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寶珍+劉宴偉+徐雪梅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腦卒中神經內科護理中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腦卒中患者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將其按入院時間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3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治療以及神經內科護理,觀察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增加康復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患肢運動功能評分、自主生活能力評分、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7.67%,護理滿意度為95.35%,對照組分別為76.74%、72.09%,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肢運動能力評分及自主生活能力評分的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腦卒中患者在神經內科護理中加入康復護理,能夠顯著提升護理的總有效率,幫助患者恢復神經功能,減少肢體癱瘓等情況的發生,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高,減少了醫患糾紛,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腦卒中; 神經內科護理; 康復護理
Clinical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Cerebral Apoplexy/WAN Bao-zhen,LIU Yan-wei,XU Xue-me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1):060-06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stroke patients.Method:A total of 86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time,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iciency of care,limb movement function score,independent living ability score,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67%,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5.35%,the control group were 76.74%,72.09%,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nd after nursing,the limb movement ability scor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dependent living ability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Patients with stroke into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neurology nursing care,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otal,to help with th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limb paralysis,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for nursing care,reduce the medical dispute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Stroke; Neurology nursing;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Hexian Memorial Hospital in Panyu Distrct of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1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1.017
腦卒中屬于腦血管的多發病,高發人群為中老年,其具有發病急、病程延長、病情多變、致死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有著較大的威脅[1-2]。因此,給予腦卒中患者全面而有效的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3-4]。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腦卒中患者越來越年輕化,而在醫療水平相對發達的今天,腦卒中患者的致死率也得到了較好地控制[5-6]。目前,臨床上對于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但即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其生活質量也無法得到提高[7]。所以,在對腦卒中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加入全面而細致的護理,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疾病痊愈有著關鍵的作用[8]。神經內科護理是對腦卒中患者常用的護理方式,但從以往的研究中可知,神經內科護理對恢復患者的神經功能效果并不理想,而康復護理的加入,能使患者得到更貼心、更全面的護理,使患者生活質量得以更顯著地提高[9]。本研究中,給予43例實施神經內科護理干預的腦卒中患者加入康復護理,在護理總有效率、患肢運動功能評分、自主生活能力評分、護理滿意度上均取得了較好的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腦卒中患者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參與此次研究的86例患者,均經過本院的CT檢查或MRI檢查確診為腦卒中,也均符合第四屆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標準;以上患者均為初發患者;均表現為肢體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障礙;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并同意參與此次的研究。將其按入院時間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3例患者。觀察組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45~75歲,平均(54.58±3.69)歲;病程為1~5年,平均(3.21±1.02)年;其中,左側偏癱21例,右側偏癱22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45~75歲,平均(54.48±3.59)歲;病程為1~5年,平均(3.11±1.12)年;其中,左側偏癱23例,右側偏癱20例。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偏癱部位),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神經內科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1)健康宣教;(2)日常護理;(3)體征監測;(4)用藥護理;(5)飲食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康復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1)心理護理,因腦卒中在臨床上屬于高危疾病,治療過程較為緩慢,因此醫護人員需在患者入院時就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談,詳細告知其疾病的具體情況,增加患者的信心,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建立好良好的醫患關系,耐心傾聽患者的問題,為其答疑解惑,消除患者內心的恐懼、驚慌等不良情緒[10]。(2)并發癥護理,腦卒中病程延長,治療較為緩慢,容易出現較多的并發癥,醫護人員應該針對每一位不同的患者進行不同的護理,首先應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暢通,防止出現因呼吸道阻塞而窒息等情況,每日記錄患者的尿量及顏色,導尿管是否暢通,每日對患者的局部進行按摩護理,告知患者家屬要按時幫助患者進行翻身,防止壓瘡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11]。