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敏
摘 要: 中華美育會是20世紀20年代初,會員人數最多,影響范圍較廣的全國性美育與藝術社團。本文從該社團的成立緣起、內部組織、學術活動、最終解體等方面,追溯和還原該社團發展的歷史軌跡,闡釋其在中國近現代藝術教育史上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 蔡元培 美育 中華美育會
一、中華美育會成立的緣起
1919年“五四”青年運動,在中國掀起一場反帝反封,并提倡“科學”和“民主”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在北京大學,此時校長是蔡元培(1868—1940)。蔡元培重視美育,主張在教育上推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并舉。他不僅注重在理論上對美育的闡釋和倡導,對于美育實踐活動也尤為重視。蔡元培在北京大學親自組建藝術社團,如音樂研究會、畫法研究會等,積極支持國內藝術教育機構的設立和創辦,如國立北京美術學校、私立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立杭州藝術院、國立上海音樂學院等。新文化運動發展之時,蔡元培提出“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育”。中華美育會正是在新文化運動的時代思潮和蔡元培對于美育的提倡下誕生的。該會在成立宣言中指出:“我國人最缺乏的就是‘美的思想,所以對于‘藝術的觀念,也非常的薄弱。現在因為新文化運動的呼聲,一天高似一天,所以這個‘藝術問題,亦慢慢兒有人來研究他,并且也有人來解決他了。我們美育界的同志,就想趁這個時機,用‘藝術教育來建設一個‘新人生觀,并且想救濟一般煩悶的青年,改革主智的教育,還要希望用美來代替神秘主義的宗教。”[1]1919年11月19日,由上海專科師范和愛國女學的教師吳夢非、劉質平、豐子愷、郭志閎、孫咸德、傅彥長、李鴻梁、高旭(曉山)、蕭蛻(退公)、胡懷琛(寄塵)等發起組織,會址設于南市小西門外皇家闕路的上海藝術專科師范學校內,其宗旨是聯合全國藝術工作者和大中小學教師,共同推進藝術教育[2]。中華美育會被當代學者稱為“中國第一個美育學術團體”[3]。
二、中華美育會的內部組織機構
中華美育會成立后,曾于1919年12月16日在《申報》刊出征求會員啟事,該啟事稱:“本會同人鑒于吾國藝術教育之沉寂,爰發起組織斯會,藉可研究提倡。凡現任各學校圖畫、音樂、手工等教員暨有志研究藝術教育者,不論男女皆得入會。另備祥章一冊。上海尚文門外皇家闕路本會白。”[4]為吸收會員,在每一期《美育》雜志上都登載征求會員啟示:
欲研究圖畫音樂手工教授者不可不入會
欲研究戲劇藝術美文篆刻者不可不入會
欲改造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者不可不入會
欲改造家庭趣味通俗娛樂者不可不入會
從其招收會員的啟示可以看出,該會對于會員的要求,就是只要有心于提倡美育,對于美感教育有興趣即可入會,并沒有在專業上有苛刻的條件限制。正是這種寬泛的會員標準,中華美育會成立不久,會員遍布全國十余省。其中責任會員三十一人,普通會員達一百余人。該會成立后就“陸續接到南京高等師范、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山東齊魯大學、第一師范、第三中學、浙江第一師范、女子師范、第二師范、第七師范、福建第一師范、第十一中學、江西第一師范、第二中學、上海美術學校、中華美術學校、南通伶工學社、江蘇第一師范、第二師范、第二工業、上海城東女學、東亞體育學校、南洋女子師范學校教職員來函加入”[5]。藝術教育界的一些核心人物,如美術教育界的姜丹書、劉海粟、周湘、周蓮塘、周玲蓀;音樂方面的李鴻梁、傅彥長、劉質平等;文藝界的歐陽予倩等都是該會的責任會員。中華美育會的會員遍及全國十幾個省市,如福建、浙江、山東、湖南、北京、上海、安徽、天津、河南、江蘇、廣西、四川、湖北、吉林等。參加該會活動的畫家有倪貽德、李超士、關良、潘天壽、汪仲山、諸聞韻、諸樂三、高曉山、沙輔卿、潘伯英、郭伯寬、楊守玉、呂澄、傅彥長、蘇本楠等[6]。
