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雷
很多績效經理比較苦惱:績效管理本是一件對企業非常有益的工作,但推行起來卻困難重重,不僅員工抵觸,就連很多業務經理都沒有積極性。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比如觀念落后、效果不佳、工作量增加,等等,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績效管理本身未能貼近業務,無法助力業務的發展。只有對業務發展有幫助的績效管理,才是業務經理們所樂于接受的。
那么,績效管理如何才能貼近業務、助力業務發展呢?這就得結合業務定位、具體產品、市場行情、價格體系、經營成本甚至工藝等方面去進行綜合分析,對企業經營的各個鏈條逐一把脈,找出鏈條上的薄弱環節,尋找新的增長機會,與業務經理一起探尋業績改善之道。
下面,筆者以影城的經營工作為例,詳細分析績效經理該如何把脈經營鏈條,發現問題,改善績效,進而達到提升公司整體經營業績的目的。
定義績效問題表現
近年來,國內電影市場經歷了高速發展時期,無論是影院數量、屏幕數量,還是全國院線的票房數,都呈幾何式增長態勢。然而,2016年,這一勢頭卻出現了急剎車——全國電影總票房同比增長僅3.73%,相比前一年48.7%的增速,好勢頭明顯放緩。
L影城管理公司的情況也不樂觀,其收入、利潤的增幅均出現大幅下滑。影城往往會將這種現象歸結為行業整體市場態勢,極少會去反觀自身,分析主觀原因。然而,如果將L影城與當時排名靠前的其他幾家影城進行對比就會發現,其他影城的增幅雖然也受到行業大盤的影響,但下滑的幅度遠沒有L影城那么大。
這時,就需要績效經理重新定義公司的績效問題表現。在日常工作中,績效經理應時刻關注各業務部門的業務動向、實際業績,一旦發現業務部門的績效出現異常,尤其是績效出現下滑趨勢時,就有必要主動干預,向業務經理了解以下幾個問題:
績效低下是本公司、本部門的個別現象,還是同行業的普遍現象?如果是行業普遍現象,本公司、本部門的業績下滑幅度和其他公司相比如何?
績效低下是近期剛剛出現,還是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是否呈周期性特點?
本部門是否有部分員工的績效未受下滑趨勢影響?他們具有哪些特質?
出現績效下降現象后,業務部門采取了哪些干預性措施?效果如何?
將上述問題進一步細分,就要繼續追問在收入(利潤)構成中,哪些業務的收入(利潤)下降幅度更大?本年度各季度、月度的票房收入(利潤)、賣品收入(利潤)和上年同期相比有什么差異?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探討,績效經理和業務經理共同對績效問題的各種表現進行界定,為后續的績效診斷工作奠定基礎。
診斷價值創造過程
如果把企業利潤簡單地歸結為收入減去成本,那么,對于企業而言,實現利潤最大化的途徑只有兩種,一是開源,增加收入;二是節流,降低成本。
通過分析價值創造過程,我們很容易發現增加經營收入、控制成本的可能環節。經過這一過程,應該得到以下問題的答案:
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哪些渠道?其中哪些渠道有可能進一步增加收入?
是否有可能拓展新的收入來源?
公司目前的成本結構是怎樣的?和上年相比,各構成項目占比有什么變化?哪些成本有縮減的可能性?
是否可以將部分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以控制成本?
影城的經營收入主要來源于票房分成和各類賣品,此外,還有場地租賃、活動、廣告等零星收入;成本主要包括場地租金、攤銷與折舊、運營費用、銷售費用、人力成本等等。在這些收入項目和成本構成項目中,績效經理需要清楚哪些是相對固定的,哪些是剛性增長的,哪些是與觀影人數緊密關聯的,哪些是變化規律不明顯的。在此基礎上,和各業務部門一起分析哪些收入有可能繼續增長,哪些成本還有節約的空間。經過分析,得出如下內容:
其他行業企業也可以參照這個思路,結合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進行績效分析。
探尋績效差距原因
該階段,績效經理要針對價值創造的各個環節,與標桿企業逐一進行對比,找出自身與標桿企業存在差距的原因。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我們和標桿企業在經營、管理、對外合作等方面有哪些不同做法?這些做法是否是形成績效差異的主要原因?