(3)肢體護理,在腦卒中患者的整個護理過程中,肢體運動的康復護理是最為重要的,在給予患者患肢進行按摩(每天按摩患肢3次,30 min/次),待患者可下床進行小范圍的活動時,對肢體進行系統性的訓練,如坐、站、伸、曲等姿勢動作,再通過電生理刺激等物理療法來提高患者的肢體感官功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患肢運動功能評分(應用Fugl-Meyer來對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肢體運動能力越協調)[12]、自主生活能力評分(用Barthel指數來對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自主生活的能力越強)[13]、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表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80~60分為一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于患者出院前1 d進行填寫)。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療效判斷標準 經過護理,病殘評定等級為0級,神經功能評分降低至91%以上為顯效;病殘評定等級為1~3級呈進步狀態,神經功能評分降低至18%~45%以內為有效;病殘評定等級在4級以上,神經功能評分的降低幅度低于18%為無效[10-11]??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為97.67%,對照組為76.7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患肢運動功能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肢運動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肢運動功能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前后自主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自主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自主生活能力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5.35%,對照組為72.0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在凡事講究效率的今天,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而腦卒中患者也呈現出了年輕化趨勢,腦卒中患者不僅需要長時間的治療,還需要其家屬的長期陪伴,因此腦卒中對患者及其家庭均帶來了較為深遠的影響[14-15]。使用康復護理干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得到提高,并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增加肢體康復訓練,使患者的病程得到縮短,痛苦程度也能得到有效減輕,促進患者康復的同時,盡可能多地恢復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并使其再次融入社會[16-17]。在本研究中,使用了康復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為97.67%,而僅使用了神經內科護理干預的對照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為76.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祻妥o理通過具有針對性的肢體護理,使患者的患肢運動功能評分、自主生活能力評分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與沒有肢體護理的對照組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康復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顯著的提升作用。肢體護理還結合了中醫療法以及物理療法,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疼痛程度能夠得到相對減輕,護理滿意度也得到了顯著了提高,減少了醫患間的糾紛[18-20]。
綜上所述,給予腦卒中患者在神經內科護理的基礎上加入康復護理,能夠顯著提升護理總有效率,神經功能得到恢復,減少了肢體癱瘓等情況,患者護理滿意度高,治療依從性也得以提高,對疾病的痊愈有著促進作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文娟,孫利華.兩種鋪床法在神經內科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64-65.
[2]劉桂玲.神經內科護理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1):91-92.
[3]薛立景,楊淑霞,楊潔,等.康復護理在肘管綜合癥病人中的應用[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2(10):92-93.
[4]閏青,雄鷹,耿燕,等.三級康復體系中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12(5):24-26.
[5]王延琳.奧巴哈系統護理模式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影響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9(2):140-141.
[6]袁越,季紅,趙軍燕,等.運用現代環境護理理論管理病房環境的效果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9):673-675.
[7]劉亞瓊.心理護理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1):148-149.
[8]藍小燕.早期康復訓練對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住院時間及康復效果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9):1324-1325.
[9]朱玫.急性腦梗死動脈血管內再通治療臨床應用現狀與展望[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5):724-725.
[10]鄧志英,閆濤.血栓通輔助治療老年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7,38(1):26-27.
[11]羅瑋,劉玲.加味滌痰湯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輕度認知障礙臨床觀察[J].陜西中醫,2016,37(2):149-154.
[12]楊保華,韋永勝.血栓通注射液治療高齡缺血性腦卒中對患者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影響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15,44(11):1526-1527.
[13]趙毅,賈小誼,寧金民,等.血栓通對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3,26(7):17-19.
[14]張志蘭,侯寶國,孫金華,等.益腎化痰湯聯合針刺治療對腦卒中患者語言功能及神經功能缺損的影響[J].陜西中醫,2017,38(1):10-11.
[15]孫曉峰,劉兢,李雪青.“四沖穴”陰中隱陽法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失語36例[J].陜西中醫,2015,36(7):917-918.
[16]林潤,陳錦秀,馮木蘭,等.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漢化及信效度測評[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349-351.
[17]胡雪艷,張通,劉麗旭,等.不同頻率重復經顱磁刺激對腦卒中后非流暢性失語的影響及其血氧水平依賴-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表現[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4,36(8):587-591.
[18]閆金輝,吳曉華,楊桂染,等.通竅活絡化痰逐瘀湯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及其機制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2015,35(7):501-503.
[19]朱磊,武慧芳.針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失語癥35例[J].山東中醫雜志,2011,31(11):797-798.
[20]王姝梅,李海英,袁俊亮,等.卒中相關性肺炎與缺血性腦卒中嚴重程度及預后的關系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1):120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