首先,基于中華美育會成員的廣泛性,聚集困難較大,故“通函”成為會員之間的主要交流方式。其次,在《美育》雜志上,特意開辟“研究·通訊”專欄,“本欄專為登載會員提出之研究問題而設”[7],這是一個學術、教學等問題的交流互動平臺,可以加強會員之間的交流。福建會員袁榮為會員活動提出建議:“在鄙意擬于美育志通訊欄內,登載啟言,征集本會同志之遵照,以資制成印刷,畢聚于尺寸間,寄存同志。”[8]從而好似“濟濟一堂”,互相交談,消除彼此之間的陌生感。
中華美育會成立前,主要的美術社團有上海文美會(1912年成立于上海)、江蘇省教育會美術研究會(1918年10月6日成立于南京)、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1918年2月22日成立于北京)、美術社(1919年成立于北京)、天馬會(1919年9月28日成立于上海)等[9],但是這些美術團體均是區域性的。中華美育會恰是20年代初美育思潮文化氣候中的一個重要產物,并且是擁有會員數量眾多的全國性社團。
三、中華美育會的學術活動
1.舉辦夏季講習會
1920年暑假期間中華美育會舉辦了“第一次夏季圖畫、音樂講習會”,其宗旨是“利用暑假鼓吹美育,期于短時間內傳布圖畫音樂之智識技能”,本會會員可以免費參加。講授時間為1920年8月1日—8月29日,地點為小西門外皇家闕路專科師范學校[10]。但是這次活動的具體報名人數及授課情況如何不得而知,因其在同時期《申報》上沒有相關的新聞報道,在其會刊《美育》雜志中也沒有提及。
2.創刊《美育》雜志
中華美育會成立后最重要的活動是成立美育雜志社,共出版七期《美育》會刊。該雜志的責任編輯均是從事藝術教育的教師,在藝術理論和實踐上均有很高的造詣。如總編輯吳夢非和音樂編輯劉質平是上海師范專科學校的創始人及主講教師;圖畫編輯周湘是中華美術學校的校長;手工編輯姜丹書是浙江第一師范及女子師范圖畫手工教師;文藝編輯主任歐陽予倩是江蘇南通伶工學社主任。美育雜志社共有社員三十二人,以通函投票法選舉職員[11]。
美育雜志的撰稿者大多采用通函的方法投稿,每一期中華美育會通告中均有明確的征稿啟事內容,此兩則通告如下[12]:
本會通告一
海內外藝術教育大家公鑒:本會同人鑒吾中華民國美育之幼稚,冀竭綿薄之力,提倡鼓吹。爰以本志為言論機關,深望諸公協力援助,以匡不逮。如蒙賜以大著,尤為歡迎,專此布聞。
本會通告二
全國學校男女同志公鑒:吾國藝術教育尚在幼稚時期,近欲協力實施,必多難題發生。諸君如遇有此項難題欲與本會同人共同研究,請隨時示以尊意,則本會同人當竭所知與討論也。至貴校美育概況,如承立表或作文見示,當贈送本志作酬。此上。
上述通告表明該刊既面向海內外藝術教育大家,征集藝術教育專業性的文章,又重視向全國普通藝術教育人士征集藝術教育和教學問題的探討,甚至面向普通大眾征稿。
《美育》雜志內容充實,理論性與實踐性都很強。藝術理論專業性較強的文章有第二期陳衡恪的《山水》(國畫)一幅及三篇詩文、第四期呂鳳子的《鳳子述印象派繪畫》、第六期和第七期連載夏丏尊的《近代文學概論》一文。對反映全國美育實踐內容的文章有,第一期登載了鐵映奎的《審查河南全省學校成績展覽會圖畫手工二科的報告書》、第六期刊登了丁健北的《直隸第五師范美育一斑》和傅彥長的《美國舊金山的音樂界》、第七期登載了曾孝榖的《四川美育一斑》等文章,是對20世紀20年代地方美育發展狀況的歷史記錄。因此,《美育》雜志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
《美育》雜志具有現代報刊意識,每期都刊登廣告。如第一期上的廣告,宣傳了中加職業教育社編印的《教育與職業》、中國科學社的《科學》雜志、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育與社會雜志社的《教育與社會》;第二期刊登了中國科學社《科學》雜志、《解放與改造》半月刊、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所的《北京大學繪學雜志》等,信息量很大。
