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紅梅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第三完全小學)
摘 要:繪畫是一種高端的藝術。它可以提高人的修養,陶冶人的情操。學習美術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感知力和欣賞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美術來源于生活,美術中的色彩更是生活中色彩的集合,它蘊含著人的情感因素。不同年齡段的人對色彩的喜好不同。針對美術教學中小學生對色彩的心理傾向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美術教學;小學生;色彩研究
人對色彩的喜好與很多因素有關系,比如,年齡、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小學生對色彩的認識、辨別和選擇大多是通過強烈的色彩進行的。小學生年齡比較小,他們心靈純潔透明。所以,他們更喜歡單純、明亮和飽和度高的顏色,比如,紅色、綠色和藍色等。有強烈視覺沖擊的顏色都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而色彩也是表達情感的重要元素之一。每一個美術作品的色彩都蘊藏著作者的情感,或喜或悲,等待著有人讀懂它們。要帶領小學生走進美術的藝術殿堂,就要先讓他們認識、分辨和感知色彩。
一、美術教學中學生感知色彩的有效途徑
1.通過游戲感知色彩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循循善誘。老師的引導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特點,投其所好。小學生自制能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只有十幾分鐘。所以,老師要精心地設計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
喜歡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將色彩游戲應用于美術教學中,會使小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針對紅、黃、藍、綠等色彩,我們可以收集各種顏色系列的水果、動植物的卡片。紅色系列如西紅柿、紅蘋果、切開的西瓜、紅棗等形狀;黃色系列如橘子、木瓜、梨、芒果、木瓜等形狀;藍色系列如天空、大海、藍莓等形狀;綠色系列如菠菜、綠色的樹葉、西瓜等形狀。老師收集完這些圖片后,把他們隨機分發給學生,開始“找朋友”的游戲,讓幾位學生拿著純色卡片站成一排,其余的學生手中卡片的顏色如果與他們其中一位手中卡片顏色相同,那么這兩張卡片就是彼此的朋友,通過游戲,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而且能夠準確地分辨色彩。
2.從跳動的音符中呈現色彩
音樂能帶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它同美術一樣都具有感染力。通過音樂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很多歌曲中都帶有顏色元素。如,在學習《春天的顏色》時,我們可以結合《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曲。歌詞中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這里有紅花呀,這里有綠草還有那會唱歌的小黃鸝。”歌詞中充滿了春天的色彩。聽歌時,老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美麗景象,五顏六色的花朵,青青的小草,還有嘰嘰喳喳的小鳥,藍藍的天空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聽完歌曲,學生情緒飽滿,老師趁這時候,讓學生拿起彩筆,描繪自己心里的春天。學生的圖畫中不僅有花花草草、小動物,還有溫暖的陽光,放風箏的小朋友。音樂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激發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讓他們的精神世界變得五彩繽紛。
二、讓學生學會運用色彩
小學生喜歡畫畫,他們的畫自然而生動,充滿了一種天然稚拙的美。但是他們的畫中,天空常常是藍色的,樹葉通常是綠的,讓人覺得千篇一律,沒有新意。于是我用幻燈片播放了幾組圖片,如秋天紅色的楓葉、太陽落山時黑色的樹葉,暴風雨來臨時烏云密布的天空,它們都與往日的顏色不同。還有樹的葉子,春天剛發芽時是嫩綠的,綠中帶一點黃色,接著變成青綠色,到夏天時變成了墨綠色,顏色越來越深。雖然都是綠色,但是他們卻是不同的。通過這些圖片的展示,打破了小學生的固有思維,拋棄了以往的膽怯,開始躍躍欲試。樹葉的顏色不再只有綠色,還有紅色和黃色;天空也不再只有藍色,還有黑色和灰色。不僅如此,學生還試著自己在綠色中加一點黃色,變成嫩綠色。原來千篇一律的畫面,變得豐富多彩。
學生的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沒有對比和襯托。他們偏愛紅花,畫花的時候通常只會單純地畫一朵花。我試著引導學生:“紅花需要誰來陪襯才會顯得更紅?”我告訴學生色環中紅色相對應的顏色是綠色,它們是一組對比色。紅花配綠葉會更加有靈氣。除此之外,黃和紫、藍和橙都是對比色。把它們放在一起會給人一種生動鮮明的效果。我拿出由幾種對比色組成的畫,讓學生欣賞。學生都說:“美極了!”接著我又拿出幾幅色彩不協調的畫,學生都直搖頭,覺得很丑。于是我又采用一大一小、一鮮一灰的對比手法修改了畫面。畫面驟然一轉,變美了。通過觀看,學生了解了對比色的應用規律,并親自動手實踐,運用得越來越熟練。
總之,老師要通過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視覺,讓他們喜歡探索色彩的神奇,了解其中的奧秘,并學會運用色彩描繪出美麗的畫面。
參考文獻:
[1]管立紅.藍天下的七彩童年美術教學中引導小學生感受色彩的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5(8).
[2]王蓉.芻議小學生美術教學中色彩感的培養[J].美與時代(中),2015(9).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