標桿企業在哪些方面有一些突破傳統的特殊做法?效果如何?
標桿企業的特殊做法有沒有可能在我公司推廣?預期效果如何?需要哪些條件、資源支持?
公司在哪些方面還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
針對價值創造過程診斷后的問題,研究標桿企業是否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他們采取了哪些針對性的措施,效果怎樣,其中的哪些措施是值得借鑒的,哪些措施可以進一步優化以實現更好的效果。
例如:萬達影城通過屏幕改造、裝修變化、專場活動等方式吸引了不同的觀影群體,并不斷提升觀眾黏度,票房節節攀升。對此,L影城的績效經理就要和公司相關業務部門探討以下問題:
萬達的這些措施能否在我們影城進行推廣?如果采取同樣的方式,預計新增多少成本?新增成本需要多長時間來消化?預期投入產出比如何?
在成本方面,L影城全部使用全職員工,但像麥當勞這樣的餐飲巨頭,小時工卻占門店總人數的50%以上,影城是否也可以通過使用小時工降低人力成本?進一步講,哪些崗位可以使用小時工?小時工的工資按照什么標準給付較為合適?同行業或其他服務行業的小時工工作強度和工資水平怎樣?我們可以從哪里招募小時工?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思考,績效經理可以明確公司需要繼續改進的方面,以幫助業務部門提升績效表現。
尋求改進提升措施
在明晰了績效差距產生的原因及改進方向后,績效經理需要和業務部門管理層共同尋求績效改進的具體措施。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針對公司存在的問題,提升績效的可能措施有哪些?
哪些措施在當前是可以推行的?
推行這些措施的預期效果如何?需要投入哪些資源?
通過哪些要素來評價這些措施推行的效果?
對于影城來說,吸引更多的觀影人次、提高賣品收入是最迫切、最直接的績效改進措施。由于價格政策相對透明,在不考慮調整價格政策的前提下,觀影人次的提升主要取決于觀影體驗、便捷性兩方面因素。其中,座椅、音響、裝修等在影城開業后短期內無法調整,需要在開設新的影城時予以關注;軟服務則可以通過培訓、新增等方式進行改善,而且成本較低,見效也快。
便捷性方面,主要是在影城選址階段需要深入考慮,開業后改善的空間不大。當然,目前也有影城開始探索建立自己的餐飲品牌,打“影城+餐飲”的組合拳,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
再比如,提高賣品收入的問題,影城通常利用賣品客單價、客毛利這類指標進行考核,這就要設法提高觀眾的購買率,尤其是高毛利賣品的購買率。爆米花加可樂一度成為影城的主要利潤來源,但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觀眾對爆米花、可樂的購買率提升空間有限,這就促使影城進一步豐富賣品品類,引入獨特的賣品,比如一些新、奇、趣的電子產品、玩具、電影衍生品,等等。
在這一環節,績效經理要鼓勵各業務部門進行頭腦風暴,羅列出一切有可能的改善措施。在此基礎上,對每一項可能性措施進行可行性評判,初步明確哪些措施在當前情況下是可以采用的,哪些是在具備一定條件下方可實施的,哪些是根本不可能采用的。然后,再對可以采取的措施進行效果評估,剔除那些見效相對較慢、投入產出比相對較低的措施,優選見效相對較快、投入產出比較高的措施進行嘗試性的推行,再根據實際運作效果逐步加以推廣。
績效經理的工作重心是幫助業務部門尋找業績提升的路徑和方法,而不是局限于提取指標、設置考核目標上。績效經理只有貼近業務,幫助業務部門真正提升績效,才能得到業務部門的認可和支持,績效管理工作才能夠順利推行,真正做到助力業務發展。 責編/張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