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景
摘 要: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醫學模式以及我國醫學行業關于人才培養的需要,解決基層醫療機構公共衛生人才缺乏的現狀,該文結合當前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新醫改背景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之路。
關鍵詞:新醫改背景 預防醫學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改革之路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a)-0225-02
預防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預防醫學課程實習需要在醫院、疾控中心等各個地方開展,同時在實習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立足于基層社區,培養學生的預防醫學知識和社區之間的關系,將醫學教學和社區實踐相結合,從而為提升我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水平奠定基礎。
1 新醫改背景下我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我國政府對于預防醫學非常重視,前幾年出臺了一系列的新醫改政策,確定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目標,同時中央財政每年也不斷增大了對預防醫學研究的投入,旨在將公共衛生服務等列入到我國醫改重點的改革工作內容中,最終在2020年實現人人健康的醫學目標。
當前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建設過程中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慢性疾病對國民健康產生了非常大的危害和不良影響,之前的傳染病沒有完全得到控制,新的傳染病不斷出現,慢性疾病對人們的生活健康產生了很大的危害,嚴重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水平。
我國的醫療衛生視野發展過程中存在不平衡狀況,衛生服務體系和人民身體健康需求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及時有效地消除這種差距,培養具有較強綜合素質的預防醫學專業人才非常必要。
長期發展過程中,我國預防醫學專業教學模式落后,當前我國關于基層醫療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搭建六位一體的基層綜合醫療需求。當前臨床醫學專業雖然對臨床醫療能力培訓模式引起重視,但是仍然無法滿足現實需求,而新開設的教學內容也無法很好地和新的時代要求相結合。而很多的基層單位對于學生能力、學生基本素質的要求沒有正確認識,臨床醫學生的預防醫學教學內容一成不變,使得學生完成學業后無法很快適應基層社區工作崗位,這樣的人才培養方式在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背景下非常不適用。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范圍不斷擴大,落后的教學方式無法滿足人才培養需要,學生的知識面窄、文化素質水平較低,實踐技能不高。這都是在傳統預防醫學教育理念下,導致教學工作對本科教育這一基礎教育沒有給予正確的認識和定位。
與此同時,我國在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知識架構、課程體系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較多的問題,目標定位不當,課程體系不完善、課程設置不科學等都會對人才培養產生消極影響,導致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認識和興趣,在學習時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完成的學習過程。同時教學理論和實踐互動相脫節,預防教學當前主要采用課堂教學方式,實踐課程開展比較少,單純的學習理論知識,無法讓學生樹立全局觀念,也無法正確認識到基層醫生綜合崗位職能。
2 新醫改背景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之路
第一,人才培養目標改變。結合當前我國衛生服務體系等各個方面發生的較大變革,對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改變,逐漸形成以醫療保健、預防保健為主的培養目標,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時需要以建立新型衛生服務體系下的人才的主導地位作為主要的培養方式,針對這種狀況我校預防醫學專業培養時可以更多的面向基層公共衛生人才需求進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第二,培養要求改變。在制定了目標后,需要對培養要求進行改變,能夠從職業思想道德、培養教學知識、教學技能等各個方面確立適合的培養計劃,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知識領悟,醫學基礎知識掌握,專業知識創新實踐培養等,能夠從多角度對培養要求進行認識和把握,更好的完成人才培養過程。
第三,課程體系優化。新課程體系以培養要求作為基本依據,重視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適應新醫改要求,能夠緊跟學校發展理念,重視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培養預防醫學專業人才時,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對自然科學課程、預防醫學課程、臨床醫學課程、人文科學課程、生物醫學課程等多方面課程內容進行綜合運用,更好吧開展預防醫學教學工作,將預防醫學教學內容和臨床實踐工作相結合。同時臨床實踐課程內容需要對臨床技能、臨床實踐操作、公共衛生服務實踐能力、創新學習能力等多方面融合,為學生進入社會崗位后提供保證。
當前我國衛生服務工作開展過程中,缺乏大量的具備臨床豐富經驗同時又對預防醫學知識掌握良好的醫學人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雖然理論知識扎實,但是實踐能力差。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充分認識到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對學生出現的理論知識無法充分運用到實踐崗位、理論嚴重脫離實際情況等問題給予高度重視。讓學生掌握預防醫學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一方面需要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另一方面更需要加強臨床實踐教學活動開展,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臨床醫學實踐相關知識內容。
第三,教學方式改變。預防醫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可以從多方面對教學方式進行變革,結合當前互聯網發展技術,比如以網絡平臺開展職業病案研究和探討、利用網絡平臺增加更多日常的實踐考核,這是傳統教學方式所缺乏的新型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深入實際生活中發現病案,通過調查研究對病案深入分析,同時在調查過程中能夠對遇到的問題及時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將調查問題進行統一整理,調查工作結束后,教師組織研討會,各組學生將本組調查情況進行統一匯報,之后各組之間開展討論活動,將調研工作開展時遇到的問題統一進行思考和探索,發現問題誘因,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參與到社區實踐活動中,增加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3 結語
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培養模式變革和完善,搭建新型的人才培養機制,結合實際情況,針對當前教學實踐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加強預防醫學教學基地規范化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鼓勵并且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為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目標不斷努力,持續構建適合我校的預防醫學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雙波,劉清國,劉慧,等.新醫改背景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初探[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6):1063-
1064,1113.
[2] 鄭玉玲,張大偉.在新醫改背景下培養面向農村基層的中西醫臨床全科醫學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中醫教育,2013,32(6):4-6,11.
[3] 鄭川,李勇,李陽倩,等.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路徑思考——基于對基層醫療機構中醫人力資源狀況的調查[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4,35(4):208-211.
[4] 張偉麗,鄭小菊,李先維,等.新醫改背景下應用型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25):36-38.
[5] 韓際梅.新醫改背景下的高職臨床醫學專業改革與實踐[J].魅力中國,2012,11(8):95.
[6] 周潤.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卓越醫生培養模式構建研究[D].安徽醫科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