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雅名+闞婷霞
摘 要: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傳統產業發展路徑面臨著重大變革,對于我國傳統產業結構調整,提出了現實而迫切的要求。宣紙產業是涇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不斷探索經濟新常態下涇縣宣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推動宣紙產業轉型升級,對推動全縣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傳統產業;宣紙產業;轉型升級
一、緒論
近年來,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增加新興產業投資雖然是一個大趨勢,但這并不是說明對地區的經濟發展而言傳統產業的重要性有所降低。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但并不意味著傳統產業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產業依舊是縣域經濟的基礎、支柱,只有通過轉型升級并加強。因此,如何推動我國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整合、優化傳統產業里資源,促使經濟發展重新恢復活力,是現實而迫切的要求。
文化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的興起,尋找符合地區特色文化的產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當前區域發展同質化的問題,成為推動地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策略和路徑。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傳統產業進行解讀,根據本文的需要,通過對國內外學者研究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將簡單梳理傳統產業的相關概念。本文認為,傳統產業是指發展時間較長,生產技術已經基本成熟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如宣紙產業等。
對宣紙產業的發展是涇縣在過去10年的總和的基礎上,基于產業的發展經驗與文化資源優勢的總結,探討傳統產業和區域競爭力的文化特色發展的途徑。為了發展新的增長點,避免同質競爭失控。
二、宣紙產業的現狀
為涇縣所特有的文化資源源泉之一的便是宣紙,凝結了寶貴的歷史資料、藝術傳承和品牌價值,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底蘊和。依托此獨特的歷史優點基礎,形成了涇縣宣紙文化集聚區。
目前,涇縣有宣紙企業15家,生產各種類宣紙書畫紙7000余噸,占全國書畫紙市場50%的份額,是全國最大的手工紙生產基地。2015年,年銷售產值2.47億元。
本文通過實地調研和數據整理得出涇縣市場前4家(CR4)和前8家(CR8)較大宣紙生產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我們發現它的壟斷規模雖然達到了相當的水平,但是CR4被限制在了50%左右,CR8被限制在了84%左右,通過查閱前8家宣紙企業6年的銷售數據來看,大致呈現銷售額逐步上升的趨勢,但是宣紙行業的CR4和CR8卻波動不大,這就說明了宣紙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瓶頸,雖然銷售額呈現上升趨勢,但是行業的總體情況并沒有出現強者更強的市場結構。
此外,宣紙產品在開發上還有所欠缺,市場價格仍是決定消費者購買意向的唯一要素,目前市場上產品的差異化程度不高,宣紙生產仍處于微笑曲線的底端,附加值不高,創新力度不夠,這是其市場規模有限的重要原因之一,進一步制約了宣紙產業的轉型升級。
目前,涇縣宣紙市場上有三個宣紙品種:黃料、棉料和皮料宣紙,這僅從原料和性質上可以進行區分。近幾年隨著儒家經典文化的興起,宣紙企業相應開發了凈皮類和特種類宣紙。宣紙企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根據市場需要增加了市場品種,但只是在皮料和草料的配比上發生變化,產品差異化不明顯。企業并沒有在宣紙的深度上去開發,因此宣紙的附加值不高。
三、宣紙產業轉型升級的困境
近年來,宣紙產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正面臨著一系列現實挑戰與困難。
