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蓉
(甘肅省金昌市金川總校第七小學)
如果把數學比作是樹木,那么,讓這棵樹木成長、汲取養分的根基則是生活。也就是說,數學是離不開生活的。面對單一的數學公式、概念,如何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理解數學知識,只有用生活實例來進行融合講解,學生理解起來才會更容易、更透徹,同時也讓學生學會了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的身影,這既是學生建構自我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又是啟發學生用眼觀察、用心感受、用腦思索。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以及提高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中將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經驗,用生活情境喚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運用和深入探究,讓數學教學生活化為學生拓展數學思維的空間,學會學數學,學會用數學。筆者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就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談幾點淺見。
一、數學語言生活化
面對小學生,數學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的時候,專業性的、簡單化的表述并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其認知水平有限,抽象的數學概念對他們來說好比是“聽天書”,聽的時候可能是一頭霧水,不免生出畏難情緒。那么,教師就需要用生活化的語言講述數學知識,一則會讓學生因為生活閱歷產生認同感和親切感,二則學生立刻被吸引,從而興趣被調動起來。例如,學習加減法時,教師如果在開場白中這樣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加減法,什么是加法呢,把兩個(或幾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加法……”這樣的表述對還沒有任何數學概念、理解力尚待培養和提高的小學生來說,多么晦澀難懂呀。將數學概念用生活的語言表現出來,則會是另一番光景。教師信手拈來一段,“大家看看墻上的表揚欄里,最前面小明和小華兩位同學的紅花各是多少,小明比小華多幾朵紅花,他們倆兒加起來共有多少朵紅花?你們能算出來嗎?”學生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各自用各自的算法,教師讓學生一一表述自己的算法,最后教師統一做了總結并告訴學生如何運用加減法快捷、簡單地計算出來。抽象的數學概念用生活化的語言表述,學生的理解會由淺入深,充滿求知欲望。
二、數學情境生活化
情境創設是教學中常用到的一種形式,從生活中提取素材來創設滲透數學知識的生活情境,將抽象的知識用貼近現實、貼近生活的形式演繹出來,讓學生迅速找到數學知識生活化的原型,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場景,調動自我的認知儲存、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到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主動思索,主動探究,敢于面對困難,樂于享受過程,并從獲得正確答案中收獲一份知識的積累和滿滿的自信。例如,教學“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時,筆者設計了一道與學生生活相連的應用題,也就是生活化了的數學情境。國慶節前夕,學校組織到電影院看電影《科學探秘》,學生152人,教師8人。電影院售票處寫著:成人票每張20元,學生票每張10元,團體票(10人或10人以上可購團體票)每張9元。你認為哪種購票方案最省錢?所購票共需花費多少錢?小學生都愛看電影,一聽這個問題,立刻興趣大增,紛紛冥思苦想,動腦動筆,一心想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不一會兒,學生一個個就提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
生1:8×20+152×10=1680元
生2:(152+8)×9=1440元
生3:8×20+(150×9+2×10)=1530元
……
這種數學情境生活化,解決數學問題就是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結果是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
三、實踐回歸生活化
生活是數學的根源。那么,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就要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才能讓自我的知識體系逐漸開枝散葉,茁壯成長,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最終回歸生活、反哺生活。教師根據所學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教學任務,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教學“利息和利率”這一課后,教師鼓勵學生當好自己“壓歲錢”的理財管家,拋出問題:到銀行去存錢,哪種存款方式最劃算,利息最高?這一提議,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教師為學生布置了實踐任務:到就近銀行存錢,分別記錄一下每種存款方式的利率,再根據自己存款的多少,選擇最適合、最賺錢的方式。教師則留出時間讓學生將自己的存錢經歷在課上講述一番,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又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教師做到教學的“三合一”,提前與家長聯動,告知自己的教學目的,讓家長積極配合,參與進來,利用節假日帶領自家孩子到菜市場、超市、小賣部等地方購物,把“購買權”交給孩子,告訴家里需要哪些東西,一共多少錢,要計算支出,孩子買一樣用品則會計算著還剩多少,還要買什么,多少錢,錢夠不夠,超支了沒有。經過在現實生活中的“實戰”演練,學生不僅認識了“元、角、分”,還能解決小數加減法的問題,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用知識學會生活,因此要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其在真真切切的生活中感受數學的無所不在,讓其在數學中喚起對生活問題的探究。
總之,數學不是無根之木,其根源就是生活,數學語言生活化,數學情境生活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實踐,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學生的良好學習情感將得到培養,思維能力將會提高,甚至學生的價值取向都將走向正確方向。
編輯 薄躍華