此外,該刊還刊登大量國內外美育信息,如第一期:審查河南全省學校成績展覽會圖畫手工二科的報告書(鐵映奎);第二期:《審查江蘇全省中等學校成績展覽會圖畫成績的意見》(周玲蓀)、歌曲研究會成績(質平、主干);第三期:日韓考察中關于美育材料之紀實(姜敬廬)、上海專科師范學校美育概況;第四期:《參觀浙江學校成績展覽會國畫成績的意見》(周玲蓀)……上述這些文章提供了20世紀20年代美育發展真實狀況的寶貴史料。
四、中華美育會的解體
中華美育會與其他社團相比聲勢大、成員多,其主辦的《美育》雜志也很受歡迎。但成員之間分布較廣,為組織學會活動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本會同志散處各方集會為難,以致會務頗難實施。此后究竟若何進行,諸待公決”[13]。1920年9月,該會就認識到會務渙散的問題,開始征求會員給予良好的建議。會員陳式金在袁榮的建議之上,進一步指出當前組織形式的弊端及發展缺陷的嚴重性,“表面上看起來,不外通函和集會兩種辦法,但是集會,事實上恐做不到。通函徒延時日,也不容易收到一致的效果,現在會務已成麻木不仁的現狀……”[14],進一步提出具體建議“責任會員和住在滬上之普通會員,訂期召集開一個會議,外埠會員肯熱心赴會更好……”[15],大家一起研究出一個具體辦法,然后通知外埠會員并且征求意見,如此美育的進行就可以有一定的章法可循,但是該社團仍舊處于渙散狀態。1922年4月,袁榮指出:“現在本會的現狀,已經是麻木不仁了。”[16]盡管會員及責任會員都認識到問題的存在,但并沒有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第一個美育學會就這樣在1922年4月畫上了句號,此時距1919年11月創辦之時僅兩年半的時間。
五、結語
20世紀20年代,在新文化運動時代思潮和蔡元培積極倡導美育的影響下,由一批致力于藝術教育的青年教師組成發展藝術教育的團體——中華美育會,在美育尚未普及的時代,其會員以飽滿的熱情在美育理論、美育實施方法等問題上提出了十分有價值的觀點,擴大了美育的影響,為促進中國近現代藝術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本志宣言[J].中華美育雜志社·美育,1920(5).
[2]吳夢非.“五四”運動前后的美術教育回憶片斷[J].美術研究,1959(3).
[3]黃可.上海的美術院校和美術社團[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12).
[4]中華美育會征求會員[N].申報,1919-12-16.
[5]中華美育會組織的經過[J].中華美育雜志社·美育,1920(1).
[6]中華美育會會員錄[J].中華美育雜志社·美育,1920(5).
[7]研究·通訊[J].中華美育雜志社·美育,1920(2).
[8]通訊欄[J].中華美育雜志社·美育,1920(4).
[9]許志浩.中國美術社團漫錄[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28-39.
[10]中華美育會第一次夏季圖畫音樂講習會簡章[J].中華美育雜志社·美育,1920(3).
[11]中華美育會會員錄[J].中華美育雜志社·美育,1920(3).
[12]本會通告[J].中華美育雜志社,1920(1).
[13]通訊欄[J].中華美育雜志社·美育,1920(5).
[14]陳式金.對于本會研究應怎樣進行我的主張[J].中華美育雜志社·美育,1921(6).
[15]陳式金.對于本會研究應怎樣進行我的主張[J].中華美育雜志社·美育,1921(6).
[16]袁榮.對于王君問題的我見[J].中華美育雜志社·美育,1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