減輕了老人看病的經濟負擔。

表1 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醫養病房科室的收費標準
實施醫養結合服務兩年來,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醫養病房科室先后被新鄉市老齡辦授予“敬老模范先進單位”“老齡工作先進集體”“敬老文明號”等稱號。鑒于六樓醫養病房科室取得的良好業績,2016年2月,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又在五樓開設醫養結合病房11間,能容納30名老人入住。但是,由于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這一模式也存在養老護理員少且專業化程度低、不同類型老人混住、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服務匱乏等問題,需要通過加強培訓提高養老護理員的綜合素養,對失能、半失能、能自理老人進行分區服務與管理,完善康復保健和文化娛樂設施建設,加強心理咨詢服務來逐漸加以解決。
綜上所述,與許多養老機構重“養”輕“醫”相比,新鄉市探索的由12349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與效益較差的二甲醫院合作在醫院內開設醫養病房科室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模式,有助于激活醫院里沉淀的社會資源,提高二甲醫院的經濟效益,破解居家養老服務籌資難題,減輕老人看病的經濟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老人對專業化醫療衛生和生活照料等養老服務的需求。新鄉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形成并非源自政府對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結合發展的直接推動,而是受合作雙方自身利益的驅動。此外,這一模式的形成也與政府的政策支持分不開。近幾年來,新鄉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意見》(新政〔2012〕25號)、《新鄉市居家養老服務管理辦法(暫行)》(新政辦〔2012〕62號)、《新鄉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新政辦〔2012〕181號)、《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新政辦〔2014〕8號)、《新鄉市敬老安康幸福工程實施方案》(新老〔2014〕6號)、《新鄉市“志愿助老服務公益積分制”實施方案》(新市民〔2014〕147號)、《全面推進醫養融合發展的意見》(新市民〔2015〕262號)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新鄉市實施積分養老制、構建“異業聯盟”、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推動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產生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不僅如此,政府(新鄉市老齡辦)還在新鄉市第四人民醫院和新鄉市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合作中發揮著重要的溝通協調作用,確保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順利實施。新鄉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探索為推進我國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提供了有價值的經驗參考。
1 劉清發,孫瑞玲.嵌入性視角下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初探〔J〕.西北人口,2014;35(6):94.
2 邵德興.醫養護一體化健康養老模式探析:以上海市佘山鎮為例〔J〕.浙江社會科學,2014;30(6):87.
3 趙曉芳.健康老齡化背景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研究〔J〕.蘭州學刊,2014;35(9):129.
4 張曉杰.醫養結合養老創新的邏輯、瓶頸與政策選擇〔J〕.西北人口,2016;37(1):105.
5 黃佳豪.關于“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的幾點思考〔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14;31(1):99-104.
〔2016-09-28修回〕
(編輯 曲 莉)
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14BSH034);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5BSH004);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項目(2015-ZD-120);(KYZX201504)
李 偉(1979-),男,碩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養老保障理論與政策研究。
C913.6
A
1005-9202(2017)08-2060-04;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