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延麗
【摘 要】隨著教育領域改革的深入發展,初中語文教學也正在向著創新方向發展,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學必須具有創新性,初中語文教師也要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 創新教 創新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89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語文基礎。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促進他們語文能力的提高。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師要擺脫傳統的教學理念,從教學灌輸者的位置上走下來,走到學生中間,積極地和學生進行交流,加深師生間的情感,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積極地思考,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一、發展初中生的創新思維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首先教師就要具有更靈活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發端于我們的創新教育,我們要靈活多變的進行創新教學,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這些別具一格的教學創新能夠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的欲望和主動的進行創新的意識,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
(一)隨機應變,重在引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理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斷的開花結果,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更新觀念,學習心得教學理念,研究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更要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設計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環節,在課堂上我們要積極的引導,運用啟發式教學。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隨機應變,靈活的富有創新的推進教學,幫助學生進行思維轉變。在整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點到為止,切不可喧賓奪主,要知道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創新思維的鍛煉只有學生自己親自經歷思維過程才會起到鍛煉的作用。如果我們一切包辦只會赴傳統教育的后塵,不利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學生的能力培養,更談不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了。
(二)巧妙點撥
經過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我深刻的認識到教師的引導要注意適時、適度,而點撥則要做到巧妙性和啟發性。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巧妙的點撥不但拓展了學生的思路,而且對創新思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可以達到撥開云霧見月明的作用。
二、實施“訓練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傳統的語文教法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是注射器,學生是接收容器,最終教學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語文學科內容比較繁雜,有不少老師滿堂課都在講解,使學生很少有讀、寫、思和講的訓練機會。尋求好教法,向課堂要質量,是我始終較為重視的一個問題。為此,在課堂教學中,嘗試運用“結合訓練”的教法,不但使教師感到易教,而且使學生感到易學、容易接受。如在教《蘇州園林》一課時,首先理清文章結構,把握蘇州園林的特征,體會文章語言的多樣性。先指導學生了解課文說明事物的結構特點。教師首先點明說明文的幾種結構方式,讓學生判斷,明確本文采用總分式結構并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再從課文中找出蘇州園林的總特點的原文句子,最后研討課文內容。這樣,講究了教法,也讓學生懂得了學法。其次“結合課后練習”授課,我在教學中,將課后練習分散于教學過程的各環節中,靈活處理,有助于學生了解不同詞語的用法,當堂揣摩解決。
三、發散思維 給創新插上翅膀
初中語文課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頗豐,內容上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形式上則有結構美、節奏美、語言美。所以教師可以用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欣賞、體味這些名篇,使學生獲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華;使學生的創新不僅僅局限在課文內容上,而且可以拓寬到課文的深處。例如美學教育和德育教育。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另一方面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律,結合一些恰當的問題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課中,我主要讓學生讀,然后提出問題:應該怎樣讀?你的體會是什么?最后結合教師講評,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所體現出來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時,一個人的德育好壞與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課外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出來的積極內容來陶冶學生。給學生的創新插上翅膀。
四、重視語文基礎教學
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要重視基礎,理解為主。加強學生的語文素養,重視對學生語言基礎方面的訓練,增強其理解力。不論推行何種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都不能忽視語言這個基礎,都不能忽視由局部到整體的理解。沒有牢固的知識基礎,何談發散思維,何談聯系實際。在鞏固基礎的前提下,我們才能更好地開展綜合性的語文教學,沖破現有課程的束縛,使學習內容應呈現出廣泛性和多樣性。在海量信息高速化的當今社會,語文教師應攝入大量的富有時代氣息的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語言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尋找過程中學會發現,提高理解和認識。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激活學生學習狀態,解放學生的大腦、嘴巴和雙手,允許學生提出問題和應用各種手段來解決問題。
孩子是未來世界的支撐者、創造者。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時代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只有潛心研究,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才有可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陶行知先生“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愿望就一定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薛小君.淺談如何進行初中語文創新教學,《基礎教育論壇》,2015(1)
[2]張繼杰.新時期初中語文創新教學的探究,《課程教育研究》,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