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摘 要】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和城鎮英語教學之間不僅有地域的差別,更有缺乏優質教學資源的特點,學生英語底子薄的現象普遍存在,要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縮小差距,解決問題。
【關鍵詞】英語 基礎 提高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36
現在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學質量跟城市中學存在一定差距,如何穩步提高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質量,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興趣”是學好英語的飛毯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學生初次接觸英語時的好奇心和神秘感,教師在上初一導言課之前要認真準備,明確學習英語的社會意義和了解英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廣泛用途,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愿望,為今后積極、主動地與教師配合,學好英語打下基礎。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精心備課,以教材所提供的語言素材為主線,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靈活運用所學語言材料,延伸課文教學內容。及時抓住課堂“興趣點”設立交際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把語言的機械操練轉向意義操練,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三)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初中學生來說,引導和激發其學習興趣并不難,難的是如何維護已培養起來的興趣,使其能保持濃厚的興趣一步步地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活動。本著創設和諧寬松的語言環境和減少學生學習心理障礙這一原則,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內外一切有利時機,為學生的語言習得創設條件,指導學生廣泛接觸英語素材(如教唱英文歌曲、朗誦英文詩歌、觀看英文影片等),開展記英語單詞競賽、出英語手抄報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和競爭意識,以達到維護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模仿”是學好英語的基石
說到模仿,我們一般想到的是發音,確實純正的發音會給人們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別人也會對你的英語水平刮目相看。如果發音不好,即使你的英語功底很深,人家也可能對你作出不公正的判斷,更糟的是,它對今后的聽力會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要不惜一切代價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個音素,千萬不要認為發音好不好無所謂,這個關攻不下,就會導致你學習中的殘缺。有位成功人士談他學英語的秘訣時說:“我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外國人怎么說,我就怎么說,外國人怎么寫,我就怎么寫。”世界聞名的英語專家亞力山大為英語學習也下了這樣的定義,“語言是一種表演技巧,我們在思考語言的時候,不是考慮我們對它了解多少,而是我們能把它表演得多好,我們能把它用得多好。”說到底,學英語就是模仿那種腔,那種調,那種味兒。
要突破語音關,先要明白單個音素的發音方法,在此基礎上把握連讀、弱讀等在口語表達時的語音現象,進而練習語調和節奏。練習時最好模仿原聲錄音,有條件的還應錄下自己的發音,與原聲進行對比,這樣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糾正發音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唯有耐心、細心和恒心,才會有進步。我們常說,Well begun is half done(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英語一定要有一個好的開端。
三、“基礎”是學好英語的扶梯
英語基礎對于英語學習至關重要,對英語基礎不好的同學更應加強這一要求。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到這一點呢?
(一)找出不足,查補缺漏
查缺補漏主要體現在語音、詞匯、日常交際用語上。語音和詞匯的補漏工作應穿插在教學單詞的時候進行。在教新詞的過程中及時講解有關的語言知識和單詞辯音,及時歸納所學過的單詞;在復習時要善于觸類旁通,形成語音類、單詞串,力爭使沒有把握的語音、詞匯逐一鞏固。日常交際用語的補漏要融會于“四會”的語言運用中。要努力使基礎知識轉化為技能,要不斷提高英語的日常交際能力,力爭做到聽得懂、說得脫、讀得暢、寫得神。
(二)立足課本,夯實基礎
我們知道,初三英語學習主要是以深化基礎知識為主。我想,在學習中要分階段學習,在第一階段要以大綱為標準,以課本為依據,按照課本的編排順序,每一冊、每一單元、每一課都要細致地學習,力求基礎,全面。所謂基礎,是指學習要抓住“三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解題方法。所謂全面,一是指學習要全面覆蓋所學知識,不遺漏任何一個知識點,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防止“片面追求高分”現象,絕不能冷落“差生”。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要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本領。記單詞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因此,要建立學生自主學習機制,培養他們的英語自學能力。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可以大大提高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教學方法又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與發揮,是教師創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一個教師在挑選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那么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嫻熟、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也就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