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瑩

摘 要:該文介紹了“互聯網+”背景下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現狀,以手機APP為例,探討了手機APP資源開發原則、開發工具、開發流程,并提出了手機APP在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實際應用表明,手機APP不僅創新了教學模式,還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有利于提高任課老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因而在教育教學中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互聯網+ 教育新模式 手機APP 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a)-0233-02
隨著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云計算等的發展和應用,人類逐漸步入“互聯網+”時代。它的到來,不僅深刻影響人們獲取信息資源的方式,同時也給教育教學帶來了全新變革,推動教育新模式的出現和發展。對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也產生了重要影響。該文將結合“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以手機APP為例,探討教學新模式。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希望能為“互聯網+”時代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啟示和參考。
1 “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新模式研究現狀
有關教育模式的研究工作早就受到重視和關注,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多學者也開始關注教育新模式的出現和發展應用。
1.1 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互聯網教育新模式的研究最早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和目標合理應用計算機技術,學院自行安排計算機教學時間和場地,采用封閉式教學管理體制。雖然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教育教學管理,但缺乏完善的實訓管理制度,沒有對教育教學進行有效管理,難以確保教學效果提升。隨著教學觀念更新和管理體制改革深入,不同學科呈相互滲透趨勢,任課老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傳統教學模式逐漸顯示其弊端,不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技能。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陷:互聯網的應用不足,教學課程單一,未能對其進行優化整合;互聯網教學課程相互獨立,管理分散,資源利用效率較低,也難以實現資源共享;互聯網模式下,教育教學過分強調理論知識,以書本為參考,忽視培養學生的互聯網操作技能,制約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學生實踐技能提高,也不利于促進教學水平提升,需要設計完善的互聯網教學系統,更好滿足實際工作需要,為提高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教學水平創造條件。
1.2 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互聯網和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應用較早,發達國家善于把握科技革命的成果,利用20世紀70、80年代的科技革命成果來普及和發展計算機技術,推動教學模式創新。互聯網的推廣和應用,給高校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全新變革,有力的推動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也為整個社會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此外,發達國家還在90年代推行“校園數字化”建設工作,帶動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推進網絡服務不斷改進和完善。在這樣的背景下,計算機教學系統應運而生,早在20世紀70、80年代,發達國家就利用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開展教學管理工作,促進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推動教學模式創新,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和進步,并且其成功模式和經驗也紛紛被其他國家所仿效,互聯網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就其發展進程來看,互聯網在教學中的應用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70、80年代,互聯網在教學中的應用出現,雖然效率不高,但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取得巨大進步和發展。第二階段是90年代,出現了使用方便的教育教學系統和新穎的教學模式,并且數據庫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數據處理能力,增強了教育教學效率。第三階段是21世紀,新一代的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管理系統出現,人類開始步入“互聯網+”時代。并且系統得到更新和升級,在原有的增減、刪除、查找功能下,還擁有數據管理功能,實現了教學過程的全面管理,給整個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全新變革。
2 “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新模式分析
“互聯網+”給教育教學活動帶來全新的變革,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的應用,對海量數據進行挖掘、整理和分析,不僅方便數據信息存儲,還便于教學數據資源共享,對推動教學模式創新,提高教學效果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下面將以手機APP為例,就“互聯網+”時代的教育新模式進行探討分析。
2.1 手機APP應用開發原則
手機APP應用具有便捷化、個性化、實用性、娛樂性特點,教學中合理利用不僅可以實現教學模式創新,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開發過程中要堅持實用性、創新性、安全性、簡單簡潔、微型化、多選擇少書寫原則,使其更好服務于教育教學活動。
2.2 手機APP應用開發工具
常用開發工具有Appmakr,應用公園,簡網APP工場,Android Studio等。這些開發工具各有自身顯著特點和優勢,開發過程中要合理選用。
2.3 手機APP應用開發流程
手機APP應用開發流程如圖1所示,主要流程為:開發前的準備工作,啟動工具軟件,編輯素材,配置操作界面,生成應用、發布。開發過程中要善于把握每個流程,加強細節控制,促進APP開發效果提升。
2.4 手機APP教學具體應用
手機APP開發完成后,在教學中應用能為學生提供移動學習終端,方便學生獲取相關的信息資源。學生也可以及時獲取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并開展課后練習,鞏固教學內容。對存在的疑惑也可以通過手機與任課老師和同學開展交流,幫助學生及時解答疑惑。
3 “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新模式的作用
通過手機APP的應用,不僅推動新的教學模式出現,也便利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產生積極影響。
3.1 創新教學模式
“互聯網+”時代,開放式教學模式成為了可能,手機APP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利用手機終端學習知識。并且不受時間和地點束縛,實現隨時隨地學習的目的,方便師生之間交流,有利于學生之間合作,推動教學模式創新。
3.2 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APP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能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及時更新和交流。也可以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提高各種支持服務,包括咨詢答疑電話、網上教學平臺、學習小組等。進而滿足學生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的需要,有利于學生靈活安排學習時間,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3.3 提高任課老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互聯網+”時代,手機APP的應用逐漸成為一種趨勢,任課老師為順應這種趨勢,必須加強學習,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學習并掌握最先進的技術,根據課程特點和教學內容,開發實時、高效、交互性良好的APP學習資源和教學平臺,推動教學模式創新和教學效果提升。
4 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推動教學新模式的出現和教育教學方式創新。在這樣的背景下,應該認識“互聯網+”時代給教育教學活動帶來的機遇,注重手機APP軟件的開發和利用,構建網絡化教學平臺,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因材施教。同時還要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進師生之間的聯系,改進教學評價工作,注重學生學習過程評價。從而推動教學模式創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促進“互聯網+”背景下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 楊翠平.“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與啟示[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10):108-110.
[2] 李軍豪,邱紅麗.輔助教學APP的設計與實現[J].福建電腦,2016(9):111-112.
[3] 周逸.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育模式探索[J].信息與電腦,2015(23):187-188.
[4] 徐冬冬.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教育教學新模式構建與實踐[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6(1):27-30.
[5] 賈慶華.移動互聯網APP數據倉庫的應用實踐研究[J].通訊世界,2016(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