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麗花
“如果給你100萬,你是付首付,還是返回校園繼續學習?”曾經,可能大部分的人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買房。但如今這道看起來并不棘手的選擇題,越來越多的人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當然是重返校園。”但這條路真的適合每一位職場人嗎?
重返校園追逐夢想
曾經,人們被高曉松式不買房的理論,說至腎上激素猛增,紛紛都想在毛糙的現實中贖回自己的夢想。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想回去讀書呢?筆者在與許多中層接觸后總結出幾點原因:
同大學的迷茫相比,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許多人在讀大學的時候,對于專業的學習和工作的選擇并沒有自己明確的想法,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大學報考專業時,是聽從父母的意愿。
楊宇是IT公司的技術員,他從小喜歡談鋼琴、譜曲、組建樂隊。但是父母不允許他走音樂這條道路,在高考報專業的時候,強迫楊宇報考計算機專業。可憐天下父母心,老人也只是希望孩子學一個熱門專業,將來在就業市場上不至于一敗涂地。但是當楊宇真正走進社會時,他才慢慢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狀態和生活方式與從前的專業選擇風馬牛不相及。整日編著讓自己倒胃口的程序,賺著那種不咸不淡的工資,毫無人生樂趣。
為了能使自己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更加清晰地規劃自己的道路,他決定用三年里攢下的工資重回音樂學校讀書,給自己重新選擇一次的機會。相較于大學的“為完成規定課業而讀書”,楊宇現在是“為完成人生目標而讀書”。
在工作中認識到自身不足,想要系統提升。王超是廣告學碩士畢業,來到一家門戶網站做廣告策劃專員。在兩年的工作中,他已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覺得自己在公司還是有上升空間的。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離開了那個小小的校園,來到了競爭更加激烈的職場,和身邊或是同行業的人對比之下,更加凸顯自己本身能力的不足。
在自己本身的工作中,面臨各種大大小小的挑戰,而很多任務,又因為自身的明顯短板而無法完成。在意識到這些問題之后,王超開始考慮增強自己本身的競爭力,打破阻礙自己發展的壁壘,爭取更好的發展平臺和機會。于是他決定重回校園攻讀新聞學博士。
目前的生活狀態不盡人意,想要擺脫目前的困境。還有一部分人,因為對目前生活狀態的不滿意,幾經掙扎試圖跳脫出目前的困境,但是多次嘗試后都發現,以自己目前的狀況,似乎根本無法馬上找尋到一個可以真正解決問題的途徑,于是選擇返回校園。
王珊大學畢業后,由于考研失敗,失去繼續學習的信心。為了解決溫飽,她在一家理財公司做業務員。可是近兩年由于行業監管越來越嚴格,業務也越來越難做。升職加薪遙不可及。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選擇成本升高,相較于直接轉換行業或城市所需的勇氣和機遇,王珊選擇回到學校重新考研。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許還能找到人生新的轉機。
學歷事業婚姻難兩全
王女士是一位快要退休的母親。女兒在外地工作,研究生畢業四年了,在一家公司擔任人力資源部總監,可以說是現代都市的“白骨精”。但是為了有更高層次的發展,女兒最近有讀博的打算。這一舉動遭到王女士強烈反對:“眼看快三十的人了,也不結婚,連個對象也沒有,考上博士還有誰會娶你?二十幾歲的時候你念書,沒人阻攔。現在到了結婚的年紀,就得考慮婚姻大事,到什么年紀做什么事兒。”
《中國青年報》曾做過這樣一個調查,48.3%的受訪年輕人自稱并未在合適的年紀做“該做的事”。張華偉來自山東,現在在北京海淀區一家科技公司做軟件工作,今年28歲的他依然單身。每年回家過年,他都會被家人催婚。
“我覺得應該在28-30歲結婚,但在我老家,很多年輕人23歲之前就結婚了。”張華偉說,前幾年他把注意力都放在工作上,對家人的催促沒太往心里去,近兩年看著其他朋友結婚生子,感覺自己有些“落伍”了。
調查還顯示,29.2%的受訪年輕人認為比起父輩,自己在每個人生階段都做了“該做的事”,48.3%的受訪年輕人表示自己推遲了,7.7%的受訪者表示比起父輩提前了,14.8%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說。比起父輩,結婚(47.2%)、生子(41.0%)、經濟獨立(40.2%)被受訪年輕人認為是最普遍延遲的三件事,其他還包括工作(33.5%)、談戀愛(32.1%)、孝順父母(18.3%)、交朋友(17.0%)、升學(16.8%)和學本事(16.5%)等。
