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穎
據有關機構報告,2016-2020年,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年均復合增率將達到18%。如果以凈服務費為核算口徑,預計到2020年,人力資源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3693.6億元。可見,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欣欣向榮,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但是,作為行業的主體,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尤其是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的發展是否真的順風順水?它們的生存狀況究竟如何?在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問題還需人們去關注?
作為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領頭羊,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的生存狀況是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晴雨表。通過研究與分析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運營狀況,可以直觀地評價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發展的質量,也為廣大中小型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運營狀況
目前,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以國內新三板為主,因此,筆者主要以新三板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這個群體作為分析對象,圍繞企業運營的集中性、安全性、成長性、效率性與收益性等五個核心指標,客觀評價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的運營狀況。力圖通過部分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的生存、發展現狀,刻畫出整個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群體的生存狀況。
為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本文財務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上市企業已經公布的年報。由于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大部分集中于2014年和2015年上市,從公開渠道無法完全獲取企業經營數據,因此,造成小部分企業2014年和2015年財務指標缺失。同時,由于本文數據來源截止于2016年8月,在此后上市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并未列入研究范圍。在后續研究中,會適時增補進去。
企業集中性指標
集中性主要是指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的規模大小狀況,反映了上市企業的總體實力。反映行業集中性的指標主要包括企業總資產、營業收入等。
總資產。企業總資產主要是指能夠被企業靈活處置和使用的資源。表現為固定資產、流動資產、長期投資、無形及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等。通常,企業總資產規模越大,企業的集中性就越強,企業運營狀況也越好。
從總資產圖示可以看出,2014年企業總資產規模大部分集中于5000萬以下。2015年企業規模差距拉大,1億元以上和1000萬至5000萬成為最大集中區域。2016年上半年,企業規模延續了2015年的分布狀態。
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是指銷售產品、提供服務所獲得的收益,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營業外收入。其中,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進行主要營業活動所獲得的利益;營業外收入主要是指從事主營活動之外的業務獲得的收益,比如變賣固定資產、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等。企業的營業收入越高,企業的集中性就越強,運營狀況越好。
從營業收入圖示可以看出,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企業營業收入規模分布一致,主要集中在1億-10億元區間。
從主營業務收入圖可以發現,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規模所占比例分布與企業整體營業收入基本一致,主要集中于1億元-5億元和1000萬-5000萬區間。這可能與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特殊性質有關,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主營業務收入。
凈利潤。凈利潤是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管理效率以及償債能力的基本指標。企業凈利潤越多,企業的集中性就越強,企業的經營效益就越好。筆者所采用的凈利潤指標是“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該指標更能夠反映企業正常運營情況下的盈利能力。
通過凈利潤圖可以觀察到,2014年-2016年半年度,企業凈利潤整體呈現下滑趨勢。2014年凈利潤為負數的企業共11家,占總數的28.2%;2015年凈利潤為負數的企業共19家,占總數的48.7%;2016年半年度凈利潤為負數的企業共24家,占企業總數的54.5%。
企業安全性指標
安全性,主要是指企業運用資產清償自身債務的能力。筆者主要利用企業資產負債率指標對安全性進行分析。企業的負債率越高,企業的安全性就越差,運營情況往往也會隨之下滑。
從資產負債率圖示可以看出,2014年,大部分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剛上市時,企業負債率普遍偏高,達到50%-100%的共有14家,達到100%以上的共有2家。而在2015年-2016年半年度,企業負債率主要集中在50%以上,分別為75%、72.7%。由此可以推測,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大多偏向于謹慎經營。
企業成長性指標
成長性主要是指上市企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代表企業提升自身實力和競爭力的內在能力。成長性可以用總資產增長率和營業收入增長率指標來體現。
