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超
國家取消眾多職業資格認證,既是為了給人才減負,讓人才不是通過考證而是通過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工作能力來證明自己,也是幫助企業排除那些只有職業證書而沒有職業能力的考試族。但是這個目標僅僅通過取消職業資格證書是很難實現的,而應該在取消職業資格證書的同時,推行職業能力評價和提升培訓。這樣,一方面可以識別各類職業人員的職業能力,讓個人和企業都明確應聘者的職業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職業能力的提升培訓,讓從業人員的職業能力有針對性地提高,為企業減少基礎性的職業能力培訓的壓力,提高整個社會的職業人群的職業素養?;诖擞^點,筆者認為,當前社會已經在開展的一些有益的工作應該得到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和推廣。
社會化人才測評的推廣和發展
從諾姆四達社會化測評平臺“古迪洛克”的測評數據來看,每天有超過10萬人次的測評人員,很多來自基礎性職業崗位,比如藍領、銷售、客服、快遞員、服務員等,也有很多工信部已經注冊的職業資格考試的工種,比如工程師。他們都有著強烈的需求,希望在擇業之前能夠有一個權威機構對他們的職業能力進行評估和鑒定,幫助自己找到適合的職業方向和培訓目標。這里說的職業能力指的是,能支撐一個人開展工作的基礎性的工作能力、工作個性和工作價值觀,也就是從A(能力)P(個性)M(動力)三個角度,去看一個人能做什么職業,適合做什么職業,愿意做什么職業,這些也是企業很關注的問題。而過往的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更多關注的是職業基礎知識、應知部分較多,這對企業來說是不夠的 ,對人才來講也是不夠客觀、全面。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家為了給從業人員頒發職業資格證書,開展了大量的職業資格考試工作,因此從政府到企業,都存在大量的圍繞職業資格考試的機構和人員,這些人隨著職業資格證書的取消和削減,必然面臨新的選擇。這是推廣社會化測評的基礎,而且目前已經有一些機構在嘗試在傳統的職業資格考試中加入職業能力的評價,以提高其評價結果的可應用性和有效性。同時在開展社會化人才測評的工作中,政府保持著很好的公信力和平臺作用,這對于企業和個人來講,仍然是必須的。
社會化職業能力培訓的推廣和發展
目前在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已經有很多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在為他們推薦的人才提供配套的職業培訓工作,這種職業培訓要比國家主辦的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習更有針對性,與企業的結合度更強,而且常常是可以由企業付費進行針對性的專項培訓。
這方面,德國做得非常成功。德國把許多社會化的職業能力培訓作為基礎培訓的重點課程,招聘的時候對候選人的職業能力進行評價,而不是看所謂的證書,評價之后把職業能力合格的人招聘進來,再送到職業技術學?;驒C構去培訓基礎的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能,這些都是企業馬上用得上的和急需的。培訓合格考試通過后,再到企業工作,同時在企業繼續接受更深入和更專業的職業能力培訓,員工并不需要用職業資格證書來證明自己能做什么,而只需要在職業能力評價中證明自己能做、適合做、愿意做就可以了。
社會化職業能力培訓的推廣和發展,大大彌補了政府職業教育經費和教育資源有限的短板,在通用的職業技術培訓和企業的職業能力培訓中間形成一個良性的補充,為更多的企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職業培訓服務,減少盲目擇業造成的雙向選擇盲區,減少后續的高流動和離職風險。
中小企業人才管理工具的開發和應用
人才評價工作,對于大型企業來講,已經是一個具有普及性和專業性的工作,但是對于尚在起步和發展中的中小企業來講,幾乎是沒有實踐經驗的。對于應聘或者在職人員的評價幾乎就是簡單的面試和簡歷篩選,評價重點主要是工作經驗和專業,對于能力和潛力關注有限,在工作中也缺少針對性的培訓和評價。這一方面受制于企業的成本,另一方面也跟企業發展階段有關,但是這反過來又會加劇人才的錯誤選擇和缺乏培養造成的人才流失、業務波動和經營困難,加重了中小企業的生存難度 。因此,原有的職業資格取消后,中小企業更迫切地需要依靠社會化測評和社會化職業培訓的加強,來降低企業在人才評價和培養方面的成本。
人才專業化協會的普及和推廣
職業能力具有很強的通用性,但是具體到各個行業和專業,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人才專業化協會應該大力加強,比如律師公會、注冊會計師協會、職業經理人協會等等,這些協會的存在,一方面是為了對相關專業人員的職業能力開展社會化評價和培養工作,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約束從業人員,制定從業人員標準,普及行業知識和法律法規,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的誠信度和專業度。
比如中國職業經理人協會,就把職業經理人的職業資質(能力)評價和認證作為協會工作的重點,入會人員必須進行職業能力評價和認證,這也是開展后續人才推薦、人才培養的基礎。對于企業來講,來自于社會化和第三方專業人才協會的評價、推薦和培養,會大大提高人才的公信力,提高社會整體人才環境的誠信度,也從一個側面降低了人才違背誠信和職業操守的概率。
職業資格證書淡出職場,意味著一個社會化職業能力評價和培養時代的開始,同時也是政府部門從行政審批轉向政策指導、戰略性指引和服務配套的開始。在這個過程中,人力資源服務行業,需要從整個國家全面人才發展戰略的高度和行業健康發展的角度貢獻各自的力量,提高國人職業素養 ,提升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責編/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