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強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四礦學校)
在國家大力倡導課改的背景下,翻轉課堂真正走進我們的基礎教育課堂。相對于傳統教學的“先教后學”模式,翻轉課堂則采用“先學后教”,讓學生提前學習學科知識,學習過程比較自主,可以和其他同學交流討論,課堂上學生有了更多的表現和參與的機會。學生更喜歡這種翻轉的模式,大大提升了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因此,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徹底被“翻轉”,完成了由“教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到“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教師引導解決問題”的轉化。而微課作為翻轉課堂的重要抓手,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微課至少有以下一些作用:
一、幫助學生科學預習
預習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教師向學生提供預習類微課學習資源,可發揮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基礎知識與篩選學習難點的雙重功能。例如,針對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教材《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教師制作了微課《神奇的“三”》,歸納了文中寫到的“三問”“三答”“三比”“三變”,借助于圖像演示、寫作順序分析、論辯技巧探討以及寫作手法研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直觀地了解事件發生的過程,深刻體會鄒忌的聰明智慧。這樣不僅降低了整個教學的難度,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二、幫助學生鞏固復習
在課堂學習之后再進行微課溫習,能更有效地鞏固、消化、吸收課堂知識。例如,在語文學習之后,有學生認為自己某個知識點理解、掌握得不夠透徹,可以再看一看同一篇課文、不同老師講解的微課。不同教師的設計理念、組織過程、圖像資料或影音視頻各不相同,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
三、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教學難點的突破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但是教學難點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并不能全部理解,這就需要鞏固加強。針對學生語文學習方面的難點,微課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聽取教師的詳細講解與深入分析。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強化理解效果,能較好地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例如,文言文的學習是學生公認的難點,微課《文言文學習六要》就立足于文言文教學的目標以及學生學習的技巧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幫助學生梳理學好文言文的技巧,要求學生心到、眼到、口到。在文言文學習中抓住五個學習技巧:一是分層背誦法,在翻譯全文的基礎上進行分層,理清思路進行分層背誦,避免死記硬背,實現快樂背誦;二是思考提問法,在預習基礎上篩選出難點內容,自己給自己提出問題并嘗試去解決,通過這樣重點突出的學習方法解決問題;三是語意推斷法,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結合語言環境以及聯系所學知識進行語意的分析推斷;四是對應翻譯法,對照注釋,查找工具書,運用增補、調配的方式將文言文的翻譯落到實處;五是歸類積累法,指導學生備好筆記,經常進行文言文學習的歸納、比較以及積累,提高對文言字詞的分析能力。學生經常通過微課進行補課,可以輕松突破學習中的難點。
四、幫助學生入境悟情
微課以其豐富生動的圖文、動畫、實景錄制帶來身臨其境而又妙趣橫生的現場感和逼真性。由于時空的束縛、閱歷的局限、想象能力的制約,許多情景學生是無法真切感受到的,所以微課中的音畫視頻有利于情景的再現、氣氛的渲染、想象的奔馳、情思的召喚,因而達到入境悟情,產生共鳴的目的。如教學《三峽》一課,伴隨著深情的朗讀,欣賞清澈純凈的水流撞擊圓潤的形態各異的石塊飛速流過,那“素湍綠潭”的美好景象已深深地印刻于學生腦海當中了。
當然從微課的實施情況來看,目前國外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實驗的學科多為理科類課程。而語文課程在講授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多個學科的內容,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溝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進行翻轉課堂模式,這對語文教師是一個重大的挑戰。首先,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提高微課教學視頻的質量,以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教師通過微課教學視頻概括課程中所講授的基本知識點,闡述相關教學理論,讓學生在家中借助視頻開展資料的查詢,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并通過網絡與同學展開互動,才能逐步深化理解。其次,教師還需要轉變角色,牢記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從“站在知識和學生之間的講授者”轉變為“走到學生旁邊的幫助者”,在課堂上讓學生展開積極的交流討論,必要時“一對一”指導幫助學生學習。
另外,微課也有不足之處,微課視頻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能作為課堂的深入和延展,但其在使用中也有實時交互性差的缺點,難以像傳統課堂一樣,實現即時溝通和反饋。對于微課的制作,需要有專門的技術力量和設備。微課從客觀上要求實現家庭網絡普及、學生自學習慣的培養、家長的監督以及處理學生上網與學習之間的關系,對于處于薄弱地區的農村學校而言,問題就更為突出和嚴重。這是需要我們破解和不斷完善的課題。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基于翻轉課堂理念和模式運用的農村學校教學策略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6]GHB1085)成果”。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