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虹,杜月明
中日醫院急診科,北京100029
層級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張國虹,杜月明
中日醫院急診科,北京100029
目的探討層次護理管理在急診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該科的護理人員予以分層次護理管理模式,對于干預前后醫生及患者對于護理滿意度,護理質量進行評定,同時對于護理人員存在的不良情緒進行評定。結果干預前醫生的護理滿意度58.33%,患者的護理滿意度66.71%,干預后醫生的護理滿意度86.67%,患者的護理滿意度86.92%,兩組比較,干預后護理滿意度均升高顯著(P<0.01)。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特級護理安全(92.08±7.83)分,護理安全(94.16±6.37)分,消毒隔離(94.11±6.25)分以及文件書寫(91.22±5.89)分均升高明顯(P<0.05),SAS評分(33.07±8.05)分、SDS評分(35.24±4.15)分,均降低明顯(P<0.05)。結論層(次)級護理管理可改善醫生以及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提高護理水平,降低護理人員的不良情緒。
層次護理管理;急診科;護理人員
急診科是醫院搶救危、重、急癥患者的重要場所,故而具有突發性強,風險高,糾紛多的特點,而精練能干的醫護隊伍才能保證救治工作的順利開展[1],該院近年來呈現高速發展的趨勢,患者就診人數尤其是急診患者增加明顯,如何組建一支應變突發事件且高效的護理隊伍是現今該院亟需解決的難題,該研究通過檢索中國知網等文獻數據庫相關前沿知識,結合該科實際,將層級護理管理引入到急診護理管理之中,以期探索有效護理管理措施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該院急診科在班(上崗)的81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納入研究,其中女性73名,男性8名;年齡:21~53歲,平均(32.8±3.2)歲;職稱: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30名,護師34名,護士15名;進入急診科工作時間:多于5年(不包括5年)者44名,3~5年者18名,低于3年者19名。
1.2 護理管理措施
予以分層次護理管理模式[2-4],即:①首先根據學歷、工作年限、職稱將該科的護理人員分為N1~5不同層級,并根據其層級予以不同的工作職責,具體見表1。②其次參照患者安全指南中風險整合管理七步驟(英國國家患者安全學會制訂)制定APRDAPIE八步程序干預流程,即:評估(A)、識別(R)、報告(R)、確認(D)、分析(A)、計劃(P)、實施(I)、評價(E),具體為,自患者入院開始,由責任護士對于患者進行包括病情情況進行評估(A),一旦識別(R)患者已經存在或者存在潛在風險,及時告知責任組長,由其進行再次評估、確認(D)及分析(A),應及時制定針對該名患者的護理計劃(P),與患者家屬、患者以及責任護士進行溝通與交流,確認護理計劃的順利實施(I),并在實施過程中及時予以指導,定期由責任組長進行護理效果的評價(E),根據評價結果進行護理計劃的修訂,直至達到護理效果為止。
1.3 觀察指標
護理滿意度比較:對于急診科醫生、患者(2015年患者)采用李克特量表進行護理滿意度評分,根據得分情況依次分為5級,即: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計算滿意率,公式為:(很滿意+滿意)/病例數× 100.00%。護理質量評定:由該院護理部組織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組成護理質量評定小組,對于急診科常見的護理管理中的問題進行評定,主要包括特級護理、護理安全、消毒隔離、文件書寫方面,每項均為100分滿分。不良情緒改善情況:在實施層級管理模式前后對急診科護理人員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5]進行焦慮與抑郁情緒的評估,根據評分對于不良情緒級別進行評定,其中低于50分者為無抑郁、焦慮,50~60分者為輕度抑郁、焦慮,60~70分者為中度抑郁、焦慮,高于70分者為重度抑郁、焦慮

表1 分層次護理管理
1.4 統計方法
將該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整理與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1 護理滿意度比較
干預前醫生的護理滿意度58.33%,患者的護理滿意度66.71%,干預后醫生的護理滿意度86.67%,患者的護理滿意度86.92%,兩組比較可見干預后護理滿意度均升高顯著(P<0.01)。結果見表2。

表2 護理滿意度比較
2.2 護理質量比較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特級護理(92.08±7.83)分,護理安全(94.16±6.37)分,消毒隔離(94.11±6.25)分以及文件書寫(91.22±5.89)分均升高明顯(P<0.05)。結果見表3。
表3 護理質量比較[(±s),分]

表3 護理質量比較[(±s),分]
時間特級護理護理安全消毒隔離文件書寫干預前干預后tP 81.12±7.25 92.08±7.83 9.21<0.01 82.44±5.20 94.16±6.37 7.83<0.05 90.25±6.11 94.11±6.25 3.26<0.05 85.18±5.00 91.22±5.89 4.28<0.05
2.3 不良情緒改善比較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的SAS評分(33.07±8.05)分、SDS評分(35.24±4.15)分,均亦降低明顯(P<0.05),見表4。
表4 不良情緒改善比較[(±s),分]