張曉鳳現在在重慶一所醫科大學讀研究生一年級。“我考了兩次研究生,兩年后,我的同齡人已經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而我卻剛剛畢業。我不僅就業晚,現在也還沒談戀愛,結婚更不知道會在什么時候。”
為什么很多年輕人會在一些事上錯過“合適的年紀”?調查顯示,物質壓力太大(56.0%)被視為最大原因,其次是讀書時間太久(40.0%)。張曉鳳認為,現在同樣的工作崗位,需要的學歷要比父母那一代人高,導致年輕人普遍讀書時間久。另一方面,現在年輕人的家庭負擔相比父母年輕時候輕,加上在職業或專業上有更多追求,很多人也就不急著進入社會或者成家了。
筆者曾與一位公司老板探討過員工學歷這個話題,該老板說:“十幾歲二十幾歲的時候,就應該踏踏實實地待在學校里。為什么許多老板在校招的時候看重學生是否有英語四六級、計算機等級證書,這些雖然不能代表你能為未來公司創造多少效益,但是證明了你沒有荒廢自己的學生時代。有了這樣的一個歷練過程,相信他在工作崗位上也會有一個積極的態度。”
求學不易,謹慎選擇
追求向上的精神是值得贊揚的,如果你也同樣擁有重回校園的意愿,在肯定的同時,筆者還是想提醒你做好提前的準備:
就目前而言,你需要放棄什么?作為一個已經畢業一段時間甚至很多年的人,如果選擇重回學校讀書,你將面臨的是,放棄讀書這段時間工作經驗的累積和一筆也許很可觀的薪水。
周圍人不停繼續工作積累經驗人脈,兩三年之后或許已經升任主管或者經理,薪水可以隨便購買奢侈品或者出國旅游。而若選擇了讀書,你可能消耗自己的積蓄甚至還需要父母補貼。當完成深造后,已經在知識技能上有所提高的你,將會重新投身職場中。而相對于其他那些積累了更多工作經驗的同齡人來說,也許你要面臨的最大窘境,就是一切似乎都要重頭再來了。
讀書所需的資金從哪里來?無論你選擇國內讀研還是出國留學,畢業后繼續深造都是需要一定資金支持的,只是多與少的差別而已。讀書所需的資金從何而來是選擇重回學校讀書不得不面臨的實際問題。自己能否用工作后攢下的錢全部承擔?家人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是否有能力施以援手?有沒有辦法向學校申請貸款?甚至根據自己的情況,讀書所需投入的費用與讀書的結果是否存在較高的性價比……這都是需要仔細思考的問題。
家人是否真的支持你?有許多未婚男女一心忙于事業,而將婚姻大事一拖再拖。你若重返校園,勢必會更加影響婚期,這對于父母來說,無疑是一個不滿意的決定。即便你是已婚人士,重返校園讀書,也會對家庭的照顧方面造成影響,愛人是否支持,是否會產生家庭矛盾。因此,家人的支持,才是你強力的后盾。
重返校園讀書可以是一拍腦袋的主意,也可以是深思熟慮后將“100萬”性價比最大化的決定,無論怎樣抉擇,職場人都是在危機中尋求生機。如果你下定決心要轉換一種想嘗試的生活狀態,尋找更加廣闊的平臺和機會,給自己的人生增加一種全新的可能,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明確的計劃和堅持不懈的行動。 責編/齊向宇
小鏈接
人才評價,需要有客觀標準。標準就如同“標尺”,定得好,有利于對人才進行客觀評估,定得不規范或有偏差,就可能導致評價有失公允。因此,標準定得如何,至關重要。近年來,出現了許多“學歷門”事件,讓人們對評價人才的手段有了重新的審視。學歷到底重要不重要?能否完全依靠學歷評價人才?這是一個一分為二的話題,不能用對與錯來斷定。企業用人,不能僅僅依靠學歷。但是學歷又是一個人初始價值的體現。畢竟在企業并未真正了解員工的前提下,學歷是一個重要的考量標準。那么,老板到底有多在乎員工的學歷呢?學歷時代真的結束了嗎?帶著這些疑惑,本刊采訪了BOSS直聘的相關負責人:
《人力資源》雜志:企業招聘要求本科學歷的占比多少?要求碩士的占比多少?
BOSS直聘:2016年,企業招聘要求最低學歷為本科的占78%, 要求最低學歷為碩士的占5%。 根據教育部數據,我國每年取得學位的研究生人數(包括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高等教育總體人口中所占比例也在5%左右。
《人力資源》雜志:高薪崗位的碩士以上學歷占多少?
BOSS直聘:2016年,招聘薪酬在2萬元/月以上的職位中,要求最低學歷為本科的占83%,碩士及以上9%。
《人力資源》雜志:上市公司、五百強企業員工學歷分布情況怎么樣?
BOSS直聘:2016年,上市公司員工中,專科學歷占10%,本科83%,碩士及以上7%。
《人力資源》雜志:有多少創業公司企業老板希望招聘員工的學歷在本科及以上?
BOSS直聘:2016年,有86.5%的D輪前創業公司職位要求求職者擁有本科及以上的學歷。
《人力資源》雜志:本科學歷和碩士學歷的升職速度、空間差距在哪?
BOSS直聘:學歷對于職場晉升速度有明顯影響,同一管理崗位,學歷越高,晉升所需要的工作年限就越短,同時晉升幾率越大,且這種差異在高層職位中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