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年青
(山東省日照第三實驗中學)
我是一名耕耘在初中教學一線的思想品德課教師,在經歷了多年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實踐后,漸漸體會到,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課要求我們教師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文章。
一、首先,設計好能激發興趣的導入環節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第一步,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就會產生一種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中不妨嘗試以下幾種導入方式。
1.聯系生活實際導入,親切自然
初中生就像茁壯成長的小樹,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他們正處于價值觀的形成階段。讓學生結合生活實例來學習,淺顯易懂,可以從生活中提取知識,用知識來指導生活,有利于學生將道德要求內化為自覺行動。如,在學習《消費者的權益》時,我在課前收集了我們身邊的消費行為,像有些超市銷售過期產品及“三無產品”,讓學生針對這一消費行為展開小組討論,幫助學生學會怎樣識別和拒絕“三無產品”,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2.時事熱點導入,引人入勝
利用時事熱點來導入新課,可以引發學生對知識的強烈興趣,激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開發學生的智力,啟迪學生的思維。如,在學習《誠信做人到永遠》一課時,我曾用媒體和網絡上熱炒的發生在2015年國慶節假期“青島38元一只大蝦”的商家欺詐消費者的典型事例,幾億元打造出來的“好客山東”品牌被“一只38元大蝦”毀于一旦,我以這則材料為切入點,全面開展“誠信是金”的專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深刻地體驗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從而在學生的道德成長過程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3.問題導入,開門見山
問題化的導入方式設計的成功與否,對于教學的成敗,也往往有驚人的聯動效應。如,在學習《網絡交往新空間》這一內容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中國的馬云創辦了“阿里巴巴”電商帝國,想象一下,下一個“馬云”會締造出什么樣的神話?二十年后的互聯網又會是什么樣子?這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立刻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學生爭先恐后發表了個人的獨特見解,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閱讀教材,展開教學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4.歌曲導入,心曠神怡
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適時地播放一些格調高雅、積極向上的優秀歌曲,可以寓教于樂、寓教于美。例如,在講授《少年當自強》這一課之前,分別贈送給男生、女生各一個小禮物,即男生的《男兒當自強》歌曲片段欣賞,女生的《鏗鏘玫瑰》歌曲片段欣賞,那高昂、激動的旋律深深振奮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學生情不自禁地高唱起來。此時,我們就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課的主題,即“自強”。
二、創設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創設一種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觸景生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并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例如,在學習《身邊的誘惑》這一課,我選取的是“手機中獎的誘惑”來進行引導:老師的手機昨天傳來了好消息,中獎15.8萬,這對我是個很大的誘惑,但條件是先交手續費880元,扣除個人所得稅后,會把剩余的錢匯入我的個人賬戶里,你們覺得我該不該交這筆錢?你們聽說過類似的事情嗎?運用生活中的真實事例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較自然地揭示出了“誘惑就在我們的身邊,要正確看待誘惑”的主題。
三、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陶行知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宰者。
1.教會學生“看”書
學生在閱讀時首先要從宏觀上把握當天所學內容,在心中構建出知識的基本框架。讓學生知道今天要學習哪些內容以及這些內容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2.教會學生“答”題
思品學科的測試命題,題型多樣,既有選擇題,又有辨析題、案例分析題等,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現,有的以漫畫、圖表的形式出現。學生在答題時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不會提取有效信息,以致失分過多。因而在平時訓練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放手讓學生學會提取文字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尤其重要。
3.教會學生反思
反思是提高思想品德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反思中才能使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找到努力的方向。
例如,在學習《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后,我讓學生對照“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二十字的規范,認真思考,哪些規范我做到了?哪些規范我還沒做到,或者做得還不夠?對于沒做到和做得還不夠的,今后該如何改進?讓學生逐條反思,在反思中總結,在總結中提高,結果發現這樣做的效果十分明顯。
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構建快樂課堂
“親其師,信其道。”營造一種親切、和諧、溫馨的師生關系,能讓師生在合作中開啟智慧之門,能力得以提升。有快樂的老師才會有快樂學習的學生,有快樂學習的學生才會有快樂的課堂,有快樂的課堂才會有高效的學習。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繼續探索,不斷改進,力求讓初中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