表4 不良情緒改善比較[(±s),分]
時間SAS評分SDS評分干預前干預后tP 65.12±7.22 33.07±8.05 12.38<0.05 67.23±8.15 35.24±4.15 13.26<0.05
隨著健康涵義的日漸拓展,已由既往的軀體健康延伸至心身健康,重視心理健康,在此過程中護理工作的范疇相應擴大,護理人員不再是以往的單純醫囑執行者,已經擴展為咨詢者、教育者等角色,分層次護理即是在此形勢下根據患者的不同需求所衍生出的護理措施[5],以更好地提高護理質量,該研究中即是根據學歷、工作年限以及職稱對于護理人員進行層次分級,進行人力資源的合理調配,以及工作職責的區分,以人盡其用,人盡自責,更好地配合工作,統籌安排護理項目,并且依據ARRDDAPIE八步程序制訂工作流程,從而實現分工明確的護理團隊模式,避免了既往護理模式中責任不明等問題,可有針對性地制定護理措施,有利于對護理效果進行評估與修正,保障患者得到個性化的連續護理干預[6]。而且在護理過程中,改變了既往由護士長一把抓的局面,采用逐層培訓與管理的模式,使培訓更有針對性與傾向性,尤其對于急診科而言,突發情況較多,對于護理人員進行搶救區與留觀區的工作培訓,使理論與實踐結合密切,有利于形成梯次合理、素質優良、新老銜接的急診護理隊伍。結果顯示,干預前醫生的護理滿意度58.33%,患者的護理滿意度66.71%,干預后醫生的護理滿意度86.67%,患者的護理滿意度86.92%,兩組比較,干預后護理滿意度均升高顯著(P<0.01)。可見,實施層級管理模式,可較好地改善醫生與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
同時,實施層級管理模式后,可根據繁忙與空閑時段合理安排護理人員數量,滿足了臨床需要的同時也保證了護理安全與質量,在分層級培訓過程中,對于不同情況的護理人員進行業務知識、操作技能等的培訓亦有所區別,使其層次與職責更加分明,護理質量控制變成了流程控制[7],實現了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的三級質量控制,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升,結果顯示: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特級護理安全(92.08±7.83)分,護理安全(94.16±6.37)分,消毒隔離(94.11±6.25)分以及文件書寫(91.22±5.89)分均升高明顯(P<0.05),SAS評分(33.07± 8.05)分、SDS評分(35.24±4.15)分,均降低明顯(P<0.05)。可見,層級管理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升。
不可否認的是,急診科工作繁重,突發事件較多,對于護理人員尤其是新入職的護理人員帶來較大的心理及精神壓力,導致焦慮、抑郁情緒增加,甚至影響工作,而分層次護理管理則根據護理人員的不同情況予以各自分工,有問題可及時與上級護理人員協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情緒的發生[8],該結果亦發現,干預前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SAS、SDS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不良情緒評分均降低明顯。
綜上所述,層次護理管理可改善醫生以及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提高護理水平,降低護理人員的不良情緒,該護理管理模式雖取得較好效果,但仍有一些問題有待探討,如何對于各崗位護理層級進行更為公平的劃分,以及完善各崗位的競聘機制均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探索與優化。
[1]馮健蘭,蔡敏,羅玫,等.分層級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8):603-604.
[2]張艷.護理層級管理在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中的效果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42-43.
[3]陳亞紅,王素貞,戴雪芬,等.護理層級管理在提高特需病房護理服務質量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 (12):1916-1917.
[4]岑愛萍,蔣高霞,張穎,等.分層次管理法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2(20):60-61.
[5]杜麗萍.分層次護理管理在呼吸內科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4,1(14):2740.
[6]宋萍,許小饅.分層次管理對關節外科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5,26(6):931-932.
[7]周書義.護理層級管理在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0):118-119.
[8]郭衛麗,吳帆,郭穎,等.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6(10):1401-1403.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Level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
ZHANG Guo-hong,DU Yue-m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China-Japan Hospital,Beijing,100029 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level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sThe nursing staff in our department was selected and given the leve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and nursing quality were evaluated,at the same time,the adverse mood of the nursing staff was evaluated.ResultsBefore intervention,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of doctors was 58.33%and of patients was 66.71%,after intervention,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of doctors was 86.67%and of patients was 86.92%,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after intervention obviously increased(P<0.01),the special nursing safety,nursing safety,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and document writing scores obvious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92.08±7.83)marks,(94.16±6.37)marks,(94.11±6.25)marks,(91.22±5.89)marks](P<0.05),and th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obviously decreased,[(33.07± 8.05)marks,(35.24±4.15)marks](P<0.05).ConclusionThe level nursing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of doctors and patients,improve the nursing level and reduce the bad emotion of nursing staff.
Level nursing management;Department of emergency;Nursing staff
R47
A
1672-5654(2017)03(a)-0097-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7.097
2016-12-10)
張國虹(1966.9-),女,河北泊頭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急危重癥的搶救與護理,感染性疾病的防護,人力資源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