一是原材料供求矛盾突出,難以滿足生產擴能的需求。宣紙原材料主要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兩者都是非經濟作物,經濟回報較低,原材料種植面積逐年下降,加之越來越少的宣紙產業的工作量和造紙工業的原料供應,導致原材料非常罕見的,競爭性的采購,嚴重影響正常工作的質量和生產企業的限制,不能滿足生產和加工紙產品。
二是技術工人相對匾乏,嚴重影響到宣紙手工制作技藝的傳承。宣紙生產苦、臟、累、悶,勞動強度大,待遇較低,因其制作的特殊性,一線員工老齡化情況日趨嚴重,技術工人后繼乏人,宣紙技藝傳承面臨斷代。
三是品牌效應發揮不夠,對宣紙文化的歷史背景缺乏足夠的應用與發掘。當下來說,宣紙的精加工工藝的程度不夠,產品附加值不高,除了建設宣紙博物館以及傳習基地等硬性的項目規劃外,其他方而的保護建設措施尚為空白,沒有很好發揮宣紙的文化品牌作用。
四是環保壓力增大。各廠家的蒸煮黑液雖有處理設施,但污水處理設施大部分工藝簡單,要將混有濃黑液的中端廢水處理達標難度大、成本高。所以環境問題是制約全縣宣紙產業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四、宣紙產業轉型升級之路
1.產品文化化戰略,實現宣紙產業的高端價值鏈延伸
宣紙文化根據其所展示的形態,是無形的,但易于通過轉移、嫁接從而附加到宣紙之上。
第一種路徑:“影視營銷-規模制作與銷售”即將宣紙或宣紙產業周邊,嵌入電影或其它的傳播媒介之中,贏得大眾的歡迎,進而取得大訂單--。這條路徑選擇嵌入式媒體受眾的關鍵,必須是企業的有效目標市場,也需要宣紙和電影的關鍵要素契合度更好。
基于此,宣紙行業應加快建立宣紙文化影視基地暨皖南影視文化基地,積極招商引資,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更好地樹立起宣紙的品牌形象。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各大衛視熱播劇《生活啟示錄》就是在汗縣拍攝的,其中對宣紙也有過植入式的廣告,盡管缺乏深度文化內涵的植入,但這是一個良好開端。
第二種路徑:“衍生品生產-特定市場銷售(如旅游景點)”這種模式是通過產品授權模式在特定市場和地點進行宣紙銷售。這一路徑將文化元素與文化旅游資源相整合,開拓人群流動量大的景點作為市場,一方面有效增加宣紙的銷售量,另一方面通過旅游景點為媒介進行宣紙文化的宣傳與對外交流。
宣紙產業的產品文化化的兩種路徑使宣紙產業原本位于微笑曲線底部的生產與制造向其兩端延伸,表現在產品上體現文化附加值的增加,實現了產業的高端價值鏈延伸。
2.文化體驗化戰略,實現宣紙產業的水平高附加值擴展
許多知名的企業采取的方法是通過文化營銷的方式取得遠遠超于投入成本的收益。從宣紙企業來看,不僅可以用于商品生產的發展,也可以發展生產經驗體驗的項目。
自古以來宣紙就有著其獨特的生產的歷史,那在其歷史中的生產工藝會引起消費者的求知欲。
企業可以復原宣紙在歷史上的生產場景與工藝,與現代生產流程形成呼應,在本廠開辟了旅游通道,向消費者展示生產工藝和廠區景觀。為滿足消費者體驗生產宣紙的深度需求,提供試生產產品的機會與技術人員,滿足消費者對傳統工藝的文化體驗需求。
通過這一路徑,一方面滿足消費者對宣紙的文化體驗的需要;另一方面,通過企業提供與開發技術經驗服務的發展,額外的貢獻將包括:主要產品銷售的直接收入,門票和其他服務收入。此外,企業將流程開放也是一則無形的廣告,可以在公眾中樹立一個透明的良好形象,也可以帶來口碑、品牌形象提升等潛在效益,促進企業的效益。總之,文化體驗化就可以實現產業的水平高附加值的擴展。
本文在分析我國造紙行業現狀的基礎上,認為發展特色文化產業需要改變現有的產品展示模式,通過文化體驗促進產業轉型。宣紙工業的發展為涇縣推進區域經濟轉型、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提供了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王文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研究綜述[J].財經理論研究,2016,(5):19-24.
[2]陳常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及啟示[J].現代經濟探討,2006,(1).
[3]王秀偉,湯書昆.從文化資源到文化資本的轉化-產業融合視角下的藝術授權思路[J].民族藝術研究,2015:152-156.
[4]蔣依嫻,肖志明.文化經濟視域下福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研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2013,34(5):37-41.
[5]朱華友,呂飛.文化生態視角下的產業集群演化與升級[J].經濟地理,2010,30(6):965-969.
作者簡介:付雅名(1997- ),女,安徽六安人,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系;闞婷霞(1995- ),女,安徽合肥人,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