營業收入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越高,企業的成長性越強,運營狀況越好。
通過營業收入增長率圖示對比發現,總體來說,2016年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的營業收入較之2015年增長更快。
總資產增長率。該指標主要體現企業在上市后資產的增長情況。企業的總資產增長率越大,說明企業的整體實力越強,表明企業的成長性也越強。
對比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度總資產增長率可以發現,2015年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的總資產保持高速增長,而2016年,這一指標在絕大多數上市人力資源服務公司中呈下降趨勢。
企業收益性指標
收益性主要是指財務效益狀況,反映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通過銷售產品、提供服務獲取收益的情況。這一指標主要體現企業通過投資實現自身增值的能力。分析企業的收益性主要看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增長率這兩個指標。
凈資產收益率。通過比較企業在會計年度內實現的營業收入與成本的差值同期初股東權益與期末股東權益的平均值,反映企業是否有效使用資本獲取收益。凈資產收益率越高,企業的收益越強,企業的運營狀況也就越好。本文采用的是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
通過對部分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2014年-2016年半年度凈資產收益率進行比較分析,可以發現,2014年企業凈資產收益率主要集中在0-25%和25%-50%,分別達到45.5%、27.3%;2015年企業凈資產收益率主要集中在0-25%和0以下,分別占27.8%、52.78%;2016年半年度企業凈資產收益率主要集中在0-25%和0以下兩檔,分別占45.5%和52.3%。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在上市后,整體面臨著盈利能力下滑的風險。
凈利潤增長率。是指企業當期實現利潤與上期相比的增長幅度。該指標越大,企業盈利能力越強。
從圖中明顯可以看出,2015年-2016年半年度,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的凈利潤增長趨勢基本一致。2015年,企業凈利潤增長率為50%;2016年,63.6%的企業凈利潤與上一年持平。這說明,這兩年間,企業的獲利能力差強人意。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做出如下判斷:
從企業發展規模來看,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上市后,在資本的助力下,總資產和營業收入規模呈現明顯的差異化增長,凈利潤規模整體下滑。
從企業安全經營情況來看,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負債較低,總體上偏向于謹慎經營。
從企業成長情況看,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總資產規模增速有所下滑,營業收入增長勢頭良好。
從企業收益情況來看,大多數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盈利能力不強,資本的注入并未幫助企業增強實際運營能力。
行業發展困局暗顯
通過研究多家上市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年報,筆者發現,該類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遭遇的共性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急速擴大規模導致原有的組織管理難以適應業務發展需求
上市公司總體經營規模的迅速擴大,使得公司組織架構和管理體系趨于復雜,這對企業已有的制度設計、組織架構、營運管理、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團隊管理穩定等方面帶來挑戰。
政策規制導致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
目前,國家對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實施較強的法律約束及行政管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制定人才市場的產業政策、產業規劃,對行業的發展進行宏觀調控,并制定人才市場的準入制度以及服務內容。因此,國家對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政策的整體規劃對行業的走向及發展影響巨大。
人口紅利消失導致人力資源成本上升
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主要提供勞務外包、勞務承攬、勞務派遣、管理咨詢等服務。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工成本持續攀升,最低工資標準持續提高,勞動力供應趨緩。如果人工成本的上升速度超過企業營業收入的增長,將會嚴重影響企業發展。尤其是一些信息技術企業,為了留住核心技術人才,他們普遍給予軟件開發人員較高的薪酬待遇,但是,如果新產品和服務遭遇重大市場損失,企業將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
無序競爭導致行業服務與產品低水平重復研發
當前,全國有超過 3萬家在冊人力資源外包服務商,而大多數企業提供的服務項目趨于同質化,因此競爭十分激烈。同時,由于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標準不完善,行業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管隨意性較大,尚未形成良好的市場秩序,一些中小型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在人才儲備、服務模式等方面與上市大企業存在較大差距,這使得它們不惜采取低價競爭策略,擾亂了市場秩序。
技術迭代過快導致研發風險過大
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等新概念相繼提出,企業紛紛投入巨資加大軟件技術研發,及時對產品和技術進行更新換代、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但是,面對瞬息萬變的技術和市場形勢,如不能及時更新技術,在關鍵領域取得技術突破,上市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很快會失去優勢。同時,如果開發的產品和服務沒有獲得市場認可,也意味著前期投入沒有回報,從而直接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責編/張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