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明
(甘肅省天祝自治縣東大灘學校)
小學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啟蒙階段,通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逐漸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讓精美的文章、精彩的語句、精深的哲理,緩緩流淌到學生的心田中,養育心靈,放飛想象。筆者認為,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小學閱讀教學要注重“聽、讀、說、寫”這四個環節,在教師循循善誘的引導下,讓學生親近閱讀文章,感受文本情感,欣賞文本、探索文本,既從閱讀文章中獲取知識的增長和積累,又從文章中得到情操的陶冶和培養,更從細思細品中汲取精神的養分和浸潤。
一、從“聽”中感受,萌動情感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受到認知能力和生活閱歷所限,尚不能學會自品自讀美妙的文章,需要教師精心地設計教學情境,用舒緩的節奏引領學生走進文學藝術的殿堂。那么,“聽”是開啟學生純真心門的第一步。教師可以用播放音像或者范讀等方式,讓學生靜下心來,或娓娓道來,或起伏跌宕,或清音裊裊的播放,或在教師的現場范讀中,打開心靈,與閱讀文章做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這一環節,教師不能在學生聽完閱讀之后,生硬地要求學生“聽懂了沒有?”“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給你什么樣的啟迪?”等提問,而是讓學生回憶聽來的內容,反饋的信息,腦海中浮現出當時的季節,當時的景物,一個簡單故事的大致縮影,一個文本主人公的大概形象。這是對文本的初次解讀,也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世界的第一步。引發學生興趣的一則是文本本身的優美,二則是影像效果和教師精彩的范讀,帶給學生心靈初次的感受和情感的微微震顫。例如,教學《春天的手》一課時,教師在上課伊始,讓學生先來聽聽自制的配樂朗誦《春天的手》,學生從優美舒緩的音樂里,一邊聆聽,一邊感受,一張張小臉寫滿了喜悅、溫柔、快樂的表情。他們似乎已經融入春天的世界,徜徉心懷,充滿熱愛。
二、從“讀”中品味,融合情感
“讀”是小學生閱讀文本的必經之路,教師讓學生自由朗讀,單人讀,分組讀,集體讀等等形式都是讓學生各自以各自的方式更好地走進文本,理解課文,觸摸交匯,情感自然流露。教師提供平臺,讓學生發展個性,用獨特的視角投入到課文的朗讀中,則會產生獨特的一個對課文總體的理解和感知。讀的環節其實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感,讓課文中的字字句句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散發出活力和生機,課文一景一物、一人一行都通過學生的朗讀在現實中“再現”出來,不斷提高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能力,語言的積累也得到強化。教師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適時引導,恰當點撥,讓學生讀對字詞、讀準字音、讀順語句,讀通、讀懂、讀透課文,既能提高朗讀水平,又能提高閱讀水平。同時,教師幫助學生從一開始“讀”就投入情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和課文的主情感融合在一起,讀中感知,讀中感悟,進入到“以我觀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的境界。
三、從“說”中講述,抒發情感
“讀”之后的下一個環節就是“說”,所謂“說”,就是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關于閱讀課文的對話交流、溝通探究。學生通過讀的過程,心中會產生各種疑問、遐想,必然會向教師或者同學說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還能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傳統的課堂是教師說得多,學生說得少,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得不到發揮,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感無法抒發。學生只有說得多,才能深入理解文本,也只有通過自我探索,積極與他人展開討論探究才能深入理解文本。因此,教師要在課堂留出充足的空間,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課文,這個環節顯現的不僅是學生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更能催發學生的想象飛揚起來,思維更為靈動,創新的火花也會被瞬間點燃。
四、從“寫”中想象,釋放情感
寫是閱讀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如層層剝筍般將一篇課文解讀下來,學生知情于聆聽之中,融情于朗讀之中,抒情于討論之中,寄情于筆端之中。有的課文的段落或者結尾部分都會留一部分疑問或空白給讀者,讓充滿好奇心的學生充滿了想解答或者想補充的欲望,這是學生釋放情感的一種途徑。當然,學生的想象力還需要教師的適時引導,如教學《黃山奇石》一課,課文中的作者充滿了奇思妙想,憑著自己的想象給黃山奇石起了各種各樣的名字,而在最后一個自然段“……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正等著你給它們起名字呢!”這無疑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利用這個機會給學生拋出了發揮想象的“繡球”——播放了黃山奇石的紀錄片,借以給學生展開想象的基點,并要求學生按照課文中語句模仿寫作。學生在理解課文,感知了作者對黃山奇石的熱愛贊嘆之情后,學生的認知世界也發生了變化,對奇石產生喜愛之情,也想給各式各樣的奇石起個有個性的名字。學生的寫作真是千奇百怪,名字起的有的很接地氣,有的怪誕有趣,天馬行空的想象,豐富了精神世界,也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一次酣暢淋漓的釋放。
總之,小學閱讀不僅在課堂是學生抒發情感、提升人文素養的載體,更需要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廣泛閱讀健康書籍,成為“閱讀達人”,相信每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就能得到提升和發展。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