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祥 張自鋮


[摘 要] 針對銀杏育苗難度大,生產成本高,病害嚴重,效益低下等問題,采用間作套種高密度育苗模式,探索出了符合臨夏實際的銀杏露天優質高產壯苗培育模式,為銀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關鍵詞] 高海拔 銀杏 露天優質高產 壯苗培育 模式
[中圖分類號] S-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3-0144-01
1 試驗點自然概況
永靖縣孔家寺,居東經103°12′、北緯35°34′,海拔1815m,年平均氣溫7.5℃,極端高溫39.7℃,極端低溫-21℃,≥10℃的活動積溫2758℃,年日照時數2580小時,年降水量423㎜,多集中在7、8、9月份,無霜期180d左右,早霜期出現在9月中旬,晚霜期出現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試驗地土壤為壚土類黃綿土,有機質含量>1.5%,PH值7-8,具有灌溉條件。
2 試驗材料、方法及內容
2.1 試驗材料
具有灌溉條件,排水良好,便于集約化管理的農耕地,種子為經過沙藏越冬處理的銀杏果實。
2.2 試驗方法
采取試驗示范,對比選優方法,對銀杏育苗生產環節中的各項技術措施、指標進行觀測、試驗。以經濟、生長情況為主要指標,探索適宜于臨夏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銀杏露天優質高產壯苗培育模式。
2.3 試驗內容
常規育苗,每畝播種量40㎏,優質高產育苗,每畝播種量100㎏。
2.4 試驗模式
選用“干高葉大”的玉米間作.
3 結果分析
育苗的當年,對各項指標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見表1和表2。
從表1可以看出,銀杏苗期莖腐病比較嚴重,是影響育苗成活、成苗率和苗木生長的要害。采用“高干作物”間作模式,發揮了遮蔭作用,有效降低了苗圃地溫,改善了苗木生長環境,控制和減少了銀杏苗期莖腐病,保證了苗木的正常生長,提高了苗木質量。
從表2可以看出,雖然優質高產壯苗培育模式的種子投入量約為常規育苗的4倍,每畝投入量要比常規育苗高出3540元,但節省了打架和遮蔭的投資和費用;苗木售價按:當年苗木1.0元/株,優質高產壯苗培育模式培育苗木產生的經濟效益是常規育苗的2倍,同時間作物收入可達640元,經濟效益非常顯著。而且苗木級別高,質量好,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
4 結論
4.1 銀杏露天育苗中采用“高干作物”間作模式,具有比較理想的遮蔭降溫作用,不但能有效的預防苗木病害的發生,而且提高苗木的成苗率。
4.2 采用“高干作物”間作模式培育苗木產生的經濟效益非常顯著,而且苗木級別高,質量好,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故認為在我州銀杏育苗生產中應采用“高干作物”間作模式。
作者簡介:馬正祥(1973.8-),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技術推廣和種苗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